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華師一系列叢書

《永遠的華師一系列叢書(套裝共4冊)》主要內容:為了進一步探究教育本質,進一步探索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和辦學特色,值此華師一附中六十華誕之際,學校組織人員編撰了“永遠的華師一”系列叢書。叢書分為《學校魂》、《園丁譜》、《青春曲》、《校友情》四卷,力圖全方位展示華師大一附中六十年的辦學思想、辦學歷程、辦學經驗、辦學成就,以期自我總結、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發展。並與兄弟院校切磋交流。

基本介紹

  • 書名:永遠的華師一系列叢書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240頁
  • 開本:16
  • 定價:189.00
  • 作者:張真
  •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245537
  • 品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圖書目錄

《校友情》
一 流金歲月
◆歷史的瞬間
歷史照片
校友回母校訪問
校友向母校贈送禮物
校友的作品

◆成長的足跡
輝煌歷程
校史點滴
飲水不忘掘井人——記中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王自申
革命教育家趙君陶
懷念牟政同志
不朽的業績永恆的懷念——緬懷邵達成校長
兩袖清風,獻身教育桃李滿天下 坦蕩襟懷,一生率性君子留遺風
——記華師一附中名譽校長袁福先生
華中師大一附中建校60周年的回顧
中南工中雜憶
——紀念華師一附中校慶60周年
憶滑翔學校學員的學習生活
前進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革命航道上
——華師一附中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連掠影
暘谷文學社創社史

二 智慧傳承
◆歷任校長訪談
郎郡詩:60年與時代同行
李水生:振翅高飛的“領頭雁”
張真:用教育的理想去實現理想的教育

◆知名校友訪談
豪情萬丈排雲天
——記航天技術專家龍樂豪
永遠處在科學的起跑線上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萬惠霖教授
文化真諦的探尋者
——記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馮天瑜
中流擊水,衝浪“紡織”巔峰
——訪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尚鋼

三 春風化雨
◆回憶師恩
六十年校慶重溫舊歲月
——緬懷袁福校長
懷念肖樹靜老師
您是我的心中的第一尊神
——獻給敬愛的肖樹靜老師
追憶三位恩師
師恩難忘
讀《師恩難忘》(一)
讀《師恩難忘》(二)
恩師吳六林
懷念黃範疇老師
黃範疇老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摘自校友們的留言
師德垂範
——記李水生同志兩件事
師恩難忘
嚴老師二三事
憶我可愛的老師劉友三
憶師恩

◆母校感懷
初為人師
難忘的“工中”歲月
人生新的起點
同窗好友喜相逢
高中憶舊
教育沃土辛勤園丁與責任感
——接受學校採訪時的談話
華師一情結伴我終身·
母校,我愛你!
感悟人生
——一名老三屆學子的所想所思
一座學校的精神
——回憶我的母校華中師大一附中
6401,挺起你的脊樑
回憶——在華師一青春律動的校園裡
華師一附中和MY6401的老師們
母校軼事
華師一附中——教我育我的母校
母校恩情永不忘,紅色印跡刻心間
母校給我新生
華師一,我自信的源泉
理想,榮譽和責任
——母校華師一校慶60年感懷
歲月如歌
那些花兒
再回首——我的中學時代
“雞頭”與“鳳尾”
沒有圍牆的“班集體”
未淡忘的記憶
不得不愛
——懷念高中年代
我魂牽夢繞的母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憶母校華師
華師一的回憶
一位特別校友的特別懷念
我們的華師一
曲徑通幽處
我在華師一的成長
成長心語
我的高中生活
海外校友的新年賀信
我愛我的母校
20年前快樂的華師一生活

四 桃李芬芳
◆校友詩作
華師一六十校慶楹聯
詩二首
華師一我們的港灣
詩一首
再回首
搖籃華誕曲
——為慶賀華師一附中六十華誕獻詞
賀母校六十華誕

◆校友風采
走上百家講壇
——記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王新陸
願做真善美的傳播者
——記公關禮儀教師馮蘭教授
傾情自然科學,奉獻畢生心血
——記全國政協委員鄭楚光
面對萬張紙條的訴說
——記華中師大一附中高級心理教師尹鄧安
天上碧桃和露種
——記中國當代紅學家梁歸智
以身赴險,力挽危局
——記李順琪在事故現場緊急搶險的事跡
為老百姓代言的技術專家
——記自動化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午
學道·藝道·人道
——記武漢大學教授車英
江城一枝梅
——記高級工程師郭粵梅
甘為泉州南音人
——記音樂大師劉順
留學女博士辛華雯的報國情懷
設計服務延伸的夢想
——記中國鐵路專家戚廣楓
勇斗病毒展巾幗風采
——記2004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胡志紅
免疫學領軍人——章曉聯
十五春秋磨一劍,厚積薄髮結碩果
——記我國著名骨科醫學專家蔡諝教授
陶闖:專注的人生無需注釋
年輕的涉外法律服務領航人
——記上海市優秀青年律師胡光
華師一附中第一塊國際學科奧賽金牌得主
——記1992屆校友陳果
走在事實前沿的勇者
——記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記者劉慶生
十年磨劍,笑談得失
——訪清華博士孟華東
我將永遠“追求卓越”
——記華師一附中校友許碧萱

《青春曲》
一 靈性雕琢
◆軍訓體昧
機遇·挑戰·超越
奮鬥的旋律
百味俱全的體驗
五顏六色的雲彩

◆實踐收穫
拉練的一天
面對生活的勇氣
——農民心理狀況調查報告
自由的天空
難忘的農村行
綻放的青春
——2006年社會實踐行報告
如果文字會記得

二 七彩素描
◆才俊風情
揮散浮雲,歲月靜好
——我的華師一附中生活
主講網路安全的小老師
情迷武漢城市規劃的大男孩
“兩型社會”宣傳日的建言者
羅格身邊的志願者

◆體壇風雲
做飛越時空的賽跑者
我是揮灑自如的灌籃王
棋手:戰績輝煌的青春無悔
高分之最的體育特長生

◆藝苑風景
摯愛越劇的水晶女孩
我是舞者,我不甘平凡
我的汗水浸泡的主持人生涯
央視舞台上的周冠軍

◆學乾風采
勇立潮頭當好“學生官”
我是追求卓越的“男主席”
當“女書記”的經歷讓我相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三 科技僚望
與科學相伴
與發明結緣
與思考同行

四 智慧碰撞
拭去浮塵,亮出你自己!
自信的女孩真漂亮
夏夜的那顆星

五 奧星閃耀
成功的奧秘
——記第4屆國際中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陳果
他心中只有第一
——記第9屆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凌晨
奧星的光芒
——記第4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柳智宇
“天才少年”傳奇
——記第36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餘江雷
全面發展的數學精靈
——記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陳卓
勇者無畏
——記第4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王睿博

六 遠洋求索
林場走出留美準博士
沖向哈佛的佼佼者
被國外大學爭搶的武漢伢
湖北誕生的首個劍橋生
美國高考的滿分者
遨遊火星的“太空少年”

七 海外漫歌
美國之行
大洋彼岸的城市
新加坡雜記
我看到的素質日本
巴黎的記憶
澳洲記憶
煙與鏡——我的德法行
魅力小城·斯道芬
——德國斯道芬市浮士德文理中學交流心得
那些行走的日子裡

八 師長風采
無限風光在險“峰”
羅老師的語氣
老王和他的“十五歲”
蒼勁一棵松
舞者
在江河的領導下奔騰

九 家長頌歌
我眼中的華師一
一位家長的感謝信
華師一,不悔的選擇
在實踐中成長 在反思中進步

《園丁譜》
在實踐中成長 在反思中進步
一 特色教育
變我的要求為你的需求化外在壓力為內在動力
——試論品德“內化教育法”的幾點創新
發掘創新潛能培養創新素質
——名校學生觀探析
開展“掛牌式”教學輔導實驗 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推進德育整體教育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知己以明道 自省以博學
——“五自教育”模式初探
在賞識中播撒希望在希望中實現價值
——談賞識所有學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試論班主任的“寬容”
運用高超藝術提高學生自信

二 名師教學
有興趣才有動力 勤動手才有能力
——培養化學奧賽選手的幾點體會
用科學模式讓思維開花 以民主互動讓教學升華
——基於CRS系統的“民主互動課堂”
從教學中尋找智慧在智慧里培養情趣
——語文教學的智趣性探析
語文學習五自法 自主探究效率高
——談談語文自主學習五自法
全程最佳化教學過程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關於語文教學過程的全程最佳化
坦蕩嫻雅春風拂面
——語文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境界例談
在反饋中充實課堂在控制中延伸課堂
——談數學教學中的課堂反饋
數學課堂四注重探索實踐樂求知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三段教學得實效育人敬業有情操
——數學三段式單元教學法
激發靈感火花打造創新能力
——關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幾點想法
探索新課程教學規律研究新能力培養模式
——新課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學研究
情境教學體驗生物世界 啟發誘思提升學習熱情
——生物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
能說會道話時事 思維敏捷素質高
——政治課教學培養學生“說”的能力的探索
歷史教學新探索 案例分析有奇招
——案例分析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巧用數學方法解析地理試題
——利用數學方法巧解一類太陽視運動地理試題

三 精英管理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多元優質發展
充分發揮HR管理效能 深入推進學校體制改革
——華中師大一附中教師隊伍發展探析
構建和諧團隊高揚務實精神
——年級管理心得摭談
中學生黨校課程設定與教學方法初探
探索有效的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運行與管理新機制
創辦國際化的高中教育 培養高素質的世界公民
在竟爭中共同成長 在合作中共鑄輝煌
——對年級實行級部管理制度的思考

《學校魂》
風雨兼程六十年(前言)
永恆的學校精神
先進的辦學理念
高遠的辦學目標
全面的育人意識
宏偉的發展戰略
優秀的教師團隊
創新的管理機制
鮮明的學校特色
卓越的領軍人物
輝煌的、力、學成果
附錄
張真校長教育教學論文選萃
華中師大一附中管理制度選錄

文摘

飲水不忘掘井人
——記中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王自申
曹方久
王自申同志(人稱王老)是華中師範大學、中南實驗工農速成中學奠基人之一,值此校慶之際,我們深深懷念這位曾經為華師嘔心瀝血掘過井的老人。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原大學從解放區遷來武漢後,決定從革命性大學向正規化大學過渡。1949年下半年先後成立了文藝、財經、政法和教育四個學院。11月教育學院正式建立,由黨內一位老幹部、老教育家王自申同志出任院長。
兩項非凡的戰略措施
王老任職院長後,一年之內,出台了兩項很不平凡的戰略舉措,為後來向師範大學的發展奠定了最初的根基。
(1)先調研,後上課。教院剛成立,王老立即決定,將尚未上課的全部新生,由27名幹部和教師率領,奔赴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個省和廣州、桂林、武漢三個市200多所中學和其他學校,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查研究。這種先實踐後學習的方式,使新生感到新奇與興奮,大家熱情洋溢地投入“戰鬥”。在調研過程中,他們與被調查學校的師生密切交往,深入了解中學實況,思考和探討新中國中等教育如何破舊立新,如何改進與發展以及如何面對現實的矛盾等問題;同時,樹立和增強了從事教育事業、做好人民教師的信心與決心;大家都嘗到了當中學教師的甜頭。總之,此次調研,大家受益匪淺。
(2)不惜血本,培養師資。1950年10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中原大學立即派出大批幹部、教員和研究生到人民大學各教研室進修,直接向蘇聯專家學習。兩年內總計200餘人,並且不借血本地自己建築宿舍,甚至從武漢運去建築材料和家具。這種狀況在全國各高等院校獨一無二。在中原大學四個學院中,教育學院又是名列前茅,兩年內共派出數十名進修人員,專業有馬列主義基礎、馬列主義哲學、邏輯學、教育學、教育史、心理學、經濟學、中共黨史、歷史等,這說明未來高等師範的專業設定和師資培訓的藍圖在王老的心中已具雛形。這一情況,使華中師範學院的文科實力在當時頗為先進,有位著名哲學家曾稱讚華中師範學院政治理論專業是“藏龍臥虎之地”,王老有次在大會上也半開玩笑地說,“我們華師在政治理論方面雖不是‘天下第一’(人民大學),但卻是‘天下第二”’。而這個“天下第二”正是他掙來的。王老去世後,華師的歷代校領導都遵循這個優良傳統:極為重視師資培養,將教師一批批地送往國內外著名大學進修深造。
王老上任後的“兩把火”,為華中師範學院“燒”清了障礙,拓寬了道路,如今,華中師大人才輩出,教學科研碩果纍纍,王老的功勞實不可沒。
為師範教育奮戰一生
王老一上任的兩大決策,就他本人來說,絕不是突發奇想,而是有根源的。
王老出身書香門第,從小聰明好學,成績優秀,長大後攻讀工業專科,並潛心研究文史,思想進步,還參加了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加入了國民黨“左派”,二十幾歲的時候便當了湘潭縣第一任教育局長,反封建求進步。30年代初他在上海加入共產黨,在美專執教,並出任黨的宣傳部長。被捕入獄前他出任過地下黨教育委員。抗戰時在淪陷的上海領導教育界的地下工作並參與編審出版進步書刊。在國民黨的陪都重慶,在潘梓年領導下任共產黨《新華日報》處長、編審、夜校教員。在延安中央黨校任文化學會幹事。解放戰爭時期,擔負起辦學育才的重擔,先後任北方大學語文教師,華北財經學院副院長併兼任多門課程的教師。
1950年,王老奉調來武漢,協助中南區教育部長潘梓年籌建中原大學各個學院,出任教育學院院長後,假期中還訪問徐特立、張如章等教育專家。他一再強調以革命精神辦學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他生動地比喻說,我們在軍事方面依靠解放軍這一強大的武裝力量,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同樣我們也只有培養一支文教戰線上的解放軍,才能取得文教工作的偉大勝利。他還詳細而具體地闡述了如何培養人民教師的基本條件和原則。
1951年,中原大家教育學院與華中大學合併,在潘梓年的領導下,他與華大校長韋卓民先生攜手合作,改建舊學校,將華中大學建設成為一所師範教育性質的大學。1953年終於正式成立華中師範學院,王老任黨政一把手。在華中師範學院成立大會上,他號召全校師生員工牢固樹立師範教育專業思想,他說,如果沒有中國小教師,全國人民就不能獲得基本文化知識,也就不可能培養高級建設人才。他在《長江日報》上發表的《師範教育在國家建設中的地位》一文進一步論述了高等師範教育的關鍵作用:師範教育正如重工業機器的母機,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國家整個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老根據自己的經驗,對青年教師在教學法方面,提出了講課三步曲:課前“認真細心”;課中“大膽放心”;課後“冷靜虛心”。我體會,這是要求教師課前要充分認真備課,全面深入理解教材實質,力求講授內容深刻、聯繫實際;上課時,千萬不要緊張,不要念講稿,要大膽,要放鬆自如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講授;課後,要虛心作自我檢查,深入探討優缺點,以求不斷改進。
一位可親可敬的師長和長輩
半個世紀過去了,人們始終忘不了王老這位熱情正直、坦誠無私、艱苦勤奮的老人。他的為人處世、音容笑貌以及件件往事,如同一張張永不褪色的底片,深深地鐫刻在我們記憶的深處。
王老外表嚴峻、剛強,內心卻熱情、真誠和寬容,他講話乾脆、利落,笑起來很爽朗,一副無拘無束、豪邁爽朗的樣子。他和我交談時,時而瞪著眼大聲說:“不,不,我不同意。”可當我繼續講下去時,他卻又忽然大笑,拍著我的肩膀說:“好,好,說得好,繼續說下去。”每當這時,我就感覺他像我的長輩一樣,即使他發脾氣,我依然從心底里感到他可親可敬。

序言

華師一,我們共同的家園
庚寅之秋,家國待興。中南實驗工農速成中學在楚韻荊華的澆灌中生根發芽。我們共同的家園伴隨著新中國的建設成長起來。
歲月悠悠,生命如歌。昔日是美麗的曇華林,如今是遼闊的湯遜湖;昔日是破舊的席棚板房,如今是嶄新的現代公寓……華中師大一附中歷盡滄桑而弦歌不斷,飽經憂患而奮進依然。這個鮮活的生命篳路藍縷,卻朝氣蓬勃,以她強勁的韌性、傲然挺拔的身姿,描繪著青春,創造著輝煌。
星移斗轉,滄桑巨變,六十年彈指一揮間。在廣大校友們的心目中,母校永遠是科學知識的神聖殿堂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家園。她致力於文化的傳播,學業的精進,人格的塑造,靈魂的升華;她崇尚奮鬥,拒絕平庸;她激勵學子們以不斷探索的精神去無所畏懼地進行拼搏。
時光流轉,世事更迭。母校德馨九州,桃李芬芳。母校之於華師一人,猶如未名湖之於北大人,清華園之於清華人,永遠都是一種難忘的情結,一種永恆的思念,一座情感的聖殿。也許,母校無法給予她的學子太多榮光,但篤行修德,讓一代又一代華師一人滿懷搏擊長空的凌雲壯志,擁有敢為人先的進取意識和勇於擔當的胸懷氣度。現任校長張真同志曾鄭重承諾:“要把學校建設成廣大校友精神的豐碑,不斷增強校友的自豪感、親近感和歸屬感。”這是何等的氣魄,華中師大一附中何愁不會創偉業,繼永昌!
如今又值庚寅之秋,六十年的流轉,像迷人的畫卷,永遠使人嚮往;似昂揚的詩篇,永遠令人激越;更是動人的樂章,永遠催人奮進!那些在母校奮鬥過的學子們,把華師一精神傳播四方,把最深切的情感傾注於母校,共盼母校寫光輝之華章,彰永世之馨德!
這本《校友情》雖不能囊括所有,卻足以饗讀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