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八里

汗八里

元代蒙古人稱北京為汗八里,為元代都城大都(今北京)的別稱,“八里”是突厥語Baliq的對音。可能中國古代要對君王避諱,所以“汗八里”不稱“忽必烈八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汗八里
  • 外文名:Cambaluc
  • 由來:突厥語
  • 含義:皇城
由來
該詞來自(馮承鈞,1936年翻譯)沙海昂法文本,即Cambaluc。馮承鈞在其注釋中認為“汗八里猶言汗城”, 並引宋君榮神甫的考證說:“汗 (can、khan) 猶言帝王。巴勒哈 (balga)、巴勒哈惕 (balgat)、巴勒哈孫 (balgasun)、八里黑 (balik) 等字, 在韃靼語中皆猶言‘城’, 則當作 Cambalik 或 Khambalik, 而在此處訛作 Cambaluc, 質言之, 帝城是已。……”
不過,他認為這是源自“韃靼語”,似有不妥。《辭海》(1979年版)、《漢語大詞典》(2001年第二版) 中,均釋為源自“突厥語”。伍德《馬可 波羅到過中國嗎?》一書中也表示,該詞源自突厥語中的‘皇城’(han-baliq ——汗八里)詞,拉希德1291-1293年與和德里14世紀20年代的作品中,也提到同一辭彙,顯然是當時中亞細亞人對北京的叫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