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賢(1906-1930),化名楊柳青,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鄉南溪村人。畢業於廈門中山中學。1926年10月在漳州參加北伐軍,任東路軍政治部宣傳幹事。同年底進入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德賢
- 別名:楊柳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30年
- 畢業院校: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 職業:革命者
- 出生地: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鄉南溪村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參加南昌起義的革命夫妻,選擇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
人物簡介
(1906-1930),化名楊柳青,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鄉南溪村人。畢業於廈門中山中學。1926年10月在漳州參加北伐軍,任東路軍政治部宣傳幹事。同年底進入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調葉挺部“鐵軍”任排長,兼連黨支部組織委員,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同年9月隨軍轉戰福建永定下洋時,奉起義軍領導人朱德等指示,留在永定擔任中共閩南特委(後為福建省委)永定交通聯絡站站長,負責閩西南和粵東地區黨組織的聯絡工作。1928年6月參與領導閩西著名的永定金豐暴動,擔任暴動總指揮部委員。此後任閩西紅軍第七軍十九師五十六團政治部主任,參加了蘇區反“清鄉”作戰和開闢永和(永定、平和)邊蘇區的鬥爭。同年冬天因病前往漳州治療。1929年初病癒後調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在廈門、漳州地區從事學生運動。1929年春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員,赴泉州、南安一帶以教師身份為掩護,恢復泉州黨的組織。同年9月組建中共泉州特別支部,任書記,為泉州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1930年4月在泉州籌建汽車支部時不幸被捕,隨後押送福州,歷經酷刑堅貞不屈。不久在福州西洪路雞角弄英勇就義。
人物生平
廈門中山中學畢業。1926年進入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任排長,不久隨軍南下。廣東三河壩戰鬥後轉移至福建永定下洋,奉起義軍領導人朱德等指示,留永定擔任中共閩南特委(後為福建省委)永定交通聯絡站站長,負責閩西南和粵東黨的聯絡工作。1928年6月參與領導閩西著名的永定暴動,擔任暴動總指揮部委員。同年秋被派往廈門、漳州搞學運。1929年秋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員,並被派往福建泉州一帶恢復建設泉州黨的組織工作。同年9月組建中共泉州特支,任書記,為泉州黨的創建人之一。1930年4月在泉州被捕,後英勇就義於福州。
參加南昌起義的革命夫妻
選擇中國共產黨
民國初小要讀4年,高小要讀2年才是國小畢業。1924年,江德賢畢業於廈門中山中學。江董琴於1924年2月受孫中山命令在廈門籌建國民黨福建省臨時省黨部。江德賢在中山中學時以青年中學生身份參加中國國民黨。原來,廈門中山中學是江董琴創辦的,併兼任校長,校址設在當時廈門市內廈港交界處的鎮南關鴻山寺前面。校董有江董琴、許卓然、莊希泉(時在廈門創辦廈南女子中學,後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秦望山、葉清泉、許春草和其他在廈門有名望的士紳。教務主任兼代行校長是蘇濟時(福建土樓·振福樓人),後他到漳州龍溪縣當縣長。1925年2月,經羅明介紹,教務主任為阮山,羅揚才任校董。1926年夏,因北伐需要,江董琴調回廣東。校長由許卓然接任,實由阮山負責。中山中學很有名,廈大學生謝玉生在中山中學兼課,魯迅曾於1927年1月8日應謝邀前來講演。
畢業後,進入集美學校深造。據江德賢弟弟回憶,兩間中學都有讀過。當時,該校的辦學思想是比較開明的,馬克思主義、國家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各類思想流派兼蓄並存。廈門集美學校,特別是師範部,是福建早期傳播馬列主義的搖籃。1923年,羅明、羅揚才、李覺民等同志在集美學校組織“協進社”,創辦《星火》周刊。此刊對閩西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1926年7月1日,蔣介石宣布國民革命軍北伐。而東路軍在10月初才從東江梅縣出發,經過蕉嶺,不久即進入武平,攻克上杭,10日下午三時,進入永定縣城。原駐永定周蔭人部往龍巖方向逃竄。11日下午,東路軍政治部宣傳科陳祖康(漳平人)發動民眾開慶祝會。12日在永定縣縣城召集政治會議,阮山、林心堯應邀出席,會上決定取消縣議會、苛捐雜稅等。13日開往峰市,縣知事李天義聞風先逃。15日離開永定往龍巖。不久北伐軍東路軍克復漳州,江董琴時由北伐軍東路軍政治部福建代表升為主任(接替周恩來為北伐軍政治部主任),本高北村有兩個有志青年江序秋、江德賢前往漳州參軍,江序秋當時已婚,兩人因曾讀過書有文化,皆在政治部行走,江德賢任東路軍政治部宣傳幹事。11月初,江德賢隨軍到福州。
何正生(又名何更生、何柏華),1911年農曆正月初一生於福州城內西門一個中醫家庭。1924年夏考入福建省立女子師範學校。1926年秋,她由同學潘珍美(中共黨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德賢與剛參軍的何正生等組織福州市學生聯合會,發動學生支援東路軍挺進浙江。
1926年12月,國共兩黨建立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江德賢和何正生經江董琴推薦考入武漢中央政治軍事學校,成為第六期學員。
江董琴則暫留在福州組閣福建省黨政部門人員。如任命方聲濤為省主席,楊樹莊、薩鎮冰、黃展雲、江新(江子銘)等人為省務委員,國民黨省部委員和各廳長人選。
1927年春,江董琴離開福州到上海,把東路軍政治部設在南市東站路大同大學內。後來發生“四·一二”事件,江董琴受蔣介石通緝離開,東路軍政治部主任由福建長汀人陳群接任,前往武漢,任漢口公安廳廳長。當時劉少奇主持漢口總工會。7月15日,漢寧會合。雖江董琴已前往南昌,在原第四軍葉挺部隊任政治部主任,但南京政府下令通輯江董琴。江董琴只好改名江春孚,隱居上海。江序秋則於“四·一二”後去南洋辦教育,到1936年回國,1978年去世於廈門。
1927年5月,江德賢和何正生選擇參加中國共產黨。7月,江德賢被派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25師73團,擔任排長兼連黨支部組織委員。第四軍就是葉挺“鐵軍”。
參加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江德賢、何正生都參加南昌起義。
江德賢所在的25師由師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勛率領參加起義,劃歸朱德的九軍指揮。何正生則在起義中不顧生命危險地傳達指揮部指令並參加戰鬥。南昌起義後,起義軍撤離南昌,何柏華整編調入20軍第3師教導團。在團參謀長周邦彩帶領下,突出重圍,渡過韓江,幾經輾轉後,向饒平前進。
隨後,根據原定計畫,從1927年8月3日開始離開南昌,向南經臨川、廣昌、瑞金,轉戰於贛南、閩西和粵東北。目的是“準備同富有革命傳統的廣東東江地區農民起義軍匯合,發動土地革命,進軍廣州,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並奪取出海口,取得共產國際的援助,重新舉行北伐”。
起義軍離南昌後,經江西會昌戰役,決定改由閩西入粵,第20軍第二師師長秦光遠傳達了向福建汀州進軍的命令。1927年9月6日,起義軍到達長汀。9日,首途開往上杭。16日從上杭分水陸兩路到永定峰市。水路是從汀江乘“鴨嫲船”順流而下,經南蛇渡進入今永定洪山,直奔峰市;陸路則從上杭縣城出發,徒步行軍,經稔田進入永定洪山河東,橫渡汀江到河西,再經田梓、五坑、長化、三豐,到達峰市。一路上,只在離峰市不遠處曾與陳銘樞部的小股國軍交火,國軍不戰而逃。其餘原已盤踞峰市的陳榮光國軍,以及仙師一帶的民團,全部懾於起義軍的威名,早就腳底抺油,溜之大吉了。
起義軍從進入永定境內起,到取道廣東大埔虎市(離峰市僅10華里山道),攻克當時的大埔縣城茶陽,前後經過7天。接著,又進占大埔三河壩。這時,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分軍8500餘人,順韓江而下,直指潮州、汕頭;朱德則率3000人留守,為進取潮汕部隊防備國軍抄後路。
10月初,錢大鈞部襲擊三河壩,朱德率起義軍與之激戰三晝夜。江德賢在三河壩的血戰中,親自任機槍手,英勇殺敵、不怕犧牲,戰後提升為副連長。因眾寡懸殊,部隊向潮汕突圍靠攏,不果,便移饒平,卻在茂支遇到起義軍第二十軍教導團參謀長周邦彩,帶了二百餘人從潮汕前線回來匯合,得悉主力部隊在進攻湯坑(今豐順)時已受挫。由於主力部隊被打散,朱德當機立斷:“繞道閩西到贛南,在湘贛邊區民眾基礎較好的地方落腳休整,以圖再起。”1927年10月8日,朱德、陳毅便先率部隊攻克福建平和縣城九峰。10日,翻越平和、永定邊境的仙崬大山,再次進入永定縣境內,旋經湖背崬、月流、月霞、太平寨,到達下洋鎮。12日夜,又開拔,經中川、覺坑、思賢,越過福建永定、廣東大埔邊境的三層嶺大山,取道廣東太寧復轉入福建永定峰市、洪山,而後挺進武平,前往贛南,上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9月)部隊會師,合編為工農紅軍第四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這樣,起義軍第二次進入永定,與距第一次相距24天。
1927年1月,中共閩南特委成立於漳州。羅明為書記,邱泮林當選為委員兼秘書。4月初,得知即將發生反革命政變訊息時,閩南特委採取的應變緊急措施,即決定羅明、羅秋天等主要領導人轉移到閩西去,以永定下洋為據點開展工作;邱泮林、劉端生等留在漳州堅持工作並負責聯絡。
早一年,即1926年4月,由羅明介紹入黨的阮山等5人在永定湖雷萬源樓成立閩西第一個黨支部。同年底胡永東等在下洋成立金豐支部、1927年張鼎丞在金砂成立溪南支部和林梅汀在太平里成立太平支部。此時,中共閩南特委書記羅明、特委羅秋天正籌備成立永定縣委。
起義軍在下洋時,羅明進見朱德同志,匯報工作。朱德應地方要求,指示江德賢、何正生、羅皋、李西亭(營級)四位同志留在永定,支援地方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