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優30選

汕優30選是由廣西農科院培育的一種雜交水稻,由ⅠR2153—159—1—4與77T39育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汕優30選
  • 作物種類:水稻
品種信息,品種來源,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適種範圍,審定情況,

品種信息

審定時間: 1983
作物種類: 水稻
審定編號: 桂審證字第001號
品種名稱: 汕優30選
選育單位: 廣西農科院

品種來源

廣西農科院以1974年引入的“ⅠR2153—159—1—4”為材料,經過75~78年的系選及成對測篩,1979年又進一步對恢復力強的“77T39”株系進進鑒純及配組參加區試,定名為“汕優30選”。

特徵特性

汕優30選屬弱感光組合,生育期比雙親延長,故早造不宜種植,適於桂南地區作晚造栽培。一般於7月上旬播種,9月底10月初抽穗,10月底11月初可收割,生育期112~115天。該組合株型集散適中,葉片挺直稍大,主莖葉片數16~17天,株高105~115厘米,莖稈堅韌,根系發達,耐肥抗倒,分櫱力中等,穗長22~25厘米,每穗114~179粒,實粒90~140粒,結實率80~85%,千粒重26.5克。耐寒力比汕優6號強,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後期較耐低溫,功能葉的生長維持時間長,灌漿結實期比其它組合長3~5

產量表現

1980年晚造參加水稻所組合比較試驗畝產1160.1斤,比常規對照種“團結一號”畝增160.2斤,達極顯著水準。1981年晚造參加廣西雜優區試,據17個點的總結綜合,平均畝產770.5斤,比對照“汕優二號”減產0.9%,在桂南9個點畝產809.1斤,比對照“汕優二號”增產1.1%,玉林地區比產試驗6個點畝產792斤,比對照種“汕優二號”增產8.3%。1982年晚造繼續參加廣西區試,15個點畝產819.6斤,比對照“汕優二號”增產14.6%,有12個點增產顯著。1982年全區種植26萬畝,1983年晚稻全

栽培技術要點

適時播種,培育多櫱壯秧
晚造播種期應在7月5日至10日為宜,每畝秧田播種量20斤左右,秧齡20~25天,培育成三櫱以上的壯秧。
合理密植
一般插7×4或6×4(寸)的規格,每畝插足基本苗10萬左右,力爭1~2次分櫱大部分成穗,提高成穗率。並要注意淺插,爭取低位分櫱多。
科學用肥
要施足基肥,早施回青肥,重施分櫱、壯櫱肥,巧施胎肥或粒肥。根據北流縣的經驗N∶P∶K的比例是1∶0.5∶1,具體做法是插後5天左右施回青肥,9~12天重施分櫱肥,中間控制施肥,前期用肥要占計畫用肥的80%左右,以後看苗

適種範圍

適於桂南地區作晚造栽培。

審定情況

2007年5月17日退出\桂農業發[2007]24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