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縣誌(1986-2005)》是永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永吉縣誌(1986-2005)
- 作者:永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ISBN:978-7-80702-128-5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2月
- 編纂人員:李長山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永吉縣誌》(1986—2005)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準繩,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實事求是地記述縣內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與現狀,力求體現永吉縣的地方特色和時代特色。二、本志是1991年出版的《永吉縣誌》(1932—1985)的續志,即永吉縣新編的第二部縣誌。全志所載的內容上限自1986年1月起,下限止於2005年12月,本著補前志之缺、正前志之誤的編寫原則。
作品目錄
封面
永吉縣誌
永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3年3月)
永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5年3月)
永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6年3月)
永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7年3月)
《永吉縣誌》編輯人員名單
吉林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縣(市)志驗收組
吉林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永吉縣誌》(1986~2005)審稿人員
吉林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市縣誌驗收組
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永吉縣誌》(1986~2005)審稿人員
題詞
中共永吉縣委書記郭樹峰題辭
圖片
永吉縣行政區劃圖
永吉縣行政區劃圖
中共永吉縣委員會 中共永吉縣紀律檢查委員會
永吉縣人大常委會 永吉縣人民政府 政協永吉縣委員會
1998年7月10日、7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等國家領導人在吉林省委書記張德江(下圖右一)、縣委書記徐洪山(上圖右一)等陪同下,先後兩次到樺皮廠鎮永勝村視察村級民主建設、村委會換屆選舉等情況
2002年7月2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在縣長劉建平(右一)、縣政協主席高印才(右三)的陪同下來永吉縣視察民營企業發展情況並為企業題辭
1988年12月9日,吉林省委書記何竹康(左四),吉林市委書記方建宇(左一),在縣委書記尚文岐(右二)、縣長劉景文(左三)等領導的陪同下,來永吉縣視察鄉鎮企業發展情況
2002年6月7日,吉林省委書記王雲坤(左四)在吉林市市委書記朱忠民(右二)、市長剛占標(左三)等陪同下來永吉縣進行調研,縣委書記畢作成(右一)、縣長劉建平(左一)陪同
2004年8月1日,吉林省委副書記林炎志(右一)一行來永吉縣進行調研
吉林省省長王珉(左一)在省長助理、吉林市委書記徐建一(上圖右一)、縣長郭樹峰(下圖右二)等領導陪同下,來永吉經濟開發區、岔路河特色農業經濟開發區視察
1998年.縣委書記冷傑(左一)、縣人大主任朴勇(左三)、縣長於海銘(左二)等領導為永吉經濟開發區辦公樓開工奠基
2004年.岔路河特色農業經濟開發區在吉林市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引進項目簽約儀式
永吉縣人民政府縣長李長山(右)與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增光(左)在吉林市西關賓館簽訂水泥熟料項目合作協定。市委書記徐建一(左六)、市長張曉霈(左七)、縣委書記郭樹峰(左一)、縣人大主任毛中國(右二)等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美國AB公司國際部總裁伯樂思(左二)一行考察吉林哈爾濱啤酒生產車間
縣委書記郭樹峰(左二)、縣長李長山(右二)接見美國AB公司國際部總裁伯樂思(左三)一行,洽談吉林哈啤發展有關事宜
吉林省首屆農民田徑運動會在永吉體育場舉行
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等雪上項目的比賽均在本縣境內的北大湖滑雪場舉行
第九屆全國冬運會雪上項目頒獎儀式
慶祝建國50周年大型文藝演出
慶祝建黨80周年文藝演出
亞冬會盛況
1988年7月6日,蘇聯濱海區蘇中友協代表團,參觀友誼羽絨廠
1992年9月,朝鮮兩江道三池淵郡黨政代表團來永吉縣參觀訪問
1992年11月,永吉縣黨政代表團在縣委書記徐洪山(右二)等領導的帶領下,應邀回訪朝鮮兩江道三池淵郡,圖為參觀平壤志願軍紀念館
1993年,日本政府向永吉縣五所中國小校等捐贈了電化教學、電視接收設備。10月,日本駐瀋陽領事館總領事大和滋雄(左圖右二)等一行,出席了捐贈剪彩儀式,並考察所贈電化設施的使用情況
2000年8月2日,國際獅子會港島分會代表團在省殘聯副理事長崔慧蘭、市殘聯理事長王德順等陪同下來永吉縣檢查指導白內障復明手術工作,常務副縣長郭樹峰等領導陪同檢查、座談
吉林省永吉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
吉林市長城機械廠
吉林金派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吉林綽豐柳機內燃機有限公司
吉林電通水泥製品有限公司
吉林東興模具製造有限公司
吉林大黑山鉬業有限公司
生產線一角
選礦生產車間一角
吉林哈爾濱啤酒有限公司
正大永吉實業有限公司
永吉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
岔路河特色農業經濟開發區萬公頃綠色有機水稻基地
開發區內龍頭企業之一——德潤生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制米車間一角
黃榆鄉育肥牛養殖園區一角
黃榆鄉梅花鹿
西陽鎮精氣神山黑豬養殖基地
星星哨綠色漁業捕撈場景
九牛乳業第六生態牧場
西陽羅圈溝葡萄
北大湖金紅蘋果
一拉溪、三家子紫蘇、雜糧及系列產品
岔路河溫室君子蘭
金家玉米種子
鉬礦床
石灰石
原始森林
發電車間
灌溉渠系
星星哨水庫
文化中心
廣播電視中心
青少年宮
麗輝超市
移動通信
郵政局
實驗高中
特殊教育學校
實驗幼稚園
朝一中體育館游泳館
革命烈士陵園
永吉縣醫院
老年康樂園
全國最大的地名標誌—永吉城門
永吉縣城夜景
吉樺路
縣城新貌
濱北公園文化廣場
上海路
城北公園
縣城鳥瞰
口前杏花山
夏日松花湖
紅峰
秋日印象
霧凇景觀
星星哨旅遊風景區
吉林玉湯泉休閒莊園
著名導演張藝謀(左一)暢遊北大湖
北大湖滑雪場
大型吉劇《心蘊芳華》
廣場文化周
送戲下鄉
太極扇
第三屆全運會
老有所樂
武術表演
展練
中國根石藝術大師張朴及其創作的根藝作品“雄鷹”。2004年該作品被吉林省人民政府遴選為禮品,饋贈給時任德國總理施洛德
長篇 歷史小說《康熙圓夢》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 寧英(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作家姜漢力,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吉林市民俗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凝聚十多位國、省、市級書法、美術家協會會員的“石緣印社”社員定期交流技藝
滿族女中音歌唱家 奚英波(中國滿族音樂研究會會員、縣文聯常務副主席)
二人轉表演藝術家、縣吉劇團國家一級演員 佟長江(右)
學術文集《采寫散記》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作者郭純學(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
加拿大與吉林電視台聯合在興光朝鮮族民族村錄製電視片
畫家、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龐貴良(左圖中)應邀赴日本古川市展出中國書畫作品
美籍華人畫家左夫於設立在春登村的畫室教畫
篆刻作品作者於順(吉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書法作品作者李柏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國畫作品作者龐貴良(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攝影作品《四季漁歌》 獲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藝術類銀獎作者劉丕文(副研究館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神遊物外》金獎作者張朴
《天韻》金獎(1993)作者張朴
《風》金獎( 2005)作者王恩海
《紫氣東來》銀獎(2005)作者田波
版畫集作者張振江(副研究館員、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年畫《春光明媚滿神州》1986年創作作者李明山(副研究館員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出土在永吉縣境內青銅時代的文物
抬網撲魚(滿族)
單鼓舞(滿族)
農樂舞(朝鮮族)
打打糕(朝鮮族)
盪鞦韆(朝鮮族)
訓鷹、放鷹(滿族)
永吉縣財政局
局長趙雲層
局務會全體成員
榮譽附圖
吉林省永吉經濟開發區
縣政協主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鄭建華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栗生祥
開發區辦公樓夜景
開發區部分重點企業
開發區全景
省市領導視察開發區工作
岔路河特色農業經濟開發區
管委會主任王晶焱
管委會班子成員
開發區項目討論會
開發區領導接見聯合國綠色產業專家代表
九牛乳業岔路河園區
星星哨旅遊區
省市縣領導到開發區視察工作
吉林哈爾濱啤酒有限公司
吉林玉湯泉休閒莊園
永吉縣發展和改革局
局長沈建軍
局領導班子成員
永吉縣國家稅務局
局長趙明文
國稅局領導班子
深入基層檢查稅收情況
宣傳稅收政策法規
永吉縣地方稅務局
局長岳力田
局領導班子成員
年度先進個人受獎合影
系統法紀教育視頻會議
辦稅服務中心
永吉縣公安局
指揮中心調度接處警工作
交警護送學生安全橫過馬路
公安交警文明執法整頓交通秩序
公安巡警夜巡維護治安秩序
公安民警深入田間落實治安措施
永吉縣人民檢查院
檢察院全體幹警檢察長楊光(前排右四)
永吉縣人民法院
院長王玉堂
法院領導班子
永吉縣民政局
局長王遠
副局長陳廣財
副局長白龍飛
慰問西陽鎮駐訓部隊
岔路河社會福利中心
縣領導慰問貧困農戶
縣朝鮮族老年協會文體大會開幕式
縣慈善總會接收社會捐款捐助
全縣敬老院建設工作現場會
美國LDS慈善基金總會柏瑞崔夫婦到黃榆鄉亂木橋村視察所投資的改水項目建設
縣慈善總會資助儀式
永吉縣審計局
局長曲仁和
局領導班子研究工作
全局幹部政治業務學習
永吉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局長李群生(中)副局長江軍(左)呂宏偉(右)
永吉縣勞動力資源交易會現場
醫保中心業務大廳一角
永吉縣建設局
局黨委班子局長張登榮(右三)
城北公園一角
縣城中心街景
永吉縣國土資源局
領導班子成員
永吉縣人民法院岔口河法庭
庭長丁鐵志
永吉縣交通局
公路建設實現綠化美化
公路建設實現規範化標準化
永吉縣教育局
團結務實和諧的領導班子
優質的教育資源
先進的教學設備
豐富的課間活動
生動的課堂教學
多彩的文藝展示
特色的科技製作
顯著地教育成果
規範的野外軍訓
永吉縣人口和計畫生育局
局長唐志雄
局領導班子
永吉縣農業局
領導班子成員局長韓國志(中)
縣農業廣播學校
縣農源站
縣種子管理站
縣農機站
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縣園藝特產站
永吉縣林業局
局長楊憲臣
苗木基地
原始母森林
永吉縣水利局
局長於忠民
黨委班子成員
除險加固
水庫蓄水
飲水淨化
節水灌溉
縣城防洪
二級防洪
永吉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局長耿殿軍
國家總局檢查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深入企業開展行政指導
省局副局長李彥(右一)檢查工作
隊伍訓練風采展示
永吉縣糧食局
永星牌大米榮獲“吉林省暢銷綠色食品大米品牌”
常務副省長田學仁(左二)吉林市市長張曉霈(右二)在縣委書記郭樹峰(右一)縣糧食局局長孫佩達(左三)陪同下視察永吉縣國有糧食企業工作
永吉縣衛生局
局長齊加力
領導班子成員
與白城市聯合舉辦愛滋病預防教育巡迴演出
衛生系統迎國慶文藝匯演
非典期間防控隊員實施布控
組織進行防控禽流感演練
永吉縣星星哨水庫灌區管理局
局長劉春書
水庫辦公樓
水庫鮮魚捕撈場景
灌區綠色有機水稻灌溉渠系
自動化發電監控室
永吉縣質量技術監督局
局長孫立偉
局領導班子成員
“3·15”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集錦
永吉縣檔案局
局長栗建新
珍貴館藏
永吉縣檔案館“四個基地”建設驗收會
全縣檔案業務培訓班
服務大廳
永吉縣教師進修學校
校長高力熊
校領導班子成員
永吉實驗高中
主題景區
文藝廣場
校園主景
永吉縣第四中學
校領導班子校長石俊江(右三)
高考畢業生選飛入學儀式
受贈飛機
永吉縣實驗職業高中
校長劉興遠
教師指導實踐
學生實習鍛鍊
計算機專業學習課堂
吉縣第十中學
校長張啟
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標準化的學生公寓
示範性的教研研討會
永吉縣第三十五中學
校領導班子校長劉學生(中)
永吉縣第七中學
校長呂會清(教育碩士)
勤勉務實的領導班子
校運動會開幕式場景
永吉縣第二十六中學
校長吳俊傑
校領導班子成員
榮譽獎牌
秋季田徑運動會
校訓
現代化實驗室
文藝匯演
永吉縣實驗國小
校長王艷春
新一屆學校領導班子
讀書節
藝術節
體育節
永吉縣房地產管理處
業務大廳
省一級檔案館
永吉縣醫院
縣政協副主席院長朱洪志
勤奮團結的領導班子
德國西門子CT機
法國康強數字儀彩超
美國貝克曼生化分析儀
德國西門子胃腸透視機
吉林省永吉縣第二人民醫院
院長楊平
團結務實的領導班子
日產東芝亞秒螺旋CT機
日產阿洛卡彩超
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總醫院
院長孫立志
領導班子成員
腹腔鏡手術
介入手術
永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領導班子成員所長李成濤(右三)
專業化實驗室檢驗
執法人員整裝待發
永吉縣公路管理段
段長劉士傑
黨員參加義務勞動
領導班子成員
吉林省交通規費徵收管理局永吉稽徵所
所長盧文
稽徵所班子成員
永吉縣公安消防大隊
實戰演練
中國網通(集團)有限公司永吉縣分公司
永吉縣郵政局
吉林省農特產品研究院 吉林省蠶業科學研究所
吉林大黑山鉬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徐廣平
吉林省省長韓長賦(左二)到大黑山鉬業視察
總經理白喜奎
3500噸新選礦廠一角
磨浮車間局部
露天採礦場
美麗的鉬業家園
中央儲備糧永吉直屬庫
吉林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長張風華(縣人大常委)
公司產品新聞發布會
公司新產品調劑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吉林有限公司永吉分公司
經理孟慶平
營業大廳一角
營業斤正門
中國人民銀行永吉縣支行
行長李俊峰
領導班子成員
班子成員參加宣傳活動
永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文任 呂永明(中)
開業典禮
營業大廳
業務培訓
熱情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永吉縣支行
行長孫笑非
團結進取的支行領導班子
支行營業室辦公區
永吉縣農業發展銀行
行長趙春
工作動員大會場景
中國工商銀行吉林市口前支行
行長王殿軍
銳意進取的領導班子
寬敞明亮的營業大廳
中油吉林省吉林市銷售分公司永吉經營處
總經理鄢志剛
副總經理吳勇太
副總經理賈國輝
永吉縣口前水電商貿有限公司
董事長解在東
食品加工
房地產開發
商品配送
特產養殖
吉林市浩江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
董事長劉江
生產車間
產品展示
吉林卓遠綠色生態基地
總經理李崇東
綠色園區
岔路河鎮
鎮長高俊宏
鎮政府領導班子成員
城鎮建設一景
萬公頃綠色有機水稻基地
吉林哈啤生產線一角
商貿市場一瞥
北大湖鎮
鎮長孫國臣
北大湖特產—金紅蘋果
光顧朝陽水庫—品正宗魚宴
信登肇大雞山—觀紅葉勝景
光臨滑雪勝地—體驗北國風光
萬昌鎮
黨委書記鎮長芮英華
領導班子成員
永吉縣萬昌糧庫
雙河鎮鎮
黨委書記鎮長張學軍
新東方購物中心
永吉國儲庫
小城鎮建設一角
西山風景區
鎮內全貌
西陽鎮
鎮黨委書記鎮長何峰
鎮領導班子成員
羅圈溝葡萄
山黑豬
水泥廠一角
柞蠶
肉牛
鉬礦床一角
一拉溪鎮
鎮黨委書記鎮長趙社生
領導班子成員
中型碾子溝水庫
菊花 蘇子 穀子
永吉縣第十三中學教學樓
金家滿族鄉
黨委書記楊中華
招商引資企業
中心國小教學樓
社會福利中心
節日民俗活動
省、市評審人員合影
《永吉縣誌》編輯人員和工作人員合影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建置 區劃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節 位置
第二節 疆域
第三節 建置沿革
第二章 區劃
第三章 鄉鎮區街
第一節 鄉鎮
第二節 經濟開發區
第三節 街道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
第一節 地層
第二節 構造
第三節 岩石
第二章 地貌
第一節 地貌類型
第二節 山脈山峰
第三章 水文
第一節 河流水系
第二節 地表徑流
第三節 地下水
第四章 氣候物候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物候
第五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六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植物資源
第二節 動物資源
第三節 土地資源
第四節 礦物資源
第五節 旅遊資源
第七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水災
第三節 風雹災
第四節 霜凍
第五節 病蟲害
第三篇 人口 計畫生育
第一章 人口狀況
第一節 人口變動
第二節 人口分布及密度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性別構成
第二節 年齡構成
第三節 文化構成
第四節 職業構成
第五節 農業、非農業人口構成
第三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宣傳教育
第三節 計畫生育管理
第四節 計畫生育服務
第五節 計畫生育成果
第四章 民族
第一節 民族構成
第二節 民族人口與分布
第四篇 農業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直屬機構
第二章 農村改革
第一節 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制
第二節 農村稅費改革
第三節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第四節 農業產業化
第五節 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三章 農業生產
第一節 作物結構
第二節 糧油生產
第三節 經濟作物
第四節 蔬菜生產
第五節 棚膜經濟
第六節 豐產方建設
第七節 園藝特產業
第八節 專業基地村屯戶
第四章 農業科技
第一節 栽培與耕作
第二節 土壤與肥料
第三節 良種繁育與推廣
第四節 作物保護
第五章 能源與環保
第一節 農村能源及分布
第二節 新型能源推廣與建設
第三節 農產品質量監督
第四節 農業環境保護監測
第六章 農業機械化
第一節 油料供應體制改革
第二節 農業機械
第三節 農機管理
第四節 農機監理
第七章 農村經濟管理
第一節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第二節 農民負擔監督管理
第三節 農村承包契約和農村集體土地管理
第四節 收益分配
第八章 畜牧
第一節 畜牧改革
第二節 牧業生產
第三節 牧業園區建設
第四節 畜產品加工與銷售
第五節 動物檢疫和衛生監督
第五篇 林業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體制改革
第一節 幹部任用制度改革
第二節 國營企業改革
第三節 集體林經營權屬改革
第四節 調整產業結構
第三章 森林資源
第一節 資源狀況
第二節 林場 苗圃 種子園
第四章 森林保護
第一節 森林防火
第二節 病蟲害防治檢疫
第三節 森林資源管理
第四節 依法行政
第五章 科技與教育
第一節 林業科技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六篇 水利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永吉縣水利局
第二節 直屬事業單位
第三節 國營庫站
第四節 水利企業
第五節 鄉鎮水利管理站
第二章 水利設施
第一節 蓄水工程
第二節 提水工程
第三節 引水工程
第四節 灌區工程
第五節 防洪工程
第六節 小水電工程
第七節 水土保持
第三章 水利管理
第一節 體制改革
第二節 水資源管理
第三節 河道堤防管理
第四節 水利工程管理
第五節 水費收繳與使用
第六節 水政管理
第七節 多種經營
第四章 建設與投資
第一節 水利工程
第二節 農田水利建設
第五章 漁業
第一節 水產資源
第二節 經營體制
第三節 技術培訓與服務
第四節 科學養魚
第五節 漁政管理
第七篇 工業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永吉縣工業局
第二節 永吉縣二輕局
第三節 永吉縣鄉鎮企業管理局
第四節 永吉縣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第五節 永吉縣經濟發展局
第二章 體制改革
第三章 工業結構
第一節 國有企業
第二節 集體企業
第三節 民營企業
第四節 外資企業
第四章 工業門類
第一節 化學工業
第二節 採礦業
第三節 有色金屬業
第四節 建材工業
第五節 醫藥工業
第六節 汽車及汽車配套工業
第七節 食品加工業
第八節 縫紉業
第九節 機械製造業
第十節 教學設備、鍋爐設備製造業
第十一節 木材加工業
第十二節 建築業
第五章 名優產品
第一節 國家級名優產品
第二節 省級名優產品
第三節 市級名優產品
第六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經濟效益
第三節 骨幹企業
第七章 企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非公企業管理
第三節 外貿企業管理
第四節 安全管理
第八章 國、省、市營駐縣企業
第一節 企業名錄
第二節 企業選介
第八篇 交通 郵政 電信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公路
第四節 稽徵
第五節 鐵路
第二章 郵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郵路及設備
第三節 郵政業務
第三章 電信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電信業務
第三節 其他通信企業
第九篇 城鄉建設 環境保護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永吉縣建設局
第二節 永吉縣農電有限公司
第三節 永吉縣環境保護局
第二章 體制改革
第一節 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住房制度改革
第三節 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章 城鄉規劃
第一節 縣城規劃
第二節 鄉鎮村規劃
第三節 規劃管理與完善
第四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縣城建設
第二節 鄉鎮建設
第五章 市政建設
第一節 道路
第二節 橋涵
第三節 排水
第四節 路燈
第五節 公益設施
第六章 公用事業
第一節 供水
第二節 供氣與供熱
第三節 供電
第四節 衛生管理
第五節 園林與綠化
第七章 建築管理
第一節 建設設計
第二節 施工與工程審批
第三節 建築工程管理
第八章 房屋管理
第一節 產權產籍管理
第二節 城鎮綜合開發
第三節 房地產管理
第四節 產權交易管理
第九章 城管監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監察管理
第十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污染
第二節 環境監測
第三節 環境監理
第四節 環境治理
第五節 生態縣建設
第十篇 商貿
第一章 國有商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商貿經營
第二章 供銷合作商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農業生產資料供應
第四節 生活資料購銷
第五節 農副產品和廢舊物資收購
第六節 農業產業化服務
第三章 物資商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物資經營
第四章 集體商業
第五章 油氣經營
第一節 石油經銷
第二節 液化氣銷售
第六章 社會服務業
第一節 餐飲旅店業
第二節 休閒服務業
第三節 其他服務業
第七章 糧油購銷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糧油定購
第四節 糧油銷售
第五節 糧油儲藏
第六節 糧油加工
第七節 糧油監測
第十一篇 財政稅務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財政體制
第三節 財政收入
第四節 財政支出
第五節 預算外資金
第六節 財政管理
第七節 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
第八節 政府採購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稅收體制改革
第三節 稅收收入
第三章 國稅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稅制改革
第三節 稅種稅目
第四節 金稅工程
第四章 地稅
第二節 管理工作
第八章 國土資源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三節 土地規劃
第四節 土地開發利用
第五節 地籍管理
第六節 建設用地管理
第七節 土地監察
第八節 礦產資源管理
第九章 專賣管理
第一節 鹽業
第二節 菸草專賣
第十四篇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永吉縣委員會
第一節 縣委領導機構
第二節 縣委工作機構
第二章 黨員代表大會及全委會議
第一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二節 縣委全體會議
第三章 黨的基層組織黨員
第一節 黨組
第二節 部門系統黨委
第三節 鄉(鎮)區黨(工)委
第四節 黨員
第四章 重大決策紀略
第一節 體制和機構改革
第二節 經濟工作
第三節 黨風廉政建設
第四節 縣級班子自身建設
第五節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
第五章 縣委主要工作
第一節 縣委辦工作
第二節 組織建設
第三節 宣傳教育
第四節 統一戰線
第五節 政法工作
第六節 縣直屬機關黨建工作
第七節 老幹部工作
第八節 黨史研究
第九節 黨校教育
第六章 中國共產黨永吉縣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紀律檢查
第三節 信訪經濟案件查處
第四節 領導幹部廉潔自律
第五節 預防和從源頭上治理腐敗
第六節 經濟發展軟環境治理
第十五篇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永吉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節 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五節 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六節 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 永吉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常委會議
第三章 人大常委會工作
第一節 議案辦理
第二節 視察調查
第三節 人事任免
第四節 信訪工作
第五節 換屆選舉
第四章 鄉鎮人大
第十六篇 人民政府
第一章 永吉縣人民政府
第一節 縣政府領導機構
第二節 縣政府工作機構
第三節 基層政府(派出機構)
第二章 施政紀略
第一節 改革開放
第二節 發展地方經濟
第三節 農業經濟
第四節 城鄉基本建設
第五節 民主法制教育
第六節 實施“科教興縣”戰略
第七節 實施農村致富奔小康達標綱要
第三章 政務紀事
第一節 文秘
第二節 綜合信息
第三節 督查議案
第四節 政府法制
第五節 外事僑務
第六節 民族宗教工作
第四章 行政監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案件查處
第三節 執法監察
第四節 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
第五節 黨風廉政建設
第五章 信訪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處理民眾來信來訪
第三節 信訪預防與疏導
第四節 領導接待信訪
第六章 檔案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館舍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節 檔案管理
第四節 檔案利用
第五節 檔案編研
第七章 地方志工作
第一節 志書編纂
第二節 讀志用志
第十七篇 人民政協
第一章 政協全體委員會議
第一節 政協永吉縣第六屆全委會議
第二節 政協永吉縣第七屆全委會議
第三節 政協永吉縣第八屆全委會議
第四節 政協永吉縣第九屆全委會議
第五節 政協永吉縣第十屆全委會議
第六節 政協永吉縣第十一屆全委會議
第二章 政協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政協常務委員會議
第三章 主要活動
第一節 協商議政
第二節 調查視察
第三節 委員提案
第四節 史料編輯
第十八篇 工商聯民眾和社會團體
第一章 永吉縣工商聯合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工作
第二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永吉縣總工會
第二節 共青團永吉縣委員會
第三節 永吉縣婦女聯合會
第三章 社會團體
第一節 永吉縣殘疾人聯合會
第二節 永吉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三節 永吉縣科學技術協會
第四節 永吉縣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五節 永吉縣個體私營企業協會
第六節 永吉縣消費者協會
第十九篇 公安司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三節 打擊刑事犯罪
第四節 打擊黃賭毒
第五節 交通安全管理
第六節 戶籍管理
第七節 監所管理
第八節 消防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刑事檢察
第三節 反貪污賄賂
第四節 法紀檢察
第五節 監所檢察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審判方式改革
第三節 刑事審判
第四節 民事審判
第五節 經濟審判
第六節 行政審判
第七節 執行工作
第八節 審判監督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法制教育
第三節 人民調解
第四節 “兩勞”幫教安置
第五節 律師和法律援助
第六節 公證
第七節 “148”法律服務
第二十篇 民政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永吉縣民政局
第二節 基層企事業單位
第二章 民眾自治組織
第一節 村民委員會
第二節 居民委員會
第三節 社區居民委員會
第三章 擁軍優屬
第一節 擁軍
第二節 優屬
第三節 優待
第四章 褒揚撫恤
第一節 褒揚
第二節 撫恤
第五章 退伍軍人安置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退役士兵安置
第六章 農村救災救濟
第一節 自然災害救濟
第二節 臨時救濟
第三節 農村扶貧
第四節 精簡退職職工救濟
第五節 城鎮困難戶定補和低保
第七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五保戶供養
第二節 殘疾人就業和社會福利
第八章 社會行政管理
第一節 婚姻登記管理
第二節 殯葬管理
第三節 地名堪界
第四節 民間組織管理
第五節 收容遣送及救助
第六節 收養管理登記
第九章 老齡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第三節 助老工程
第四節 老年人文體活動
第十章 小康建設
第一節 小康村規劃
第二節 小康村創建
第三節 小康村達標
第四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二十一篇 軍事
第一章 軍事組織
第一節 永吉縣人民武裝部
第二節 駐軍
第三節 武裝警察部隊
第四節 預備役炮兵團
第二章 軍事工作
第一節 戰備工作
第二節 軍事訓練
第三節 行政管理
第三章 兵役
第一節 兵役登記
第二節 兵員徵集
第三節 退伍安置
第四節 預備役
第四章 國防後備力量
第一節 黨管武裝
第二節 民兵
第三節 國防動員
第五章 軍民共建
第一節 參加經濟建設
第二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三節 維護社會穩定和搶險救災
第六章 人民防空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人防工程維護
第三節 警報設施管理
第四節 人防宣傳教育
第五節 人防培訓
第二十二篇 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
第一章 人事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編制管理
第三節 行政機構改革
第四節 事業單位改革
第五節 公務員管理
第六節 職稱評(聘)定
第七節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
第八節 人才市場管理
第九節 軍轉幹部安置
第十節 工資管理
第二章 勞動和社會保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勞動制度改革
第三節 勞動力管理
第四節 職業安全衛生
第五節 工資福利
第六節 勞動爭議仲裁與勞動監察
第七節 勞動保障
第三章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事故情況
第三節 安監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篇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創建活動
第一節 文明城鎮建設
第二節 文明市(村)民創建活動
第三節 文明行業創建活動
第四節 軍警民(校)共建活動
第三章 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節 政治理論教育
第二節 公民道德教育
第三節 服務意識教育
第四節 愛崗奉獻教育
第五節 法律普及教育
第六節 科學致富教育
第四章 精神文明創建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系
第二節 載體建設
第三節 制度保障
第四節 考核驗收
第五章 環境建設
第一節 硬體建設
第二節 軟環境建設
第二十四篇 教育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永吉縣教育局
第二節 直屬單位
第二章 體制改革
第一節 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學校內部機制改革
第三節 依法治教
第四節 農村教育綜合改革
第三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幼稚園
第二節 學前班
第四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教學
第五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教學
第六章 中國小德育教育
第一節 校內教育
第二節 校外教育
第七章 職業教育
第八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技術教育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三節 電大教學
第四節 社會力量辦學
第五節 成人自學教育
第九章 少數民族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教學
第十章 特殊教育
第十一章 師資
第一節 師資結構
第二節 師資進修
第三節 待遇
第十二章 經費基建
第一節 經費來源與使用
第二節 校舍建設與維修
第三節 教育裝備
第十三章 勤工儉學
第一節 校辦工業公司
第二節 校辦農林牧副業
第三節 校辦工商企業
第十四章 學校體育衛生工作
第一節 體育課及體育活動
第二節 衛生保健
第十五章 教育科研
第二十五篇 科學技術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永吉縣科學技術局
第二節 永吉縣氣象局
第三節 省蠶業科學研究所
第二章 科技隊伍
第一節 科技人員及分布
第二節 科技人員職稱評定
第三節 科技隊伍管理
第三章 科技活動
第一節 科技宣傳
第二節 技術培訓
第三節 科學實驗
第四節 技術引進及推廣
第五節 科技情報
第六節 星火項目實施
第七節 科技示範鄉(鎮)建設
第八節 科技扶貧
第四章 地震預測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震情
第三節 觀測
第四節 防震減災
第五章 科技成果
第一節 自然科技成果
第二節 社會科技成果
第三節 科技成果鑑定與獎勵
第六章 氣象預報與服務
第一節 氣象預報
第二節 氣象服務
第七章 水文預測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設備
第三節 測報工作
第八章 科研單位
第一節 基本情況
第二節 科研工作
第二十六篇 文化 體育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文學藝術
第四節 民眾文化
第五節 圖書
第六節 文物管理
第七節 文化市場管理
第二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宣傳
第四節 設施設備建設
第三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訓練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四節 傳統和競技體育
第五節 體育競賽
第六節 體育設施
第二十七篇 衛生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永吉縣衛生局
附錄
一、重要文獻
二、修志文獻
三、部門志、鄉鎮(區)志書目及編纂者名單
四、《永吉縣誌》(1991年版)勘誤表
索引
一、山峰河流水庫旅遊景點
二、鄉鎮區街社區村
三、機關團體
四、駐軍及武警部隊
五、科研企事業單位
六、重要會議
七、圖表
八、人物
修志始末
鳴謝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