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花瓣5枚,形如梅花,在雨後或濕度大的環境下,香味會更馨香,故名水梅。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樹高可達6米,枝條四散生長,
披針形葉片對生,葉紙質光滑,葉駝恥刪緣波浪狀。
聚傘花序自小枝的枝端長出,花柄細長,白色花瓣5枚,雄蕊聚合。春至秋季開滿白色秀氣的下垂花朵,尤其在梅雨季節,雨量充足時開花最旺,花朵會散發出優雅的芳香,在雨後或濕度大的環境下,香味會更明顯。
蓇葖果長線形,2個對生,狀如豆莢;
種子倒生,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
生長環境
喜好溫暖氣候。全日照或半日照都可以生長,土壤必須有保水性,以肥沃的壤土栽培最適宜。
分布範圍
原產泰國至越南的熱帶地區。水梅在東南亞是重要的綠籬植物,在泰充付喇國、越南等地,堡采鴉付經常種植於寺廟內。
繁殖方法
水梅採用播種或扦插法繁殖,春季為適期。夏季高溫期水分需充供應,以免植株缺水影響生長開花。枝條容易四散生長,必須加以修剪整形。繁殖採用空中壓條駝主鍵茅法或扦插法,於春末或秋初剪取枝條扦插。生產以1尺盆以上的庭園木規格為主,亦有少數7寸盆幼株。挑選主幹健壯,分枝細密者。耐修剪、分枝性好,可以生長得很茂密。利用這點特性,所以也是製作盆景的良材。
栽培要點
栽培介質以沙質壤土為佳。春、夏季生長期每1~2個月施肥1次。冬季落葉紋罪講後修剪整枝,老化植株需重剪或強剪;綠籬隨時按需修剪。冬季需保溫、避風越冬。
主要價值
觀賞
水梅是東南亞的重要綠籬植物,在泰國、越南等地,經常種植於寺廟內,分枝性好、枝葉濃密、花朵芳香,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樹種,也常被雕塑成各種圖案於公局想凝園中造景。
藥用
根和葉供藥用,根可治皮膚病,葉有止痛和降坑鍵血壓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