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乾坤如意,是一壺六杯的整套汝窯茶具名稱,通常有天青、豆綠、月白三種顏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汝窯乾坤如意
- 出自:汝窯
- 地址:河南省汝州
- 讚譽:瑪瑙為釉古相傳
基本信息,汝窯介紹,簡介,汝瓷特徵,燒造窯址,存世藏品,
基本信息
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李白。
壺蓋的提鈕如旭日東升,喻男人,為乾;壺身如美人香肩,喻女人,為坤。
壺的把手由如意雲紋構成,喻吉祥。
把“如意”與“如藝”緊緊的結合在了一起,品牌的核心理念融入了器型之中,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乾坤如意”喻生活如意。
汝窯介紹
簡介
汝瓷在我國宋代已位居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產於河南臨汝,隋煬帝大業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臨汝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顯著的地位,北宋後期宋金戰亂不息,興盛前後不過二十餘年,所以彌足珍貴。
汝瓷特徵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
汝窯瓷器在北宋時常刻“奉華”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汝州東北方燒造的汝窯是稍有花紋裝飾的青瓷,釉色極潤澤而帶蔥綠是早期的產品;南方燒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裝飾,隱隱浮現在透明的艾綠釉之下,但製作時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區出土的大多是汝窯新窯器,多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還生產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燒造窯址
唐代,汝州所轄臨汝、寶豐、魯山等地有著豐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樹林,大量的方解石、鉀鈉長石、長石砂岩、葉臘石、瑩石、硬質高嶺土,軟質高嶺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較廣,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汝瓷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從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殘破的天藍釉汝瓷碗,屬晚唐時期產品。1988年9月於魯山縣段店古窯址,亦發現殘破天藍釉汝瓷缸,屬唐代早期產品)。北宋時期官府在汝州設窯場,其產品稱之為“汝窯”。“汝窯”出現的時期在越窯衰敗之後,產品主要供宮中御用,御揀退之件,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汝窯胎質細潤,多數象點燃過的香灰色。透過釉底處微微帶些粉色,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青瓷,風格獨特,呈現一種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離不開天青這個基本色調。汝瓷釉汁瑩潤,多豆青、粉青、月白、蔥綠等。通體有細片,底有芝麻細小支釘,是支燒的痕跡。現存故宮博物院的“汝窯弦紋尊(奩)、洗”,是古陶瓷中罕見的珍品。
北宋時間,北方燒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時屬直隸州即現今的汝州市),當時(公元1102—1127年)汝州轄管郟縣、龍興縣(現今寶豐縣)、魯山縣、汝陽縣(伊陽)、葉縣、襄縣等地(據《中國美術史》記載)。汝州四方燒造青瓷器的古窯遺址很多,形成“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南北兩大瓷區;北區從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區張公巷、文廟,大峪鄉的東溝、陳家莊至黃窯到臨汝鎮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嚴和店起沿東南方向延伸至羅圈、桃木溝和清涼寺、梁窪,直至段店,方圓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窯爐。鼎盛時窯爐達到了300多處,影響擴及到內鄉、宜陽、新安及黃河以北等地,是汝窯生產歷史上的昌盛時期。
存世藏品
宋·周輝《清波雜誌》、陸游《老學庵筆記》、周密《武林舊事》、杜綰《石譜》、歐陽修《歸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論》、《正德汝州志》等書,曾記載有汝瓷的始況。“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油(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宋人葉寘《坦齋筆衡》清說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的贊語。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遷,由於長期兵災戰禍,汝窯被毀,技藝失傳。雖然元、明、清歷代民間窯場仍然不斷燒制,但因種種原因,均未成功。民國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資本家李紹初曾在汝州蟒川嚴和店汝窯舊址建窯試仿汝瓷,亦未成功。原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馮先銘說:“汝窯釉色最難仿,比定、鈞、耀等窯難度大的多,不易仿製,因此傳世製品根本無亂真之作。
汝瓷傳世品稀少,全世界現僅存65件,分別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7件,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美國克利夫芝和聖路易等知名博物館和私人典藏約1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