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紋枯病菌誘導水稻程式化死亡的作用機制》是鄭愛萍為項目負責人,四川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紋枯病菌誘導水稻程式化死亡的作用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鄭愛萍
- 依託單位:四川農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紋枯病是水稻、玉米、大豆等重要農作物的重要病害,給世界糧食和經濟造成嚴重損失,但紋枯病相關致病分子機制尚不明確。. 經前期預測驗證獲得新型水稻紋枯病分泌效應蛋白SPE1,效應蛋白具有寄主專化性HST,快速進化和正向選擇的特點,在病原菌侵染初期識別並誘導水稻寄主產生程式化死亡PCD反應。項目擬採用免疫螢光定位、螢光共聚焦、RNAi、RT-PCR、Southern雜交、螢光定量PCR等技術從細胞、分子角度闡明水稻紋枯病菌效應因子的生物學功能,揭示SPE1誘導水稻發生程式化死亡PCD的作用機制,探索效應因子在水稻寄主ETI信號途徑中引發免疫反應的機制,豐富完善水稻紋枯病致病理論,為水稻紋枯病研究提供新思路,及水稻紋枯病防治提供新策略與新藥篩選提供新靶點。
結題摘要
紋枯病是水稻、玉米、大豆等重要農作物的重要病害,給世界糧食和經濟造成嚴重損失,本項目從用螢光定位、螢光共聚焦、RNAi、RT-PCR、Southern雜交、螢光定量PCR等技術從細胞分子水平揭示水稻紋枯病菌效應因子引發寄主產生PCD 生物功能, 闡明了SPE1 誘導水稻發生程式化死亡PCD 的作用機制,從而證實效應因子通過ETI 途徑誘導水稻產生免疫反應。項目一方面為水稻紋枯病效應因子在農業生產上的套用提供理論依據;另一方面為病原菌效應因子在寄主中轉運與寄主互作研究提供新理論和新模型。本項目分別確定了確定水稻紋枯病效應蛋白引發水稻PCD 的HST 活性,效應蛋白SPE1 引發水稻寄主PCD 反應生物學功能,明確效應蛋白SPE1 引發水稻寄主PCD 反應分子機制。本項目利用水稻紋枯病效應因子在核心種質篩選到一批抗性材料在育種上套用。本項目共發表論文5篇,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2名。構建公共資料庫網站1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達到並完成項目所規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