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理工學院跨語際文化與翻譯研究所是江蘇理工學院下屬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理工學院跨語際文化與翻譯研究所
- 成立時間:2015年5月
一、平台簡介
江蘇理工學院跨語際文化與翻譯研究所於2015年5月,是依託江蘇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學術資源成立的校級科研平台。現有骨幹研究人員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翻譯學。江蘇理工學院跨語際文化與翻譯研究所圍繞學校“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套用型大學”的總體目標,積極探索高起點、特色化發展道路,致力於服務外語專業教學與學科建設、服務地方社會經濟。
二、研究方向
外國文學方向:本方向研究團隊主要由2位教授和1位副教授組成。該方向從跨文化、跨學科視角研究全球化時代下歐美文學的最新發展,重點研究西方後9·11文學、歐美諾貝爾文學獎獲作家及作品。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等多元角度,探索後9·11時代的西方文學,尤其是英美文學發展的最新流變。
外國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方向:本方向研究團隊由2位教授領軍。該方向多年來就中國語境下外語的學習與教學問題開展了較為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特別在話語理論、多模態話語理論及其套用、比較語言學等研究方面具有獨創性。
翻譯學方向:本方向研究團隊主要由3位副教授組成,研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翻譯理論研究近年來在零翻譯研究領域,填補了翻譯理論與譯學詞典零翻譯條目的空白,為不可譯問題教學提供解決方案。套用翻譯研究與實踐並舉,一方面積極開展公示語翻譯、企業翻譯等研究,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外語優勢,積極服務地方經濟。
三、專家簡介
羅國青,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漢英對比,翻譯教學,對比文體學及文體類比語料庫。發表學術論文13篇,其中外語類核心期刊3篇,出版專著1部(《零翻譯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主持並結題廳級項目1個,在研主持教育廳社科項目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個。專著獲得江蘇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首次提出了“由譯文向原文逆向式理解是零翻譯的本質”和“零翻譯觀”的觀點。目前致力於翻譯與話語研究、文體類比語料庫研究。
張德福,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學和英漢對比。發表有關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論文“起筆質直求真,文成瑕瑜互見”獲復旦校際博士生學術論壇(外文篇)二等獎(2012)、 “嚴復和馬建忠的翻譯思想比論”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三等獎(2013)等;合譯出版著作1部。主持完成校級科研項目2個,指導學生完成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畫項目1個,主持在研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1個,參與、完成市廳級以上科研課題多項。目前致力於典籍翻譯研究。
王維倩,女,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在後9.11文學研究領域尤有較深耕耘。近年來,主持完成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市廳級項目7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SSCI期刊發表論文6篇、在外語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篇;出版專著《從“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的全球化》,並獲常州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主持翻譯、出版譯著2部;研究成果《文化母體——中美西部詩歌的文化詩學比較研究》獲2010-2012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文化精品工程外語類優秀成果三等獎。
代樹蘭,女,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博士(博士後),兼任上海理工大學(翻譯碩士)、上海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修辭學會、中國語用學研究會、中國語言教育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現代語言學理論(話語語言學,語用學,語言教學)。長期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的教育與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多模態話語研究---電視訪談的多模態話語特徵”、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重大突發事件中美官方話語對比研究”、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專項重點課題“語言教學的多模態化與中學英語多模態讀寫能力的調查研究”等的研究工作。先後在外語類核心、CSSCI來源期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電視訪談話語研究》、《多模態話語研究——電視訪談的多模態話語特徵》著作2部。
四、研究成果
江蘇理工學院跨語際文化與翻譯研究所成員獲批省部級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獲批市廳級項目17項,其中,江蘇省社科項目3項,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重點課題1項,省教育廳高校哲社項目5項,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項,江蘇省社科精品課題外語類專項4項,常州市社科項目3項;出版專著3部,譯著1部,在CSSCI期刊發表論文16篇;獲各類成果獎7項,其中省級成果獎2項,市廳級成果獎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