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大漢報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11年11月10日
- 出版周期:日報
- 創刊人:張昭漢(張默君)
- 創刊宗旨:以張吾民族之氣,而助民國之成,並提倡民主主義,以亟圖社會之昇平,獲共和之幸福
辛亥革命時期蘇州出版的一份革命日報。創刊於1911年11月10日,由原江蘇巡撫、改變旗號後成為江蘇都督的程德全撥款一千二百元創辦。發行所設在蘇州滄浪亭對面的可園。每天出版四開小報兩張,共四版。用國產竹簾紙單面印刷。開始用...
辛亥革命期間,在蘇州創辦《大漢報》,組織女子北伐隊。民國成立後,她在上海參與組織女子參政同盟會、女界協贊會,為北伐募捐,還組織紅十字會女子救護隊,參加北伐。人物經歷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創立江蘇《大漢報》,組織女子北伐隊。民國成立初,她在上海參與組織女子參政同盟會、女界協贊會,為北伐募捐;...
江蘇大漢報》。一九二一年一月至紹興擔任《越鐸日報》編輯,參與組織越社。一九二二年參加二次革命,任江蘇討袁軍總司令部秘書。一九一七年赴廣州護法,先後擔任護法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府諮議、非常國會秘書長、護法國會參議院秘書長等職。一九二一年再赴廣東,出任北伐大本營前敵宣傳主任。
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民國三年(1914年),設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初名省立第二圖書館)於此。1951年,可園為蘇南工業專科學校辦公及師生療養用。1957年,為蘇州醫學院使用。2000年,隨蘇州醫學院併入蘇州大學西校區。2014年,蘇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可園從蘇州大學劃出,修復後對外開放。2014年7...
1911年,協助其姐張默君在蘇州辦江蘇《大漢報》,負責校對。1912年3月,參加張默君於上海發起的神州女界共和協濟社(後取消“共和”二字,稱女界協濟社),並成為該社刊《神州女報》主要撰稿人,發表對時政要聞評述。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後,張俠魂於《神州女報》“評林專欄”首篇有《宋先生被刺之原因》,“先生...
入民國,先後任職於《大漢報》《越鐸日報》《平民日報》。1913年宋教仁被刺後,陳去病入京,計畫在北京設立南社總機關未成。參加“二次革命”反袁,出任江蘇討袁軍秘書,為總司令黃興起草文檄。“二次革命”失敗後陳去病回鄉隱居。1916年2月,擬在蘇州策動起義回響護國戰爭,事泄未成,赴浙江,任省公署民政秘書,...
,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民國3年(1914),設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初名省立第二圖書館)於此。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蘇州大學西校區。現存情況 現狀基本完整。
辛亥革命爆發後,創辦《大漢報》,任社長兼總編輯。1912年創辦神州女學,任校長。後任江蘇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校長。1918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修教育。1920年遊學歐洲,研究歐美女子教育。同年回國,任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1927年後,任杭州教育局局長、中國婦女協會副委員長,當選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考試院考試...
蘇州獨立後,張默君主辦了江蘇《大漢報》,親任社長及總編,聘請陳去病、傅君劍等人主筆,於11月10日以石印出版,12月改用鉛印正式刊行。張默君以“涵秋”或“大雄”為筆名,每日撰寫一篇社論,鼓吹民治,倡導共和。可惜不到三個月,因蘇州政府機構遷往鎮江,《大漢報》被迫停刊。1912年後,張默君致力於女子參政和普及教育,...
武昌起義後,在蘇州創辦《大漢報》,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1917年隨孫中山赴廣州“護法”任非常國會秘書長、參議院秘書長。1922年,孫中山督師北伐時任大本營前敵宣傳主任。孫中山逝世後陳去病專心從事教育與文史研究工作,曾任東南大學、上海持志大學教授、江蘇革命博物館館長等職。陳去病工詩善文,在辛亥前後多...
1910年,至蘇州與張默君編輯江蘇《大漢報》。次年返湘,主編《長沙日報》。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政權,傅熊湘常在報刊著文反袁。1923年,湯薌銘督湘,傅被通緝,友人劉鏡心掩護,方脫險歸醴,重在王仙教學,著有《環中集》。1916年袁敗湯遁,程潛督師入湘,傅出主《長沙日報》,抨擊北洋軍閥,報館被毀。1918年...
蕭楚女12歲時到一家木材行做學徒,後到茶館跑堂,到長江輪上當伙夫,輾轉於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乾過醬園徒工、街頭報童、排字工人等。在顛沛流離的困苦生活中,他堅持自學,將中學的文理課本讀完,還經常練習寫文章。辛亥武昌起義時,他投入民軍,參加了陽夏保衛戰。辛亥革命後,他不滿袁世凱篡奪勝利果實...
為時一個半月的陽夏戰爭,是辛亥革命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在這41天之中,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浙江、貴州、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市,先後獲得獨立。關內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肅、河南、直隸、山東四省效忠清朝。革命軍雖然最後失利,但這次戰役仍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有效地...
5、1993年,出版解放後大陸第一本《民國野史》(江蘇人民出版社);6、1994年,出版海峽兩岸第一本《挽孫中山先生聯選》(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7、1996年,出版海峽兩岸第一本《挽陳其美先生聯輯》(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8、2003年,出版荊州第一本近代名人傳記——《近代荊州名人剪影》(湖北辭書出版社)...
他曾在清華大學籌建疲勞研究實驗室,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工廠調查勞動環境對生產的影響,試圖改善工人勞動條件,還設計了一套紡織工操作測驗。在杭州開展對事故分析、細砂工培訓、操作分析、工藝流程、視覺疲勞等方面的研究,發表了《細砂工培訓中的幾個心理學問題》(1956)等論文。從60年代起對認知過程進行研究...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加修葺,劃歸正誼書院。鹹豐、同治年間,可園受到兵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加修葺,劃歸正誼書院。鹹豐、同治年間,可園受到兵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加修葺,劃歸正誼書院。鹹豐、同治年間,可園受到兵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加修葺,劃歸正誼書院。鹹豐、同治年間,可園受到兵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加修葺,劃歸正誼書院。鹹豐、同治年間,可園受到兵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加修葺,劃歸正誼書院。鹹豐、同治年間,可園受到兵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加修葺,劃歸正誼書院。鹹豐、同治年間,可園受到兵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加修葺,劃歸正誼書院。鹹豐、同治年間,可園受到兵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加修葺,劃歸正誼書院。鹹豐、同治年間,可園受到兵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光緒三十一年,巡撫陸春江停辦學古堂,改設遊學預備科。光緒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張默君女士在此創辦《大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