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少年:我們為何拒絕長大?》是2020年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恆少年:我們為何拒絕長大?
- 作者:[瑞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 出版時間:2020年4月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ISBN:9787516824757
- 類別:心理學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由著名的榮格承繼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於1959-1960年在蘇黎世榮格學院的冬季講座精編而成。
永恆少年,典出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他來自古希臘母性崇拜儀式,也是被母親的疼愛所深深包覆而無法完成個體化歷程、長大成熟的孩子。作者相信永恆少年現象將日益普遍。
作品深入分析了膾炙人口的《小王子》與《無空間王國》當中 “永恆少年”的問題;深入解讀“永恆少年”的心理與人生困境,並提出建議;同時附《小王子》的原書插圖,結合文本與圖像分析,展現榮格派分析技巧的多樣面貌。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從黑暗漣漪到終極光明:一條永恆少年的不歸之路/洪素珍 001
致謝詞 001
第三版編輯說明 001
部 《小王子》 安東尼·聖埃克蘇佩里
章 永恆少年原型 003
永恆少年的特徵 /004
工作就對了 /008
安東尼·聖埃克蘇佩里 /010
感傷與殘酷 /012
《小王子》/019
被蛇吞掉的象 /024
畫出綿羊的考驗 /030
第二章箱子裡的綿羊 041
孩童神的雙面性 /044
缺陷的自性? /048
成長與幻滅 /053
綿羊的象徵 /055
創作與療愈 /066
第三章 如果拒絕成長,成長就會殺了你 073
悲劇的虛弱性 /074
過度生長的猴麵包樹 /078
成雙的星球:截然相反的命運 /091
“總有一天”與無聊感 /095
玫瑰與阿尼瑪的雙面性 /100
第四章 情感的價值 113
帶著星星的屬性誕生 /117
初會地球 /121
蛇的象徵與死亡誘惑 /124
統計學對靈魂的毒害 /134
獨一無二的馴服 /141
第五章 死亡 151
劣勢功能的魔力 /155
我,無力動彈 /161
負傷與療愈 /172
遭遺忘的口套 /185
第六章 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上) 191
封信中的夢 /195
雙重性、依附與死亡 /199
女孩與夢 /204
永恆少年的中年危機 /213
第七章 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中) 219
下方的星星 /220
欠缺情感,沒有踏實地活過 /228
為生命做出選擇 /235
大地與骷髏 /238
第八章 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下) 249
失去羽翼,落入死亡 /250
亞麻油布地板 /254
被動罪惡感 /258
智性主義之害 /263
被閹割的尊嚴與勇氣 /270
第二部 《無空間王國》 布魯諾·高茨
第九章對新王國的期盼 281
梅爾希奧 /286
馮·斯比德與佛 /293
孤單的孩子與無意識 /303
虛弱的愛洛斯 /308
理解自己的投射 /312
父子衝突 /315
第十章權力欲 321
失序的宴會 /322
愛與權力 /335
陷入惡魔遊戲 /345
知識與權力 /351
第十一章對立面的意義 359
馮·斯比德與他的分身 /360
缺乏聯結與罪惡感 /367
狼與蘑菇 /384
第十二章 廢墟上的華麗建築 397
在變遷中聯結內在真誠的信仰 /402
日耳曼文化與東方文化的關聯 /408
屎疾鎮之亂 /411
再次物極必反 /423
後一幕 /434
附錄一 參考書目 443
附錄二 延伸閱讀 447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1915-1998)是公認傑出的榮格繼承者,更是童話心理解讀權威性的代表人物。她擅長文學、語言學、拉丁文、希臘文以及古代歷史,並於1933年18歲時遇見榮格後,即追隨他直到他1961年逝世。其間,她不僅將跟隨榮格所學到的概念與方法運用於童話分析中,也為人做心理分析,累計分析了65,000個夢。
馮·法蘭茲博士一生致力於發展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成立“蘇黎士榮格學院”,並四處講學不輟,常受邀到各地授課,內容集結成書,涉及童話、夢、神話學、積極想像、共時性等主題,有多達20餘部作品,著作常以大量實際經驗與案例,佐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講述。
譯者簡介:
徐碧貞台灣心理諮詢師暨美國加州臨床心理師(PSY29148)。曾任高中輔導教師,獲取加州整合大學(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臨床心理學博士、紐約市復旦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心理諮詢碩士及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士。目前於舊金山榮格學院“國際分析心理學人計畫”接受榮格分析訓練,同時於加州奧克蘭亞健社(Asian Health Services)擔任臨床心理師暨臨床督導。譯有《解讀童話: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我的榮格人生路:一位心理分析師的生命敘說》《陰影與惡:如何在危難中發起反攻?》《永恆少年:我們為何拒絕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