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安貢川閩筍製作工藝
- 批准時間:2019年2月25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保護單位:永安市貢川鎮新農村建設服務中心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永安市貢川閩筍乾製作工藝始於明朝,盛於清,據清雍正《永安縣誌》記載:“筍,《爾雅》謂之“竹萌”。曰冬筍、黃筍、斑筍、石筍、江南筍、苦筍。名難祥志,俱作蔬食。惟有貓筍,土人曝為明筍,販行四方,頗獲利焉”。
貢川閩筍乾在福建筍乾產業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座落在貢川鎮中的貢川筍幫公棧,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筍業同業公會。貢川筍幫公棧舊址建於清順治三年(1646年),當年筍商雲集收購筍乾,簽訂契約,商討價格等均在公棧內進行。據史料記載,“筍幫公棧”成為福建、浙江、江西、河南等省筍業商貿組織的中心聯絡機構,是華東南和中原地區最大的民間筍業同業公會組織。
工藝特徵
閩筍乾產品分幾個等級:一等正牌,是所有烏、白、黃筍的最佳產品;二等副牌,其色、香、味及儲存期,接近正牌;三等下露,大小長短不均;四等長標,形狀長,筍頭老,節寬肉薄,食用率低;五等黃筍,形狀大小不一,尤其突出的是顏色有黑有黃。
閩筍乾是一種低脂肪、高纖維,蛋白質和糖含量適中的保健食品,具有助消化、減肥、防腸癌、消渴、益氣、化熱爽胃等功效。
工藝流程
明筍即閩筍別稱,盛產於八閩深山大崖。貢川閩筍傳統製作工藝精細,包括采筍、剝殼、修筍、煮筍、浸筍、揀筍、榨筍、封榨、洗筍、烤筍、出筍乾等多道工序,其中采、榨、烤三個環節較為關鍵。
采筍又稱選料,是閩筍製作的頭道關卡,只有選擇筍尖頂上三葉下垂的毛竹筍才可供製作高品質的貢川閩筍乾;榨筍是對漂洗後的筍體進行脫水的重要工序,設備是長約3.3米、寬約1.2米的硬木壓榨機, 將筍體壓榨脫水,榨後筍體去水多,易成形,易曬乾,可保持1—2個月不變質;烤筍是貢川閩筍乾形成色、香、味的關鍵工序。
季節選擇立夏之後,烘烤選用木炭火,將半乾筍體先尾後篼交錯排列,經過平放、側放、立放三個環節烘烤6天, 才能出筍乾。烘烤溫度、火候直接影響筍乾的質量。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鄧常茂,男,漢族,1972年5月生,三明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永安貢川閩筍製作工藝 ”。
保護措施
2004年,貢川筍幫公棧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永安閩筍乾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社會影響
展銷活動
2017年10月27日,首屆福建(永安)閩筍交易展銷會在三明永安閩筍交易市場開幕。大會主題為“永安閩筍,綠色生活”。
2018年,永安市供銷社舉辦第二屆福建(永安)閩筍交易展銷會。
主要展覽
2018年5月11—13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供銷合作行業分會舉辦的2018上海·全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開幕。農博會上,永安展位展出有筍乾等名優農特產品。
2019年9月8日,廈門召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三明市貢川鎮踴躍參會,貢川草蓆、閩筍乾等一批貢川本地特色農產品參加展覽。
2019年11月6日,第十五屆林博會三明“綠色食品十珍”展區,展出有永安閩筍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