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東古鎮,是宣城市宣州區的下轄鎮,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集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東古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宣城市宣州區
簡介,文物古蹟,所獲榮譽,
簡介
宣城市宣州區水東鎮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集鎮,因位於穿境而過的水陽江之東,故得名水東。全鎮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3.3萬,轄9個村,1個社區,2008年財政收入5741萬元。現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安徽省最佳旅遊鎮、安徽省首批特色專業示範鎮。
水東古鎮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南部,是一座有差不多1100年歷史的古鎮。古鎮始建於隋唐時代,因鎮邊有一條稱之為黃金水道的水陽江而盛極一時。古鎮古街如今存700多米,街道青石板光滑,兩旁的民居鱗次櫛比,粉牆黛瓦,古樸典雅,是典型的微派建築,從建築裝飾依稀可見當時的繁華。
古鎮十八踏見證歷史的興衰,是水東古鎮的標誌,十八級台階下三個水池,分別為飲用洗菜洗衣之用,充分體現古人用水節水的智慧。
水東古鎮的天主教堂氣勢雄偉,莊嚴華麗,遠近聞名。
文物古蹟
水東古街始建於唐宋,至宋代集鎮已形成規模,且商貿活動興盛,主街道全為青石板所鋪,房屋青磚黛瓦,古樸典雅,至今仍保存著宋代的風貌,全長1350米。據傳明朝崇禎皇帝曾來此遊玩過,故其下榻的下街頭,又名“崇禎街”。老街正街的汪記棗木梳店是傳統的手工工藝,精選樹齡80年以上的上等棗木,全是手工一個齒一個齒梭出來的,經過刨光、清齒、打磨等20道工序製成木梳,相傳慈禧太后特別鐘愛水東的棗木梳。
“大夫第”是老街上一家做官的人家,始建於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徽派建築,青磚灰瓦,馬頭牆,造型古樸典雅。大夫第坐南朝北,前、中、後共三進,木質結構。整幢房子都採用素色、原木,高大的牆板雖沒有過多的雕飾,但在形廊簡潔的框架間,卻行走著剛柔相濟的回紋線條,高大的門框和八字牆曾為大理石築成,做工極為精細,使整個門樓盡顯高官豪宅風範。相傳,大夫條最初乃朝廷命官,官至四品,曾掌管著城南一帶的鹽務。因當時水東水路暢通,交通便利,商貿繁榮,既便於鹽業的管理、經營,又是一處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便決定將府條建於水東當時最為繁華的橫街,題名為“大夫第”。這位官員後來因年歲漸高,心存落葉歸根、衣錦還鄉之念,於是又將“大夫第”賣給一梅氏富商,而後成為梅家祠堂。如今,這座建築整體依然透出官宦人家的恢宏、大氣和巍峨的景象。
水東天主教聖母堂的規模在華東地區都是屈指可數的,僅次於華東地區最大的上海佘山聖母教堂,但佘山教堂的歷史還比水東教堂遲45年。這座教堂始建於公元1870年,為法國傳教士金式玉主持建造的,建築風格為歐洲哥德式,平面十字架,入口處為磚砌鐘塔樓,其建築與老街整體風貌有顯著區別,又比較和諧,為中西文化融合的經典建築。公元1869年,金式玉到水東傳教先是在徐村建了一座若瑟堂,後來因為徐村地方比較偏,影響傳教效果,第二年就開始在水東修建了這座教堂。解放後,教堂成了水東國小。20世紀90年代,落實宗教政策,國小就遷走了,教堂產權歸還了天主教會,經過幾年修復,如今更加富麗堂皇,現仍為宗教活動場所。
從天主教堂出來,必經之路當屬“當鋪街”。如今這條街已經破舊不堪了,但這條街確實是財富的象徵,這裡殘留下來的是石門庫和厚條石砌成的牆,可以想像這些房子的主人的富有。
所獲榮譽
2023年8月,被評定為評定為4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