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研究方法(第二版)

《水質研究方法(第二版)》是202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質研究方法(第二版)
  •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1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76820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水質研究方法(第二版)》旨在提供一本系統闡述水質與水征指標及其研究方法的參考書。在系統介紹水質與水征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針對常規水質指標、有機組分特徵、化學污染物指標、生物污染物指標、生物毒性指標、化學穩定性指標和生物穩定性指標等,闡述了各指標的含義和意義以及典型條件下的指標取值範圍、水質要求、測定方法、研究課題和典型研究案例;闡述了污水處理特性和污水膜污堵潛勢評價方法;介紹了水質研究的基本思路、實驗設計和數據獲取、解析解讀與表征方法等。

圖書目錄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第1章緒論1
1.1水質研究的重要性和意義1
1.2污染物種類2
1.3水中污染物的複雜特徵3
1.4水質指標5
1.5水征及其研究方法12
1.6水質水征研究方向與發展趨勢17
參考文獻19
第2章感官和物理性狀及其研究方法21
2.1感官指標及其意義21
2.2懸浮固體和濁度21
2.3色度30
2.4臭和味33
2.5溫度35
參考文獻43
第3章無機物綜合指標及其研究方法44
3.1pH值44
3.2酸度51
3.3鹼度53
3.4硬度54
3.5電導率58
3.6溶解性總固體61
3.7溶解氧64
參考文獻66
第4章非金屬無機離子和化合物及其研究方法67
4.1硫化物67
4.2硫酸鹽69
4.3亞硫酸鹽70
4.4氯化物71
4.5餘氯74
4.6溴酸鹽80
4.7碘化物81
4.8氟化物81
4.9氰化物83
參考文獻85
第5章氮及其研究方法87
5.1氮元素及其意義87
5.2總氮89
5.3凱氏氮91
5.4有機氮91
5.5氨氮92
5.6硝酸鹽氮99
5.7亞硝酸鹽氮101
5.8氮元素典型研究案例103
參考文獻105
第6章磷及其研究方法106
6.1磷的形態及其相互轉化106
6.2總磷108
6.3溶解性正磷酸鹽115
6.4細胞內的磷及其形態115
6.5三磷酸腺苷(ATP)116
6.6有機磷120
參考文獻121
第7章微量重金屬及其研究方法123
7.1重金屬及其危害性123
7.2重金屬的濃度範圍125
7.3重金屬的測定方法128
7.4重金屬形態/價態分析方法130
7.5重金屬的生物促進效應及其研究方法131
7.6重金屬的生物毒性及其研究方法133
參考文獻136
第8章有機化合物常規綜合指標及其研究方法138
8.1有機化合物常規綜合指標及其意義138
8.2生化需氧量(BOD)138
8.3化學需氧量(COD)143
8.4總需氧量(TOD)150
8.5BOD、COD、TOD之間的關係151
8.6總有機碳(TOC)153
8.7總有機鹵化物(TOX)及可吸附有機鹵化物(AOX)155
8.8其他總有機物綜合指標157
8.9不同有機物綜合指標之間的關係158
8.10有機物綜合指標相關研究方向160
參考文獻160
第9章有機污染物光譜特徵分析方法162
9.1有機物光譜特徵及其意義162
9.2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特性分析162
9.3紅外光譜特性分析172
9.4螢光光譜特性分析179
參考文獻187
第10章溶解性有機組分分離與解析方法190
10.1溶解性有機組分的定義與類型190
10.2溶解性有機組分中典型物質的檢測方法196
10.3溶解性有機組分的樹脂組分分離198
10.4DOM凝膠排阻色譜分析203
10.5超濾膜過濾組分分離法207
10.6套用研究案例:臭氧氧化中再生水DOM凝膠排阻色譜分析211
參考文獻213
第11章溶解性有機組分指紋分析與綜合表征方法215
11.1DOM樹脂組分分離特性表征215
11.2DOM各組分凝膠排阻色譜分析218
11.3DOM指紋分析方法218
11.4DOM指紋圖套用案例222
參考文獻223
第12章致嗅致色物質及其研究方法225
12.1致嗅致色物質及其意義225
12.2致嗅物質225
12.3致色物質235
參考文獻236
第13章微量有機污染物及其研究方法238
13.1微量有機污染物指標及其意義238
13.2微量有機污染物的樣品前處理方法239
13.3微量有機污染物測定方法248
13.4優先控制微量有機污染物篩選方法258
13.5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控制標準及其研究方法266
參考文獻268
第14章典型新污染物及其研究方法271
14.1新污染物271
14.2持久性有機污染物276
14.3多環芳烴284
14.4內分泌干擾物287
14.5藥品和個人護理品295
參考文獻303
第15章典型消毒副產物及其研究方法305
15.1消毒副產物類別與危害305
15.2消毒副產物水質標準307
15.3消毒副產物檢測方法308
15.4消毒副產物研究案例314
參考文獻320
第16章生物毒性及其研究方法322
16.1生物毒性及其意義322
16.2生物毒性標準和水質要求323
16.3生物毒性測定方法326
16.4生物毒性數據解析方法335
16.5生物毒性研究案例339
參考文獻345
第17章毒性因子識別方法347
17.1毒性因子控制的必要性347
17.2基於毒性因子控制的水質安全性管理體系347
17.3毒性因子識別方法348
17.4毒性因子控制途徑354
17.5毒性因子識別研究案例356
參考文獻359
第18章常見病原微生物及其研究方法361
18.1生物指標及其分類361
18.2動物性病毒362
18.3銅綠假單胞菌367
18.4產氣莢膜梭菌369
18.5沙門氏菌372
18.6隱孢子蟲與賈第鞭毛蟲373
參考文獻378
第19章病原指示微生物及其研究方法382
19.1病原指示微生物指標及其意義382
19.2噬菌體382
19.3細菌總數389
19.4大腸菌群與糞大腸菌群392
19.5埃希氏大腸桿菌401
19.6糞鏈球菌403
參考文獻405
第20章新興生物指標及其研究方法408
20.1抗生素抗性菌408
20.2抗生素抗性基因417
20.3內毒素420
20.4消毒抗性菌和消毒殘生菌429
20.5新冠病毒與污水流行病學443
參考文獻449
第21章微生物濃度與群落結構及其研究方法454
21.1細菌濃度454
21.2微藻濃度459
21.3醌指紋462
21.4群落代謝特性470
參考文獻473
第22章化學穩定性及其研究方法475
22.1化學穩定性及其意義475
22.2化學穩定性判別方法476
22.3化學穩定性水質標準和水質要求487
22.4化學穩定性相關研究方向與研究案例490
參考文獻494
第23章生物穩定性及其研究方法496
23.1生物穩定性及其意義496
23.2生物穩定性的評價方法497
23.3生物穩定性控制目標509
23.4典型條件下水的生物穩定性510
23.5生物穩定性相關研究方向與研究案例513
參考文獻514
第24章余氯衰減特性及其研究方法518
24.1餘氯衰減特性研究方法518
24.2再生水中的余氯衰減特點與預測模型525
24.3餘氯相關研究案例527
參考文獻531
第25章藻類生長潛勢及其研究方法533
25.1藻類生長潛勢及其控制要求533
25.2藻類生長潛勢的測定方法539
25.3藻類生長潛勢研究設計與數據解析方法541
參考文獻545
第26章有毒有害化合物生成潛能及其研究方法547
26.1有毒有害化合物生成潛能的概念及其研究意義547
26.2氯消毒副產物生成潛能553
26.3氯消毒生物毒性生成潛能559
參考文獻568
第27章化學污染物處理特性及其研究方法570
27.1處理特性的定義及其意義570
27.2特徵污染物(組分)識別與評價方法572
27.3無機污染物的沉澱去除特性575
27.4有機污染物的混凝去除特性578
27.5污染物的過濾去除特性581
27.6污染物的生物處理特性583
27.7污染物的吸附去除特性587
27.8污染物的氧化分解特性589
27.9污水處理工藝研究面臨的問題與發展方向594
參考文獻598
第28章膜污堵潛力及其評價方法600
28.1膜污堵潛力評價及其意義600
28.2膜結垢潛力預測方法602
28.3有機物物理性污堵預測方法604
28.4膜生物污堵預測方法608
28.5RO膜污堵評價實驗方法609
28.6膜解剖方法610
參考文獻612
第29章水質研究實驗設計與數據解析表征613
29.1水質研究實驗設計613
29.2數據的可靠性和合理性615
29.3水質數據解析與表征617
參考文獻629
主要縮略詞63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