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災區城鎮安居環境重建追蹤及評價研究

汶川地震災區城鎮安居環境重建追蹤及評價研究

《汶川地震災區城鎮安居環境重建追蹤及評價研究》是依託西南交通大學,由趙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汶川地震災區城鎮安居環境重建追蹤及評價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煒
  • 依託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時空高度壓縮的背景下,缺乏適合災區的建成環境評價技術,難以支撐災後重建反饋機制,難以理性判斷安居建設成效。災區地域環境龐大複雜,已有的評價技術體系在較大範圍數據採集方面存在方法論的瓶頸,其評價因子等關鍵技術環節也難適宜。研究從板房滯留人群切入,從方法論上創新抽樣方式:通過對代表災區矛盾特徵的板房樣本(特徵人)的選取和追蹤,切入其安居環境,在安居環境中再進行隨機抽樣,從而完成比較樣本(平均人)的抽樣,和資料庫建立的動態過程。研究結合質化和量化,群體和個案,橫向和縱向的多元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災害特徵變數,對震災建成環境評價因子建構,以及相關測評環節做技術更新,在整體上建構適宜災區特徵,套用範圍拓展的建成環境創新評價技術體系。在該體系下完成一定量的典型安居環境評價,加以橫向比較和整合,形成一套反映民情,科學理性的評價成果,達到在上述關鍵技術創新基礎上,套用基礎研究的雙重目標。

結題摘要

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結表彰大會上宣布: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取得了全面勝利,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得到全面恢復並超過災前水平,實現了重建目標。其中的經驗既是對災後重建高屋建瓴的理論總結,也為類似的災後重建工作提出了明確指引。本研究基於不同方向,自下而上地調查災區民眾,開展災後安居環境重建的追蹤與評價研究。主要內容涉及評價技術體系建構,以及社區環境重建、社區中心重建、社區安全重建;自建與援建住宅比較、公眾參與、規劃倫理等方面的焦點問題;涵蓋了理論研究、調查研究、評價體系構建、評價結論總結四大方面。結合質化和量化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災害特徵變數,對震災建成環境評價因子建構,以及相關測評環節做技術更新,在整體上建構了適宜災區特徵的建成環境評價技術體系。在該體系下完成了一定量的典型安居環境評價,加以橫向比較和整合,初步形成了一套反映民情,科學理性的評價成果。研究在“三角形綜合評價法”和“四步法”基礎上,建立了災區安居環境重建的評價因子體系;增加了災區民眾篩選評價因子的研究環節;評價方法藉助了安全建設、城市更新等方面已有的經驗;研究創建的評價因子集索引及其使用方法導引。在基礎理論研究部分,以“災民群體”為中心,對災後安居重建的倫理問題進行了研究;提供“安心、安康、安定”的安居環境應為社區環境重建安全性評價的目標;認為重建評價因子集的構建思路應該根據評價旨趣和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綜合考慮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使用者需求及專家意見可以較好的保證評價因子集的合理性;通過調查使用者獲得的數據計算權重較之專家更為合理;由於災後恢復的階段性明顯,災後重建城鎮安居環境評價因子集中有必要體現時間與空間的差異。在具體評價結論方面:提出以產業建設是災後城鎮社區安居環境總體水平的支撐點;災後城鎮社區中心建設是活躍災後城鎮安居環境的關鍵點;以都江堰市為代表的災後居民自建是較為成功的公眾參與重建重要範例;援建和自建住宅的效果差異顯著,但住宅重建總體滿意度均較好。最後,綜合上述研究的成果,研究從規劃設計倫理的角度對災後城鎮社區重建進行了思考,提出社區重建規劃中的安全倫理問題,和人文倫理問題在整個災後重建規劃中最為重要,並分析了其影響災後城鎮社區居民對重建社區認可度的原因。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