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古鎮

永泰古鎮

永泰古鎮位於贛江中部平原,江西省樟樹市南部,瀕臨贛江105國道穿越境內,距市城區16公里。全鎮面積27.48平方公里。永泰鎮原名永濱鄉,明代中期因常遭水災,人們祈求永遠安泰,“其旨,江之東,履而泰。”遂改名為永泰。清為臨江府清江縣茂才之鄉十七部。永泰古鎮歷來是江西的重要驛站。素有“千年古鎮、茂才之鄉”的美名。古蹟有始建於明代的永鎮塔,大觀橋,明清古建築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泰古鎮
  • 地理位置:位於江西省樟樹市南部
  • 國土面積:27.48平方公里
  • 原名:永濱鄉
  • 著名景點:永鎮塔,大觀橋等
地理環境,歷史遺蹟,

地理環境

永泰古鎮位於贛江中部平原,江西省樟樹市南部,瀕臨贛江105國道穿越境內,距市城區16公里。全鎮面積27.48平方公里。永泰主街永昌大道(尚恆大道)1200餘米,鵝街、通仙街各長500米。永泰古鎮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具有氣候溫潤、四季分明、霜期較短、日照充足的特點。

歷史遺蹟

永泰古鎮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四季分明,境內平疇沃野,溪水縱橫,交通便利,歷來是江西的重要驛站。素有“千年古鎮、茂才之鄉”的美名。早在唐朝,這裡就開始設立墟點,開始有了集鎮的雛型。因明代中期遭水災,人們祈求永遠安泰,鄉紳捐資建永鎮塔,意在鎮邪保平安,“其旨,江之東,履而泰。”遂改名為永泰,清朝為茂才之鄉十七部,隸屬臨江府清江縣,解放前名為第二區永埠鄉,解放後數易鎮名、治屬。有“千年古鎮”之稱。
永泰鎮明清時代曾風光一時,有“九街十八巷”之稱,現存較完好的明清古建築街有遺存20餘棟,主要是集中在靠近贛江東堤的前、後兩街。包括天王廟、文昌宮等許多重要的建築惜在文革“破四舊”中被毀,如今只留下遺蹟供人憑弔。所幸有數棟古建築被主人冒著巨大的風險完整保存下來,當時他們事先用黃泥將門前石額和藻井上精美的裝飾圖案封起來,甚至至今仍然被黃泥緊緊封住,只從剝落的泥邊上露出令人驚艷的片鱗只羽。走進古宅中,白髮斑斑的老者,能讓你感覺似乎連空氣也凝固在古老的氣息中,那些木質結構的精美雕飾,地上的一磚一石,都傳遞著遠去的輝煌。此外,當地的歷史遺蹟有永鎮塔、大觀橋等,永鎮塔系明中期所建,高24米,七層六面,磚石結構;大觀橋石砌三拱,全長30米,上有明代著名學者羅洪光榜書,惜被毀。
永鎮塔
永鎮塔立於贛水河畔。據清同治九年《清江縣誌》永泰團圖載:“市前小港,明成化末,贛水暴漲衝決,遂成大江,因水勢直下,建永鎮塔以控下游”。當時村民建塔九層,為鎮水患命名為“永鎮塔”。系磚石結構。六邊形,共7層,從下而上逐層遞縮,高24米。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辛卯風災”,颳去塔頂,注入江口。鄉民又捐資整修,由9級改為7級。至今塔身保存尚好。塔基系用灰綠色花崗石砌成。青磚作平台,磚上壓印銘文,有“洪永昌修”、“洪永昌會公修”、“永鎮塔磚”等。每層高3米,設6門,三虛三實,塔身眠磚壘砌,塔壁白灰粉飾,腰檐皆以青磚疊澀鋪挑出,上蓋青石吻鰲斜出聯角,雕作翹式,下部吊掛銅鈴,頂層以青石覆蓋,頂部銅帽呈圓錐形。塔內中心豎一參天杉木柱,柱直徑80公分,直通塔頂。各層設有井字木架四根,夾嵌木柱,使木柱與塔身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原塔內設有樓板、木梯,現已廢。1984年公布為樟樹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