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於761年定居草堂後寫成,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遠離喧囂的舒適之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檻遣心二首(其二)
  • 創作年代:約761年
  • 作品出處:杜甫詩集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基本信息,詩詞原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水檻遣心二首》(其一)作者:杜甫
杜甫杜甫
朝代:
體裁:五言律詩

詩詞原文

水檻遣心二首①  【其一】  去郭軒楹敞②,無村眺望賒③。  澄江平少岸④,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⑤。

詞語注釋

①水檻:指水亭之檻,可以憑檻眺望,舒暢身心,讀jiàn。  ②去郭軒楹敞:遠離城郭。軒楹:指草堂的建築物。軒,長廊;楹,柱子。敞,開朗。  ③無村眺望賒:因附近無村莊遮蔽,故可遠望。賒:長,遠。  ④澄江平少岸:澄清的江水高與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⑤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將“城中十萬戶”與“此地兩三家”對照,見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

作品譯文

【其一】
草堂遠離城郭,軒楹寬敞,極目遠眺,沒有村莊阻隔,視野開闊。江水清澈,江水上漲,幾與江岸齊平,因而幾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樹木蔥蘢,在春日的黃昏里 ,盛開著似錦的繁花。濛濛細雨中,魚兒歡躍,時不時跳出水面,微微風中,燕子斜飛。城中有十萬戶人家,而此地只有兩三戶人家。

創作背景

《水檻遣心二首》,大約作於公元七六一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杜甫定居草堂後,經過他的一番經營,草堂園畝擴展了,樹木栽多了。水亭旁,還添了專供垂釣、眺望的水檻。
作品鑑賞
《水檻遣心》二首,大約作於公元七六一年。此為第一首,寫出了詩人離開塵囂的閒適心情。軒,長廊;楹,柱子。賒,遠。首聯先寫草堂的環境:這兒離城郭很遠,庭園開闊寬敞,旁無村落,因而詩人能夠極目遠眺。中間四句緊接著寫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詩人憑檻遠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蕩蕩,似乎和江岸齊平了。這是寫遠景;“幽樹晚多花”則寫近景,草堂四周鬱鬱蔥蔥的樹木,在春日的黃昏里,盛開著奼紫嫣紅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清香。五、六兩句刻畫細膩,描寫極為生動:“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你看,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著身軀,噴吐著水泡兒,歡欣地游到水面來了。燕子呢,輕柔的軀體,在微風的吹拂下,傾斜著掠過水蒙蒙的天空……這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葉夢得《石林詩話》云:“詩語忌過巧。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細雨著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勝,惟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句。”唯其雨細,魚兒才歡騰地游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魚兒就潛入水底了。唯其風微,燕子才輕捷地掠過天空;如果風大雨急,燕子就會禁受不住了。詩人遣詞用意精微至此,為人嘆服。“出”寫出了魚的歡欣,極其自然;“斜”寫出了燕子的輕盈,逼肖生動。詩人細緻地描繪了微風細雨中魚和燕子的動態,其意在托物寄興。從這二句詩中,我們不是可以感到詩人熱愛春天的喜悅心情嗎?這就是所謂“緣情體物”之工。
尾聯用了對比的藝術手法,同時呼應起首兩句。以“城中十萬戶”與“此地兩三家”對比,更顯得這兒非常閒適幽靜。全詩八句都是對仗,而且描寫中,遠近交錯,精細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劃之痕”。它句句寫景,句句有“遣心”之意。黃賓虹先生曾經說過:“山水畫乃寫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黃賓虹畫語錄》)高明的繪畫如此,感人的詩歌更是如此。此詩描繪的是草堂環境,然而字裡行間含蘊的,卻是詩人優遊閒適的心情和對大自然春天的熱愛。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像杜甫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