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鹽城市農業科學院)是一個綜合性農業科研事業單位,隸屬於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與鹽城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其主要任務是:根據沿海地區的自然、生態、經濟、和農業生產特點,圍繞農業生產出現的關鍵性技術問題,開展套用研究、成果轉化和農業產業化研究,同時與本市農業行政推广部門積極配合,做好農業新成果、新技術示範推廣、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工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加快科技興農的步伐作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 隸屬:江蘇省領導的全民事業單位
  • 單位前身:鹽城專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 全院現有職工:118人
機構簡介,歷史沿革,機構設定,

機構簡介

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鹽城市農業科學院。1968年“文革”期間被撤銷,1972年恢復為鹽城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1983年更名為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1990年,增掛“鹽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牌子,2003年5月,更名為鹽城市農業科學院。
地圖
其中4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研究員9人,副研究員34人);全所有博士3人、碩士22人。科技人員中先後有9人被授予省市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16人被列入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
全所設有水稻、大麥、經濟作物、鹽土農業、植物保護、畜牧獸醫、蔬菜花卉、油料作物、現代農業等學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研究沿海農區和鹽城市的主要耕作制度;水稻、大麥、棉花、油菜等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和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沿海農區主要農作物的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技術;作物營養與施肥,濱海鹽土的快速改良和耐鹽植物的引進、選育、栽培和開發利用;主要畜禽病害的防治技術和山羊品種改良;蔬菜及食用菌品種的引進、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等。
1978年以來,全所共選育定名了農作物新品種47個,研製出一批新型實用技術,共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248項,其中部省級及以上成果獎96項(國家獎7項),在省以上專業雜誌發表論文1566篇,出版學術著作16部。主辦全國學術期刊《大麥與穀類科學》(季刊),向國內外發行。 “十五”以來,一批新成果、新技術如棉花新品種“蘇棉15號、22號”、雜交水稻新組合“汕優559”、“協優559”“豐優559”、粳稻新品種鹽稻8、9號、啤酒大麥新品種“單二”、“蘇啤3號”、“蘇啤4號”,“耐鹽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正在生產上推廣套用。連續3次獲“江蘇省文明單位”、“鹽城市文明單位”稱號,先後被表彰為“江蘇省AAA信譽諮詢機構”、“鹽城市科技興農先進單位”等。目前,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鹽城市農業科學院正在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團結拼搏,為沿海農區和鹽城市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作出更大的貢獻。

歷史沿革

1959年8月1日,經中共鹽城地委、鹽城專員公署批准成立“江蘇省鹽城專區農業科學研究所”([1959]農研秘字第001號),對各縣農科所實行業務上的領導。1962年縣農科所撤銷後下轄新洋、濱海、東台三個試驗站。
1968年5月21日,經專區革命委員會同意成立江蘇省鹽城專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革命委員會([1968]鹽革組字第190號),同年11月鹽城專區革委會宣布農科所撤銷。
1972年7月農科所復辦,更名為鹽城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隸屬地區農業局,副縣處級)。
1975年9月,對八個縣的農科所實行業務領導。
1979年1月7日,中共鹽城地委研究決定“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調整為地區局級單位(鹽委組[1979]14號)。
1979年10月27日,經地委研究決定,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建立黨委會,地區新洋農業試驗站由黨委會改為黨的總支委員會,隸屬於地區農科所黨委(鹽委組[1979]219號)。
1983年4月1日,鹽城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改名為鹽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鹽政發[1983]2號)。
1983年5月23日,根據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原地、市農業科研機構及其領導體制的通知,更名為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受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和鹽城市政府雙重領導(蘇委發[1983]32號)。
1990年12月28日,根據省政府辦公廳蘇政發[1990]12號檔案精神,市政府決定在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增掛“鹽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牌子(鹽政發[1990]264號),並於1991年1月5日正式掛牌。
2003年5月26日,經鹽市編〔2003〕23號檔案批覆,鹽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更名為鹽城市農業科學院,並於2003年12月30日正式掛牌。

機構設定

1959年8月,設秘書室、試驗場、糧食組、棉花組、土肥組、植保組、畜牧組、農業中學(半耕半讀)。
1962年7月,設秘書組、試驗場、畜牧場、農專小農場、糧食組、土肥組、植保組、農經組。
1968年6月,設政工組、特偵組、後勤組、生產組、綜合組。
1972年7月,設秘書室、試驗場、糧食組、經作組、土肥組、植保組。
1975年9月,增設群科組;1980年2月群科組改為科管組。
1980年3月,設政秘科、科管科、行政科、試驗場、糧食室、經作室、土肥室、植保室。
1984年1月,設政工科、秘書科、財務科、試驗場、糧食室、經作室、土肥室、植保室。
1985年2月,設辦公室、科管科、試驗場、糧食室、經作室、土肥室。
1986年8月,設辦公室、科研生產管理科、糧食室、大麥室、經作室、土肥室、植保室、技術開發部。
1991年2月,設辦公室、行政科、保衛科、科研生產科、技術開發部、糧食室、經作室、大麥室、土肥室、植保室。
1993年1月,設辦公室、行政科、綜合服務公司、技術開發部、科研生產科、糧作室、經作室、大麥室、土肥室、植保室。
1994年,設辦公室、行政科、科研生產科、技術開發部、糧食室、經作室、大麥室、土肥室、植保室、綜合研究室、科泰實業公司(原綜合服務公司)、亞都實業公司。
1995年,設辦公室、行政科、科研生產管理科、技術開發部、水稻室(原糧食室)、經作室、大麥室、土肥室、植保室、綜合研究室、試驗場、科泰實業公司、亞都實業公司。
1996年,科研生產管理科更名為科研管理科。
1997年,設辦公室、行政科、財務科、科管科、監察室、技術開發部、水稻室、經作室、大麥室、小麥室、土肥室、植保室、蔬菜室、畜牧獸醫室。
2001年,設辦公室、行政科、財務科、科管科、監察室、工會、技術開發部、鹽城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9月16日成立)、水稻室、大麥室、經作室、小麥室、土肥室、植保室、蔬菜室、畜牧獸醫室、科泰公司、亞都公司、試驗場。
2002年11月28日,經鹽城市編辦〔2002〕24號檔案同意,鹽城市農業科學所內設行政後勤科室行政科、財務科、科研管理科分別更名為行政處、財務處、科研管理處。全所共設辦公室、行政處、財務處、科研管理處、監察室、工會、試驗場;水稻室、大麥室、經作室、土肥室、植保室、蔬菜室、畜牧獸醫室;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亞都公司等。
2010年8月20日,鹽城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鹽市編辦[2010]52號)同意我院增設內設機構,並對部分內設機構進行更名。增設處室為:油料作物研究室和科技服務中心;更名處室為:原土壤肥料研究室更名為鹽土農業研究室;原開發部更名為科技產業處。重新核定院內設機構為15個,即辦公室、財務處、科研管理處(掛鹽城市農科院司法鑑定所牌子)、科技產業處、行政處、試驗場、水稻研究室、大麥研究室、鹽土農業研究室、經濟作物研究室、蔬菜花卉研究室、植物保護研究室、畜牧獸醫研究室、油料作物研究室、科技服務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