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文廟-泮池三橋

江陰文廟-泮池三橋

江陰文廟-泮池三橋是明代、清代時期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陰文廟-泮池三橋
  • 所屬年代:明代;清代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

文物歷史

春秋時期,魯侯在泮水邊建宮殿,稱泮宮。泮宮東、西、南方有池水,形如半璧,稱“泮水”,狀如半月形的水池,亦稱泮池。漢文帝時,稱諸侯開設的大學為泮宮,後世儒家學者皆以泮宮為學宮,學宮內皆建有泮池。泮橋是文廟前泮池上的橋。泮橋一律為三座石拱橋組合而成(亦稱三橋),以示享受王禮。

文物特徵

江陰文廟前的泮池為東西長44米,弓高為17.7米的半月形水池,泮橋為三穿九洞石拱橋。江陰泮橋橋長17.7米,中孔跨徑為6.5米,兩邊孔跨徑為5.0米。中間正橋寬3.3米,東西兩輔橋寬2.76米。正橋與輔橋之間的間隔為1.8米。主橋略高於輔橋。北宋初年,江陰軍以廟為學,初建文廟於觀風門(南門)外。現址文廟為北宋景祜三年(1036)始建。南宋紹興三年(1133)知軍崔頌對文廟加以修葺,拓泮橋、泮宮。明正德二年(1507)重建泮池上三穿九孔石拱橋。清代康、雍、乾三朝多次增葺整修。1995年,江陰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包括泮池、泮橋在內的文廟,使之保持原形、原貌。泮橋為青石結構,主拱圈、側牆均為青石砌築,橋面和橋攔亦為青石鋪設架構,體現明代建築風貌。其主橋拱圈還保留了數塊宋代建橋石材,其特徵是褚紅色多孔花崗岩。橋攔柱為青石鐫刻的蓮花頂,造型樸實精美。泮池的攔桿柱為褐黃色花崗岩鐫刻的蓮花頂,造型與橋攔柱相同。主橋正中橋面鑲嵌“鯉魚跳龍門”石雕一塊,寓意“仕途高升”。兩側輔橋正中橋面各鑲嵌一塊‘水旋’吉祥石雕一塊,與江陰的其它古橋所嵌‘水旋’吉祥石雕相似。文廟泮橋,建造年代久遠,造型別致,是江陰極為重要字文物遺存,也是江陰文化底蘊深厚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