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大豐縣土壤志》是大豐縣土壤普查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大豐縣土壤志
- 作者:大豐縣土壤普查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介紹: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壤普查是發展農業生產,實現農業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通過土壤普查,摸清土壤底細,做到因土種植,合理利用,才能充分發揮土壤的生產潛力。我縣第二次土壤普查,在省、市土壤普查辦公室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直接領導下,由縣土壤普查辦公室負責具體的組織工作與技術工作。
作品目錄
封面
大豐縣土壤志
圖片
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機關大門
大中鎮南首市區
大豐縣第二次土壤普查驗收合格證書
大豐縣土壤圖
大豐縣土壤有機質全氮含量圖
大豐縣土壤速效磷全磷含量圖
大豐縣土壤速效鉀含量圖
大豐縣土壤評級圖
大豐縣土地利用現狀圖
大豐縣土壤地下水礦化度圖
大豐縣土壤改良利用分區圖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概況
一、地理位置,行政區劃。
二、自然概況與成土因素。
(一)氣候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二)植被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三)地形與母質對成土過程的影響
(四)水文條件對成土過程的影響
三、社會經濟概況。
(一)解放前墾殖歷史
(二)解放後農業發展概況
(三)因地制宜,合理輪作分區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與分布
一、土壤的形成
二、土壤脫鹽過程
三、生產活動與改土培肥的關係
四、土壤分布規律
第三章 土壤分類
一、土壤形成與演變簡述
(一)鹽土的形成與演變
(二)潮土的形成與演變
(三)水稻土的形成與演變
二、土壤分類系統(附表)
第四章 土壤概述
一、壤性重鹽土
二、壤性中鹽土
三、壤性輕鹽土
四、爆灰土
五、黃沙土
六、底黑黃沙土
七、腰黑黃沙土
八、小粉土
九、底黑小粉土
十、腰黑小粉土
十一、黑沙土
十二、灰泥土
十三、核底灰泥土
十四、潮性灰泥土
十五、潮性核底灰泥土
十六、潮性小粉土
十七、紅砂土
十八、纏腳土
十九、小粉漿土
二十、勤泥土
二十一、核桃土
二十二、黑粘土
第五章 土壤養分狀況
一、土壤酸鹼度與石灰反應
二、土壤養分
(一)土壤有機質、全氮鹼解氮
(二)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
(三)土壤速效鉀
三、土壤物理性質
(一)土壤質地
(二)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四、土壤代換量
五、各公社(鎮)土壤養分狀況
六、不同土壤的養分狀況
七、土壤肥料問題
(一)鹽土面積大,病鹽害根未消除
(二)耕作層變淺,土壤結構差
(三)有機肥比例下降,氮、磷、鉀養分失調
八、低產土壤的改良
(一)鹽土的改良
(二)缺磷土壤的改良
(三)沙板瘦土壤的改良
(四)有障礙層土壤的改良
九、高產土壤的肥力指標
(一)高產土壤的土體構型
(二)高產土壤的農化指標
(三)高產土壤的物理指標
(四)高產土壤的主要培肥措施
第六章 土地資源和土地評級
第一節 土地資源概況
一、土地資源利用的特點
二、土地資源
第二節 土地評級標準和方法
一、土地評級標準
二、土地評級方法
第三節 土地綜合評價
一、東部棉墾區
二、西部水稻區
第七章 土壤分區的改良利用
一、分區的原則和依據
二、分區概述
(一)里下河水稻土改良利用區(片)
(二)堤東小粉漿土——潮土水旱輪作改良利用區(片)
(三)沈、小、西小粉土——灰泥土改良利用區(片)
(四)王港河以南沙壤土改良利用區(片)
(五)王港河北輕壤土改良利用區(片)
(六)海塗重鹽土開發利用區(片)
第八章 土壤普查成果套用
一、實行輪作換茬,增加混播綠肥
二、因土合理耕作,防止土壤返鹽
三、合理施用氮肥,適當增施磷、鉀
四、大搞秸草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
五、鋅肥在生產上的套用
六、建立肥料試驗網和土壤定位觀察點
附錄
一、大豐縣土壤普查工作總結
二、土壤普查外業技術工作總結
三、製圖小結
四、土壤普查化驗工作小結
五、參加第二次土壤普查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