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1368-1911年)》是一部由徐茂明所著書籍,以文化權力為核心概念和主線,圍繞士紳文化權力的興衰,探討明清時代士紳與江南社會變遷之間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1368-1911年)
- 作者:徐茂明
- 出版社:中西書局
-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
- 定價:9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75186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目錄 ,
內容簡介
士紳是科舉時代形成的一個特殊知識群體,他們不僅擁有朝廷賦予的政治與經濟特權,同時還因為文化資本的獨占而具有對社會進行規範整合的文化權力。江南士紳文化權力的運作網路包括家族組織、慈善機構、鄉約社學、文會書院、宗教信仰、社會輿論等,對上維護道統,對下化民成俗,是傳統社會穩定運行的重要機制。
明清兩朝之初,在專制皇權的摧抑之下,士紳的活動與影響均受到嚴格限制,而到了中後期,由於內外各種因素之影響,士紳之數量與力量都獲得極大的發展,尤其是晚清以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士紳不僅活躍倍增,同時其內部結構也潛移默化,至清末“新政”廢除科舉之後,附麗於科舉制的士紳階層開始蛻變,成分更為複雜的地方權勢階層取而代之。
作者簡介
徐茂明 1965年生,江蘇泰州人,1982—1989年就讀於蘇州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8年任副教授。2001年獲歷史學博土學位。現為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歷史系專門史碩土生導師,地方史志研究室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土後。研究專長為江南區域社會文化史、中國政治制度史。曾在《歷史研究》、《歷史人類學學刊》、《學術月刊》等雜誌發表《論吳文化的特徵及其成因》、《同光之際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秩序的重建》等學術論文40餘篇。曾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19世紀蘇州與徽州歷史發展差異的比較研究”、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第二節 學術回顧
第三節 文化權力——貫穿本書的概念與思路
第一章 江南士紳與明清專制皇權
第一節 明初政治風暴與江南士紳的沉寂
第二節 明代中後期的社會變遷與江南士紳文化權力的擴張
第三節 清初的嚴厲打擊與江南士紳的淪落
第四節 太平天國興起與江南士紳權力的全面高漲
第二章 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基層組織
第一節 官方基層組織
第二節 半官方基層組織
第三節 民間基層組織
第四節 江南士紳與社會基層組織之關係
第三章 江南士紳的文化權力與社會保障功能
第一節 江南士紳文化權力的運作與維護
第二節 文化權力與江南士紳的社會保障功能
第四章 江南士紳的家族遷徙與區域文化互動——以清代蘇州大阜潘氏為例
第一節 大阜潘氏由徽入蘇的土著化過程
第二節 潘氏家風對徽州文化的繼承
第三節 潘氏人蘇之後的家風衍變
第四節 徽蘇兩地潘氏族人的交往與文化互動
第五章 近代社會變遷中的江南士紳
第一節 同光之際江南士紳與社會秩序的重建
第二節 社會劇變中的民眾、士紳與國家——光緒二年江南系列謠言研究
第三節 科舉之廢與江南士紳文化權力的喪失
參考文獻
附錄
明清以來士紳文化權力的結構性演變——以江南地區為中心
19世紀中葉江南寒士的“三不朽”與民間生活倫理——以《王韜日記(增訂本)》為中心
清末興學與常熟士紳的權力嬗遞——以《徐兆瑋日記》為中心
清末民初上海地方精英內部的權勢轉移——以上海拆城案為中心
後記
再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