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不同地域條件土地開發整理工程模式及套用》是由江西省土地開發整理中心,江西農業大學,蘇州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趙建寧,陳美球,嚴金泉,曾珩,郭熙,阮月遠,蔡海生,左騰雲,邵暉,胡元盛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省不同地域條件土地開發整理工程模式及套用
- 主要完成單位:江西省土地開發整理中心,江西農業大學,蘇州大學
- 主要完成人:趙建寧,陳美球,嚴金泉,曾珩,郭熙,阮月遠,蔡海生,左騰雲,邵暉,胡元盛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10021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1-2-11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一、立項背景 江西是農業大省,是全國連續不間斷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的兩個省份之一。江西曆來非常重視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尤其是近年來全省土地開發整理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2001—2007年獲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73個,總建設規模222.28萬畝,預算總投資24.45億元。2007年初,在全省實施以宜耕未利用地開發、耕地整理、建設用地復墾為內容的“造地增糧富民工程”,規劃五年造地30萬畝,整理耕地350萬畝。隨著江西省土地整治的迅速發展,從規範土地整治行為、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充分發揮項目投資效益出發,迫切需要有一套科學規範、體現江西特色、可操作性強的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規範和標準。因此,開展"江西省不同地域條件土地開發整理模式"研究,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編制符合江西省實際情況的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非常必要,將對全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進行規範化、標準化管理,提升工程建設項目決策的科學性,控制和提高工程建設質量,推廣新技術、新理念在工程建設中的套用,充分發揮工程建設的投資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目標 為加強江西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提高項目決策科學化水平,合理確定工程建設標準,保障工程建設質量,控制建設項目投資,發揮投資效益。 三、主要創新成果 (1)在類型區劃分和工程模式確定中,套用了多技術集成、系統集成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劃分結果的科學性,為類似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鑑。(2)研究成果《江西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填補了我省無地方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的空白,實現了江西省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管理的跨越式發展,(3)首次制定了紅砂岩類丘陵工程模式,填補了國內紅砂岩丘陵地區土地整治無相應工程模式和工程標準的空白。(4)首次制定了土地整治血吸蟲防治規範,體現了江西土地開發整理地方特色。 四、套用推廣情況 2009年江西省國土廳下發了贛國土資發[2009]13號文,項目研究成果在全省推廣套用。2009-2010年兩年間,成果已在11個地市的84個縣(市、區)291個土地開發、整理、綜合整治項目的立項踏勘、規劃設計、實施管理、竣工驗收等工作中得到套用,總建設規模88274.37公頃。五、社會經濟效益成果運用中,通過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953.58萬元,在增加土地整治項目產值,節約工程投入和規劃設計成本等方面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達8.30億元。 成果套用社會效益顯著。一是突出了紅砂岩、血防、地方建材和工藝等江西特點,切合本省實際,標準利用和參考價值高;二是為管理部門、設計與施工等單位提供系統、科學的建設規範標準,解決了長期以來無地方標準的困擾。三是促進了設計、施工、考核及管理水平和質量提升,實現了工程投入和規劃設計成本的節約,同時,是全國相關技術標準的有益補充,對土地整治工作持續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