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陽湖及周邊經濟區局部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報告》是由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尹國勝、衷存堤、鄧國輝、毛大發、魏源、馬逸麟、謝振東、馮昌和、唐春花、鐘達洪、鄧必榮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省鄱陽湖及周邊經濟區局部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報告
- 成果登記號:20120094
- 第一完成單位: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20120094 |
項目名稱 | 江西省鄱陽湖及周邊經濟區局部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報告 |
第一完成單位 |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
主要完成人 | 尹國勝、衷存堤、鄧國輝、毛大發、魏源、馬逸麟、謝振東、馮昌和、唐春花、鐘達洪、鄧必榮 |
研究起始日期 | 2008-01-01 |
研究終止日期 | 2010-12-01 |
主題詞 | 局部生態地球化學評價;江西省;鄱陽湖及周邊經濟區 |
任務來源 | 國家計畫; |
成果摘要
本項目通過富硒土壤資源評價,基本查明土壤中硒主要來源於古生代的內陸淺海海盆、濱海沼澤濕熱環境形成的炭質岩系和中偏基性岩漿岩,部分來自大氣沉降物。土壤中硒元素主要以強有機結合態和腐殖酸態形式存在,兩者占硒總量的近80%。主要農作物對硒的吸收能力屬中等-強,富集係數一般為12%-30%,生物富集係數變化區間較大,主要取決於不同作物對硒的吸收能力大小和土壤中硒的有效量,而硒的有效量決定於土壤環境pH值條件,硒的有效量隨著pH值的升高而增高。富硒土壤資源評價和生態環境中硒地球化學行為特徵研究,為富硒土壤資源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學依據。對新發現的富硒土壤,選擇豐城、高安、樂平等典型區段進行了地球化學評價與解剖,新發現了一批天然富硒農產品,產品的覆蓋面廣,總計有20種農作物品種。同時,對比了富硒土壤區與非富硒土壤區水稻中硒的含量狀況,富硒土壤區明顯地高於非富硒土壤區。查明了土壤富硒是富硒農產品開發的前提和重要條件,為區域富硒農產品的產業化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