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縣博物館

永濟縣博物館

永濟縣博物館,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濟縣博物館
  • 類別:歷史博物館
  • 地點: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
  • 竣工時間:1988年
  • 館藏精品:開元鐵牛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

發展歷史

後因黃河東移,開元鐵牛等沒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紀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牆外流過,據當地老人回憶,枯水季節,下水還可摸到鐵牛牛角,行船還有被牛角掛傷船底的情況。50年代後,三門峽庫區蓄洪,河床淤積,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鐵牛已被深埋於黃河水面下2米有餘的河灘里了。
永濟縣博物館永濟縣博物館
1988年,永濟縣博物館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的查訪勘探,於次年8月發現並出土了唐開元鐵牛、鐵人,引起各界人士關注。

館藏文物

蒲津渡遺址位於蒲州古城西門外,黃河東岸。保存最完整,最具觀賞價值的明代地層距地表約7米。最突出的文物是開元鐵牛。四尊鐵牛旁各有一鐵人,如牧策牛。鐵牛分南北兩組。兩牛一組,前後擺列,面朝西。鐵牛等為唐蒲津橋遺物,排列仍如前橋頭所列,可領略大唐盛世築橋工程一斑。
鐵牛每尊高約1.9米,長約3米粉,寬約1.3米,牛尾後有橫軸,直徑約0.4米,長約2.3米。軸頭有紋飾,各軸不同,分別有連珠飾、菱花、卷草、蓮花等。
牛造形生動,前腿作蹬狀,後腿作蹲伏狀,矯角、昂首,牛體矯健強壯,尾施鐵軸,以系浮橋。腹下有山,其下有6根直徑0.4米,長約3.6米的鐵柱斜前連線,每根鐵柱分別有反向出伸鐵足各一,功能同地錨。在鐵牛的上下部位均有鑄范縫痕跡,可觀察澆鑄、范塊痕跡,分析出鑄造的工藝技術。黃河蒲津渡遺址的發現展現了我國古代橋樑交通、黃河治理、冶金鑄造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科技成就,為歷史地理、水文地質、黃河變遷、環境考古以及黃河治理等方面提供了珍貴資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