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虹橋:北宋建都在河南開封,開封市內有一條汴河,氣勢磅礴,貫穿全市,這座橋就架在汴河之上,故稱汴水虹橋,如長虹臥波,古樸典雅。由於汴河是開封市的水路樞紐,北宋建都開封,故開封也稱汴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汴水虹橋
- 形狀:拱形結構
- 建造年代:北宋
- 位置:北宋汴梁(今河南開封)
- 特點:不用釘子,技藝精湛
虹橋歷史景象:,虹橋形式:,虹橋歷史印記:,
虹橋歷史景象:
北宋皇帝每逢節日,在臣子的護駕下,常遊覽汴河和汴水虹橋。人們把虹橋打扮得花枝招展。如九月九日重陽節,橋上用青竹搭架,將松樹、柏樹的枝葉扎在上面,還將各色花朵插在上面,既鬱鬱蔥蔥,又艷麗多姿,將虹橋化粧成仙橋一般;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橋上掛燈結彩,燈火輝煌,有龍燈、免燈,有牛燈、馬燈,橋上橋下儘是燈,汴河兩岸成了燈的世界。到了晚上,人們扶老攜幼,都要到虹橋上來。歡笑聲融入燈的海洋,普天同樂。
虹橋形式:
虹橋為單孔木拱橋,橋長16.8米,寬4米,是古代橋樑的傑作。造橋採用無支架施工法,沒有榫頭,不用釘子,全部用捆綁式結紮起來,連成一片。橋的兩旁有木拱,橋的坡變平坦,拾級而上,行走平穩,拱梁的兩端,分別雕刻獅、虎頭像,既增加木橋的外表美,又反映中國的建橋特色和民族風格。
虹橋歷史印記:
北宋畫家張擇端名作《清明上河圖》中央位置的汴水之上,有一座形若彩虹的木製拱橋。因使用短的構造材料,卻形成了大的跨度而被視為中國在世界橋樑史上的獨特創造,與河北趙縣的安濟橋(趙州橋)、泉州的萬安橋、梅州市梅縣區的廣濟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可是其中三座橋樑至今仍保存於世,而汴水虹橋卻隨著北宋覆亡後與乾涸淤死的汴河河道一起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
重現開封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尤其是在北宋建都的160餘年中,開封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會。北宋時期的都城東京,不僅以宏偉的皇家宮殿著稱於世,以美麗的皇家園林流芳千古,以曲折環繞的河流帶來水鄉特色,而眾多的橋樑星羅棋布於京城之間,為這座北方城市增添了幾多生機幾多神韻。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全盛時期。無論是橋的建築結構或是營造技術,都較前代有新的發展和創新。世界著名科學技術史專家、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教授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橋樑在宋代有一個驚人的發展,建造了一系列美麗的橋,這是國外任何地方無可比擬的。”斗轉星移,時代運轉,千百年後這些遐邇聞名的古橋建築有的被埋於地下,有的已不復存在。但是,開封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城市建設取得了飛快的發展。如今,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橋樑密布在開封的河湖之上,不僅在交通上給人們帶來了實惠和便利,也使人們領略到它那美化城市的壯麗身影。古橋復建裝點旅遊景區隨著我市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各旅遊景區相繼出現了一些獨具特色的仿古橋樑,如龍亭公園內的玉帶橋,清明上河園的虹橋、吊橋,鐵塔公園的曲橋,金明池公園的仙橋等。其中金明池公園的仙橋和清明上河園的虹橋都是以張擇端的《金明池爭標圖》和《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採用新技術和新材料復建的。虹橋首創于山東青州,宋仁宗明道年間,青州漳水上所架有柱的橋常被夏洪沖毀,一位曾當過獄卒的智者發明了以木材構築大跨徑、無橋柱的飛橋,數十年不壞。慶曆年間(1041年~1048年),北宋著名橋工匠師陳希亮仿照山東青州飛橋形狀,在汴水上建了一座無柱飛橋,由於橋的中間部分高高拱起,遠遠望去,形如彩虹,因而稱為虹橋。虹橋設計技藝高超,不僅達到了我國木橋構造的最高點,而且在世界橋樑史上也寫下了較為濃重的一筆 美國電視公司為拍攝這座橋,請《中國橋樑史》主編唐寰澄先生從史書中考證出來,於1999年9月,在橋鄉金澤造普慶橋再現當年的橋姿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