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預處理

水預處理

水的預處理是在水的精製處理之前,預先進行的初步處理,以便在水的精製處理時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水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預處理
  • 外文名:water pretreatment
  • 又名:水處理
水預處理的目標,水質管理進程,水預處理流程的選擇,

水預處理的目標

水預處理的首要口標,是生產既安全又在感官上使人感到愉悅的水來保障公眾的健康。同時又要滿足現在的各種水質標準的規定。公共或私有的水廠或供應系統的主要目標是在合理的價格基礎卜沒有干擾的為消費者提供處理後的用水。要想達到這些目標.主要包含以下幾個不同的活動步驟:①水源流域和水輸送系統的保護和管理;②有效的水處理措施;③對配水管網系統進行有效的管理來保證用戶終端的水質。

水質管理進程

水質指標已經成為水供應系統領域一個重要且有時存在爭議的部分。關於水質方面的考慮主要是基於將一些物質的低濃度與如癌症等疾病的高頻事件相聯繫的發現。隨著1974年的安全飲用水法案(SDWA)(公共法93—523)的通過,制定水質標準的主要責任從州和當地相關機構轉移到聯邦政府。許多原因說明水質標準和規定對環境工程師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標準影響著:①原水水源的選擇;②處理工藝和設計標準的選擇;③對已有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的選擇餘地以達到現在和未來的標準;④處理費剛;⑤殘留液的管理。
水質規定的制定典型地按照以下邏輯步驟進行。
(1)認定有益使用。
(2)設定指標。
(3)頒布標準。
(4)設定目標

水預處理流程的選擇

為了生產出既能安全飲用又具有良好感官的自來水.必須對處理工藝加以選擇和組合以去除水中的特定成分。選擇水處理流程的決定性因素是水源水質和處理水的用途。地表水、地下水是最主要的兩類水源。取決於流域的水文地質、水源附近的人類活動水平以及其他因素,所遇到的水質可能幹變萬化。相比地下水,地表水的顆粒物質的濃度更高,而由於與岩石和礦物的長期接觸.地下水中溶解性礦物含量較高。而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則更容易進入地表水。
另一種主要的分類方法是基於水源中的溶解性鹽分或者總溶解性固體(TDS)。TDS含量小於l 000 mg/I.的水源被劃分為淡水.而TDS含量在1000~10000 mg/I。的水源被劃分為苦鹹水。淡水是最常用的飲用水源。苦鹹水經適當處理後可用於某些場合。最豐富的水源是海洋水,海洋水含有約35 000mg/I,的TDS.在使用之前需要先進行脫鹽處理。各種主要的水源,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河流湖泊,需要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
水廠選型和建沒所包含的典型步驟如下。
(1)水源水質的檢測以及水處理目標或標準的確定;
(2)初步設計.包括中試、處理流程的選擇以及設計標準的細化;
(3)對所選工藝的詳細設計;
(4)施工建造;
(5)水廠的運行維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