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紅色司法的實踐與傳承研究
- 作者:傅信平
-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4 頁
- 字數:216千字
- ISBN:9787309169478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對江西紅色司法的研究主要分為六個部分。一是緒論,介紹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對紅色司法進行界定,並對當前紅色司法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二是探尋了江西紅色司法的理論淵源,包括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對世界先進法治文明成果的借鑑,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運用,對蘇聯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學習,以及我黨結合中國實際的本土創新等。三是梳理了江西紅色司法的歷史沿革,依次介紹了不同紅色裁判機構的建立,從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早期萌芽、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色司法尤其是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的初步探索、閩浙贛蘇維埃紅色司法的日趨發展,到中央蘇區紅色司法的相對成熟等一脈相承的發展情況。四是從機構設定、機構職能、機構運行等方面,研究介紹了江西紅色司法體系的運行情況。五是從紅色司法案例、紅色司法人物、紅色司法歷史特點與經驗的考察,總結了江西紅色司法的成功經驗。六是研究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西法院對紅色司法的傳承與發展狀況,總結提煉江西紅色司法的重要啟示。
由於江西的紅色司法資源非常豐富,對其的挖掘、研究和提煉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過一本書就完成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式的研究任務,所以我們在編寫本書時,重點選取了萍鄉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黨領導下的最早的紅色裁判機構雛形,吉安的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毛澤東親手創建的第一個人民司法機構,上饒的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裁判部——黨領導下的較早的省級裁判機構,贛州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最高法庭和最高法院——黨領導下的最早的最高審判機關,這四個頗具代表性的紅色裁判機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其他地區的紅色司法則留待日後繼續深入研究。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現狀
四、研究意義
第一章 江西紅色司法的理論淵源
第一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一、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
二、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
三、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四、重諾守信的傳統美德
第二節 江西紅色司法的理論根基
一、馬克思主義司法理念的繼承
二、蘇聯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的影響
三、世界優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借鑑
四、中國共產黨司法理念的開創
第二章 江西紅色司法機構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
一、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歷史概況
二、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歷史成因
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歷史特性
第二節 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
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創與形成
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司法的發展過程
三、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的創建
第三節 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裁判部
一、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開創及其政權建設
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司法建設的發展歷程
三、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裁判部等司法機構
第四節 中央蘇區的司法機構
一、中央蘇區各級政權的建設
二、中央蘇區司法機構的設定
第三章 江西紅色司法體系的運行
第一節 早期萌芽: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司法體系
一、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機構設定
二、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機構職能
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機構運作
第二節 初步探索: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的司法體系
一、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的機構設定
二、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的機構職能
三、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的機構運作
四、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的歷史地位及意義
第三節 日趨發展:閩浙贛蘇區的司法體系
一、閩浙贛蘇區裁判機構的設定
二、閩浙贛蘇區裁判部的職能與運行
三、檢察員與工農檢查(察)部、軍事檢查(察)所
四、閩浙贛蘇區政治保衛局
五、閩浙贛蘇區的審判制度
第四節 相對成熟:中央蘇區的司法體系
一、司法行政機關
二、審判機關
三、檢察機關
第四章 江西紅色司法的實踐與歷史經驗
第一節 江西紅色司法案例
一、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紅色司法案例
二、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的紅色司法案例
三、閩浙贛蘇區的紅色司法案例
四、中央蘇區的紅色司法案例
第二節 江西紅色司法人物
一、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紅色司法人物
二、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裁判部的紅色司法人物
三、閩浙贛蘇區的紅色司法人物
四、中央蘇區的紅色司法人物
第三節 江西紅色司法的歷史特點與經驗
一、江西紅色司法的歷史特點
二、江西紅色司法的歷史經驗
第五章 江西紅色司法的傳承與發展
第一節 江西紅色司法的時代傳承
一、新時代江西法院的典型案例
二、新時代江西法院的典型人物
三、新時代江西法院的典型經驗
第二節 江西紅色司法的重要啟示
一、根本遵循:黨的絕對領導
二、責任擔當:服務服從大局
三、初心使命:以人民為中心
四、價值追求:實現公平正義
五、重要方法:堅持守正創新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