汶川地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汶川地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是成都理工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汶川地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 課程負責人:梁春濤
  • 建設院校:成都理工大學
  • 授課教師:武振波、鄧凱、孟曉波、田仁飛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大地震復發周期長、地表破裂風化剝蝕快、野外考察危險性強、地震學理論概念抽象難懂、數據處理成本高,僅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難以讓學生對汶川地震及震後地震學研究有系統性了解。因此,按照能實不虛、虛實結合的原則,本實驗將地表破裂考察、烈度調查、餘震監測等野外踏勘過程虛擬化,將震源機制及破裂過程等理論概念動態化,將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動態過程可視化,充分體現了實驗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

教學目標

1)掌握汶川地震及相關地震學震源研究知識
以汶川地震為真實案例,了解全球板塊劃分、板塊邊界類型及其相關典型構造,以及板塊運動與大地震之間的密切關係;掌握斷層參數測量、地震儀器布設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掌握基於數據分析獲取地震位置、震源機制、岩石破裂過程、地震波傳播過程等相關研究方法;了解地震災害及防震減災相關知識。
(2)強化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踐的創新能力
本虛擬仿真實驗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①認知提升能力。包括培養學生收集和梳理汶川地震大量的科研成果,深入了解汶川地震的構造背景,系統歸納總結、提升理論認知的能力;通過結合汶川地震實際案例,深入理解地震學當中各種抽象概念的能力等。②綜合套用實踐能力。包括通過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及深入分析,提升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層層遞進的知識點設計體系,提升知識點綜合套用的能力等。③實踐創新能力。通過對原理認知、數據採集、震源研究和震後應急等體驗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基於地震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深部地球物理、地質災害評價與治理等有關複雜地球科學問題進行模擬,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培養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樹立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