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幹線航道網規劃(2023-2035)

《江蘇省幹線航道網規劃(2023-2035)》是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關於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迫切要求進一步最佳化完善全省幹線航道規劃布局,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而發布的規劃。

2023年12月15日,《江蘇省幹線航道網規劃(2023-2035)》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幹線航道網規劃(2023-2035)
  • 頒布時間:2023年12月15日
發布信息,規劃全文,

發布信息

2023年12月15日,《江蘇省幹線航道網規劃(2023-2035)》發布。

規劃全文

內河航運是交通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優勢,對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和生態環境建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關於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迫切要求進一步最佳化完善全省幹線航道規劃布局,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規劃實施期限為2023—2035年,展望至2050年。
一、必要性和迫切性(一)現狀基礎2022年,江蘇省內河航道里程2.4萬公里,占全國的1/5,航道網密度24.77公里/百平方公里,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國之首。三級及以上幹線航道里程2488公里,其中二級及以上航道886公里,三級航道1602公里。(二)上輪規劃實施效果2018年,省政府批覆了《江蘇省幹線航道網規劃(2017—2035年)》,該規劃形態為“兩縱五橫”,規劃里程4010公里。目前我省幹線航道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22年底,三級及以上幹線航道里程2488公里,基本實現了省幹線航道聯網貫通。總體來看,規劃的實施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 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省幹線航道網的規劃建設有效提升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質量,在沿河產業布局、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江蘇省完成內河水路(不含長江,下同)貨物運量約9.99億噸,其中礦建和煤炭水路貨物運量合計6.26億噸,在城鄉建設物資和大宗能源物資運輸中發揮了重要的運輸保障作用。幹線航道網累計覆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60個、覆蓋率57%,覆蓋縣級及以上城市節點63個、覆蓋率85%。2022年江蘇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為13.5%,較全國的14.7%低1.2個百分點,主要得益於發達的水運條件。2. 為進一步緩解經濟和交通運輸發展帶來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提供了有效途徑。上輪省幹線航道網規劃實施後,新增三級及以上航道265公里,京杭運河江蘇段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的開工建設,丹金溧漕河溧陽段、淮河出海航道(紅山頭至京杭運河段)、蘇南運河(常州段、蘇州市區段)、連申線海安南段等航道的建成貫通,使得航道周邊“舊貌換新顏”。內河水運作為最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隨著運輸結構不斷調整最佳化,大量貨物“由公轉水”,全省水路貨物運量占全社會綜合運輸量的40%以上,貨物周轉量占70%以上(其中內河水路貨物周轉量約占27%)。幹線航道的建設有效緩解了經濟和交通運輸發展帶來的資源和環境壓力,促進了區域多種運輸方式的優勢互補。3. 為進一步改善水陸交通安全環境提供了堅實基礎。2022年江蘇省在籍內河船舶約2.5萬艘,船舶平均噸位875—3—噸,與2018年相比,江蘇籍內河船舶艘數減少約0.6萬艘,船舶平均噸位增加11噸。據調查,江蘇省幹線航道上1000噸級及以上的船舶占比高達45.2%。船舶大型化的不斷發展帶來船舶總數量變少,有效降低了安全、環境污染等風險。幹線航道的建設,改善了船舶通航環境,增強了對重大臨河產業落地的吸引力,逐漸帶動貨物運輸由陸轉水,減少了公路的擁堵和交通安全事故壓力。4. 為進一步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提供了強力保障。航道建設既滿足水運的發展需求,又有效提升區域防洪能力。通過幹線航道的整治提升,在改善航運條件的同時,擴大航道的過水斷面,如蕪太運河高溧段、連申線蘇北段等航道整治後口寬均達到70米以上,提升了航道的行洪能力,改善了區域水系條件。通過對鹽河、連申線鹽城市區段等航道的生態護岸修護、兩岸植樹綠化,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在水土保持、淨化水質、生態保護等方面效益顯著,並且大大地改善了沿河兩岸居民的生活環境,具有重大的水利、環境、生態綜合開發效益。(三)必要性和迫切性1. 支撐重大國家戰略縱深推進,要求強化規劃引領,構建省際互聯、標準銜接的幹線航道網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了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號角,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了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開路先鋒的新使命,明確要求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4—重點,切實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淮河經濟帶、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等戰略,要求江蘇水運主動發力,在最佳化完善產業鏈布局,增強物流鏈韌性,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做出新貢獻。《省政府關於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統籌推進二級航道網規劃建設。構建省際互聯、標準銜接的幹線航道網路,可有效推動跨江融合、省際互通,更好地服務區域統籌協調發展。2. 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要求水運補短板、強優勢,打造更高等級的航道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強國要求著力推動交通運輸實現“三個轉變”,打造“四個一流”,需要建設一流的航道基礎設施。《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要求,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內河航道要加快補齊短板。《交通強國江蘇方案》提出,2035年我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力爭降至10%以下,通過提升幹線航道網中的二級航道占比,可充分發揮高等級航道降本增效的作用。加快推進運輸結構調整,重點推動大宗貨物“公轉水”“公轉鐵”,也需要高等級航道進一步發揮優勢,提升綜合運輸效率,促進節能減排降碳。主動打造更高等級的航道基礎設施,既是支撐交通行業綠色轉型發展的長遠需要,又是回響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3. 滿足江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需要,要求內河航道進一步發揮物流通道和產業積聚功能。—5—江蘇當前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關口,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夯實新發展格局產業基礎,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高端紡織等新興產業不斷壯大,鋼鐵、石化、能源等傳統產業向沿海地區轉移落戶趨勢明顯,航道沿線適水運輸企業聚集效應不斷放大。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要求加快完善幹線航道布局體系,提升海江河聯動能力,強化貨櫃運輸通道和產業園區“最後一公里”專用通道,有效支撐產業間鏈式發展,更好保障區域間相互融合的協同發展機制。提高幹線航道網中的二級航道占比,既是深化物流鏈與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又是拉開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空間的重要路徑。4. 滿足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要求江蘇進一步最佳化幹線航道網路結構布局。我省擁有內河航道里程2.4萬公里,現狀航道總里程、航道網密度、高等級航道里程均位居全國首位,但上輪省幹線航道網規劃中二級及以上航道里程占比僅有25%。我省內河運輸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內河貨櫃快速發展,2022年全省船舶平均噸位達875噸,蘇北運河、淮河出海航道2000噸級船舶占比分別達到50%、35%,迫切要求內河航道基礎設施加快提升技術等級,有效保障船舶航行更加安全、高效。構建綠色航運發展體系,要求幹線航道規劃應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面最佳化幹線航道網路結構層次,可充分發揮我省水運資源稟賦條件,是推進江蘇從水運大省向水運強省高質量轉變的現實需要。
二、指導思想及原則(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交通運輸發展、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發揮江蘇水運優勢,以推動內河航道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著力構建覆蓋更廣、標準更高、結構更優、聯動更暢、效益更好的幹線航道網,最佳化提升內河水運設施網路,推動江蘇由水運大省向水運強省高質量轉變,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支撐建設交通強省和交通運輸現代化示範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提供有力保障。(二)規劃原則1. 服務戰略,提升能級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支撐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淮河經濟帶等戰略發展要求,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做好內河航道的聯網、補網、強鏈,有效提升內河水運的發展能級,進一步支撐重大國家戰略縱深推進,服務區域統籌協調發展。2. 支撐產業,增強覆蓋適應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充分考慮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綜合分析運輸格局和流向需求變化,增強對重大樞紐、重要戰略通—7—道的支撐,提升對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四沿”產業帶、縣級節點的覆蓋,服務推動產業鏈、物流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滿足經濟產業的發展需要。3. 最佳化布局,突出重點從提升航道網整體功能效益出發,注重與周邊省份的高標準銜接,促進航道與港口、產業的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需求大、功能作用明顯的航道,重點突出對重點港口銜接、跨江南北銜接、江海中轉銜接、長三角省際銜接航道的提升,進一步最佳化幹線航道網布局結構,推動構建區域互聯互通的一體化發展格局。4. 適度超前,可持續發展立足內河水運長遠發展的要求,統籌考慮需要與可能,從航道資源規劃預控角度出發,適度超前、統一規劃,謀劃提升部分航道的等級,充分發揮交通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把握好發展的節奏,視建設條件、輕重緩急,遠近結合、分期實施,實現內河航道的可持續發展,支撐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規劃目標形成以長江幹線、京杭運河、淮河國家水運主通道為核心,二級及以上航道為主體、三級航道為支撐的“聯網暢通、達海通江、優質高效、保障有力”幹線航道網路。至2025年,幹線航道里程超2700公里,其中二級(準二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1100公里,形成長江橫穿東西、京杭運河縱貫南北的“十字形”二級航道主軸。—8—至2030年,幹線航道里程達3300公里,其中二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1700公里,基本建成“兩縱五橫”幹線航道網主骨架。至2035年,幹線航道總里程力爭達4000公里以上,通達74%以上的省級及以上開發區、95%以上的縣級節點。二級及以上航道里程力爭達2200公里,覆蓋56%以上的省級及以上開發區、90%以上的沿海沿江重點港區和所有的設區市。幹線航道推動交通運輸現代化、服務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支撐產業轉型升級作用進一步凸顯,水運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展望至2050年,幹線航道網全面建成,江蘇水運特色優勢充分發揮,為全面高質量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省提供堅強支撐。
三、布局規劃(一)功能定位江蘇省幹線航道網是全國內河航道網和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江蘇省內河航道體系的主骨架,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省內重要經濟節點、工礦基地和沿海沿江主要港口相連線,承擔跨省、市的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資運輸服務,是有效促進綜合交通通道建設和沿江沿河產業帶發展的重要依託。1. 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和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幹線航道網可為江蘇省以及長三角地區國民經濟發展提供能源、原材料等重點物資運輸保障。江蘇省周邊的上海、浙江、山東、安徽等省市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等各具特點,—9—經濟互補性強,可利用江蘇省幹線航道網進行互聯互通,進一步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2. 引導沿江沿河地區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幹線航道網有效溝通省內各設區市,為市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發揮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有利於培育新的區域經濟成長點。作為引導沿江沿河產業聚集及工業園區布局發展的重要支撐,省幹線航道網對全省資源開發、工業布局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將極大增強沿江沿河產業帶和城市群的承載力、競爭力。3. 承擔大宗物資和內外貿貨櫃運輸的主要通道。在全省範圍內形成相互連通的幹線航道網路,可便捷、高標準連通省內外主要貨櫃港口,適應全省貨櫃運輸快速增長需求,有效提升水運規模和服務能級,服務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4. 促進綠色交通建設的主要措施。內河水運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是綜合交通中最綠色低碳的運輸方式。能力充分、銜接順暢、功能完善的幹線航道,將有效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促進物流成本下降,推動節能減排降碳和綠色交通建設。(二)布局思路本次規劃以《江蘇省幹線航道網規劃(2017—2035年)》為基礎,按照“強化通道、提質強網、通江達海、延伸覆蓋”的思路,進一步完善省幹線航道布局、最佳化等級結構。—10—1. 強化通道。強化提升江蘇境內國家水運主通道的運輸能級,實現“一縱兩橫”通道全線二級及以上標準貫通,支撐國家水運主通道高效發展。規劃提升京杭運河蘇南段為二級航道,實現對蘇南產業集中區的全面聯通和覆蓋,與蘇北運河對接,實現京杭運河省內全線二級貫通。規劃提升淮河出海航道紅山頭至京杭運河段為二級航道,實現淮河幹流全線二級貫通,全面打通蘇、皖、豫三省物資交流的重要水運通道,支撐淮河生態經濟帶高質量建設。2. 提質強網。推進沿海、沿隴海、蘇南等重要區域和重點產業帶二級航道覆蓋,補強重要區域的航道網路能力,實現二級航道成網互聯,有效提升航道網的覆蓋度、可靠性、穩定性。支撐服務沿海地區發展,將連申線蘇北段規劃提升為二級航道;增強沿隴海地區海港輻射功能,將宿連航道、連雲港區疏港航道、徐圩港區疏港航道規劃提升為二級航道;提升蘇南地區航網功能,將蕪太運河、錫溧漕河、蘇申外港線規劃提升為二級航道。為進一步增強網路覆蓋能力,新增望虞河、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以東段為省幹線並規劃為二級航道;新增新汴河為省幹線並規劃為三級航道。根據上位規劃,調整蕪申線太湖湖區段不作為省幹線,與全國港口與航道布局規劃相銜接。3. 通江達海。強化海江河聯動,支撐放大沿海開發綜合效應。為推動更高水平海河聯運,規劃提升鹽河、劉大線、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通揚線海安船閘至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段為二級航道,有效支撐沿海重點港區發展。為實現更高質量江河—11—聯運,提升通江口門能力,規劃提升泰東線、引江河為二級航道,形成連申線通江輔助通道;規劃提升高東線、建口線部分航段為二級航道,形成京杭運河蘇北段通江輔助航道;規劃提升德勝河、錫澄運河為二級航道,有效加強蘇南運河與長江的聯繫。4. 延伸覆蓋。將成子河部分航段提升為二級,服務重要產業園區發展;在維持建設、養護等地方主體事權責任不變的前提下,將順堤河、新窯航線、黃沙港、興淮河、華能電廠航道等16條重要通港達園專支線航道納入省幹線航道網規劃,延伸幹線航道的岸線資源,充分發揮水運“門到門”的潛能,有效解決水運“最後一公里”問題,提高內河航道乾支銜接的效益。(三)布局方案全省規劃形成“兩縱五橫”的幹線航道網路,“兩縱”由京杭運河通道、連申線通道組成,“五橫”由徐宿連通道、淮河出海通道、通揚線通道、長江通道、蕪申線通道組成,總計4192公里。其中一級航道365公里,二級航道2362公里,三級航道1465公里。兩縱:——京杭運河通道:總計1140公里,其中二級759公里,為蘇北運河、蘇南運河、德勝河、錫澄運河、成子河;三級381公里,包括徐寶線、洪澤湖北線、芒稻河、丹金溧漕河、乍嘉蘇線。——連申線通道:總計1054公里,其中二級544公里,為連—12—申線中雲台作業區至鹽灌船閘段、連申線響水船閘至焦港船閘段、望虞河、劉大線、泰東線;三級510公里,包括連申線鹽灌船閘至響水船閘段、連申線蘇南段、鹽寶線、鹽邵線、興東線、錫十一圩線、楊林塘。五橫:——徐宿連通道:總計349公里,均為二級航道,包括蘇北運河徐州至宿遷段、宿連航道、連雲港區疏港航道、徐圩港區疏港航道。——淮河出海通道:總計648公里,其中二級456公里,為淮河出海航道、鹽河、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以東段;三級192公里,包括新汴河、張福河、濱海港區疏港航道、射陽港區疏港航道。——通揚線通道:總計411公里,其中二級237公里,為通揚線運東船閘至泰東線段、通揚線海安船閘至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段、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三級174公里,包括通揚線泰東線至海安船閘段、通揚線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至呂四港區段、洋口港區疏港航道、呂四港區東灶港疏港航道、新江海河。——長江通道:總計374公里,其中一級365公里,即長江;三級9公里,即駟馬山乾渠南京段。——蕪申線通道:總計423公里,其中二級213公里,為蕪太運河蘇皖界至錫溧漕河段、錫溧漕河、蘇申外港線;三級210公里,包括秦淮河、蘇申內港線、長湖申線、水陽江。—13—通港達園專支線航道:——16條通港達園專支線航道:總計135公里,均通達重要產業、物流園區。其中二級112公里,包括順堤河、金山橋疏港航道、新窯航線、西泇河、唐豫河、黃沙港、華能電廠航道、興淮河、頭溪河、淮安工業園區航道、磨澗河、大寨河、大道河、麻溪港;三級23公里,為徐沙河、善後河。規劃布局方案情況詳見附表。(四)規劃標準二級航道應滿足2000噸級船舶正常通行,三級航道應滿足1000噸級船舶正常通行。未納入全國港口與航道布局規劃的省幹線航道及通港達園專支線航道,可結合航道運量需求、代表船型等影響因素,依據《內河通航標準》《運河通航標準》《平原水網地區閘控航道通航標準》等標準規範,科學合理論證航道相關技術參數。
四、實施安排及效果展望(一)分期實施安排2023—2025年:重點推進運輸量大、通道功能強的蘇南運河、宿連航道一期工程、宿連航道二期工程宿遷段、宿連航道二期工程連雲港段等航道工程以及京杭運河江蘇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建設。宿連航道按二級航道做好預留,開工建設德勝河、金寶航線、徐圩港區疏港航道、淮河出海航道京杭運河至通榆河段、連申線灌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等航道整治工程,繼續推進其他在建三級航道整治工程。到2025年,省幹線—14—里程達2700公里,其中二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1100公里,實現京杭運河江蘇段2000噸級船舶全天候通航。2026—2030年:重點推進宿連航道(含連雲港區疏港航道、徐圩港區疏港航道)、望虞河、連申線灌河至長江段、淮河出海航道京杭運河至通榆河段、德勝河等二級航道整治工程,繼續推進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金寶航線、蕪太運河宜興段等三級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水陽江、乍嘉蘇線等省際航道建設步伐,優先安排實施,推進海河聯運發展。到2030年,省幹線里程力爭達3300公里以上,二級及以上航道里程力爭達1700公里,基本建成“兩縱五橫”幹線航道網主骨架。2031—2035年:重點推進淮河出海航道、鹽河、蘇申外港線、錫溧漕河、錫澄運河、泰東線等二級航道整治工程,同步推進興東線、鹽寶線、新汴河等三級航道整治工程。根據航道運輸需求、現狀條件、建設難度,適時啟動遠期實施二級航道的前期工作。到2035年,省幹線里程力爭達4000公里以上,二級及以上航道里程力爭達2200公里,基本建成聯網暢通、布局合理的“兩縱五橫”幹線航道網路,幹線航道功能效益充分顯現。2036—2050年,繼續推進幹線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剩餘航道工程,2050年前全面建成“兩縱五橫”幹線航道網路,實現本輪規劃的全部目標。(二)實施效果展望1. 戰略服務更顯著。提升宿連航道(含連雲港區疏港航道、—15—徐圩港區疏港航道)、劉大線、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等三條橫向水運疏港通道為二級航道,實現對沿海重點港區的更高等級銜接,將有效支撐江蘇沿海開發向縱深推進。提升蘇南運河、泰東線、德勝河、錫澄運河、連申線、望虞河、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等七條通江航道為二級航道,實現2000噸級船舶全面通達省內沿江重點港區,更好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蘇南運河、蕪太運河和蘇申外港線等航道提升為二級後,可實現與周邊省份重要水運通道高標準銜接,進一步為長三角一體化提供強力支撐。淮河出海航道、鹽河航道提升為二級後,將增強水運對淮河經濟帶的發展帶動和支撐。2. 產業支撐更有力。省幹線航道網對江蘇省經濟節點的覆蓋率進一步提高,新增新汴河等航道進入省幹線後,縣級節點覆蓋率達95%,省級及以上經濟開發區通達率達75%以上,服務帶動地方經濟的能力顯著提升。二級航道網可全面覆蓋13個設區市,可通達60%的省級及以上經濟開發區,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水運支撐。此外,內河貨櫃運輸的硬體、軟體環境將逐步完善,主通道對產業的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增順堤河、新窯航線、黃沙港、興淮河、華能電廠航道等16條通港達園專支線航道,有效支撐產業園區“最後一公里”直達運輸需求。3. 效益展現更充分。航道的整治建設,可提供優良的岸線和水域條件,實現以航促港、以港促產的關聯經濟效益,並通過有效控制新(改)建跨河設施的淨空尺度,有力促進航道與公路、鐵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協調發展。此外,航道整治工程—16—是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水環境綜合提升工程,航道的規劃建設,不僅提升防洪、排澇、灌溉等功能,而且通過生態護岸建設、兩岸植樹綠化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時形成景觀帶和生態綠廊,大幅改善沿河兩岸居民的生活環境,水資源的綜合效益將得到充分展現。
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協調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全省幹線航道建設工作,切實抓好落實。建立健全規劃實施協調推進機制,貫徹落實全國港口與航道布局規劃等相關上位規劃,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航運發展需要,科學有序推進幹線航道網建設。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深化航道工程前期論證,科學合理確定工程建設規模,力爭實現幹線航道網綜合效益最大化。加強與上海、浙江、安徽、山東等省(市)的協調銜接,保障省際航道效益充分發揮。(二)強化要素保障積極爭取國家對江蘇省幹線航道規劃建設的政策、資金等支持。省財政統籌相關資金,加強幹線航道建設資金保障,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積極安排財政性資金用於幹線航道建設發展。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融資建設營運模式,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運基礎設施。自然資源部門將支持幹線航道及其配套的應急保障基地、服務區等基礎設施用地,推進幹線航道重大項目用地“應保盡保”。交通與生態環境部門協同細化項目無害化穿越生態紅線的具體路徑,為幹線航道的高標準暢通提供可靠支撐。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和航運用水,加強水資源論證,發揮水資源綜合效益。(三)創新管理手段推動內河水運綠色化、數位化、標準化發展,加快建設具有水網地區特色的數字航道,逐步構建以電子航道地圖為核心的智慧航道體系。建立健全內河應急保障體制機制,進一步開展應急保障基地、水上服務區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及配套建設,同步做好土地預留管控,進一步提升航道服務及應急管理水平。不斷完善水位、氣象等信息監測設施設備建設,實現航道通航安全的實時預警,有效提升水上安全保障能力。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