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主要流布於江蘇東海縣,始於西漢,成熟、盛行於明、清至民國時期。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依據天然水晶質地、塊度、形態、色彩和其它玉石所不具備的包裹體、水膽等特點,運用切、磨、磋、鑽、鑿等手法對水晶進行再創作,利用天然水晶的俏色或包裹體,因材施藝,採取會意傳神、諧音借意、繪畫篆刻組合、鑲嵌點綴等藝術手法,不斷傳承其文化內涵與外延。

2021年5月24日,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3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
  • 遺產編號:Ⅶ-134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工藝特徵,技法分類,製作工序,製作工具,製作流程,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連雲港東海縣是中國水晶開採和水晶工藝品的主要產區之一,其水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據《江南通志》記載:“牛山(今東海縣城所在地),在海州(今連雲港市)西南七十里,產水晶石。”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作品
20世紀70年代,東海縣山左口舊石器時代的大賢莊遺址出土了“水晶礫石刮石器”。而在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中雲辦事處西渚村南部的龍山文化藤花落古城遺址出土的“六棱形水晶柱狀體”為新石器時代作品。
漢代,東海境內的曲陽古城和近鄰的新沂縣的花廳浪渚遺址出土了18棵“鼓形水晶珠”,造型雅典,別具一格,反映了中國東海境內水晶雕刻製作的樣式水準。
在對花果山大村水庫旁海清寺阿育王塔大修時,發現建於北宋天聖元年的塔柱磚室、石函淺漕內放置“水晶”,說明當時人們把它視為“觀賞石”加以收藏。
清光緒、宣統(公元1875—1908年)年間,東海縣房山因挖水晶,先後兩次發生大規模械鬥事件,打死打傷多人。此外,海州出土的清代水晶飾品——“水晶頂冠”“水晶花翎插管”等,說明清朝政府已經將東海水晶製成工藝品,作為官員頂戴上的修飾,用於官階標識。

文化特徵

工藝特徵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利用天然水晶豐富的包裹體特點,採用借景、借色、借形、虛實兼併,和圓雕、浮雕、透雕、反雕、陰雕、陽雕等雕刻手法,結合使用局部噴砂、鑲嵌點綴及光線調配等技藝,乃至通過與各種材質結合,創作出各種不同藝術效果的作品來。

技法分類

中空兩面雕:在一塊扁平或稍凸的片狀水晶上,正反兩面透雕出兩層各不相同的式樣,兩層中間完全透開,以四周邊緣連為整體。紋飾鏤空、正反交錯、相互掩映、巧妙奇特。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作品
鏤空雕:又叫透雕,在穿孔基礎上發展而來,現為在紋飾外廓等距的地方鑽管打孔,再將其連線形成槽線。
勾徹:按照設計的花紋勾出淺溝形凸起線條叫“勾”,也稱陽線,是水晶雕刻常用技法。把一邊的線牆磨出一定的形體叫“徹”,單徹,即一面斜入刀,另一面為陰刻線,也會產生陽文凸起的效果。
陰刻線,指的是在水晶表面琢磨出下凹的線段,有單陰線或兩條並行的雙刻陰線。
俏色,利用水品本身的不同天然顏色,巧妙雕刻成物體外表的膚色或器官。俏色是水晶工藝的一種藝術創造,根據水晶天然的顏色和自然形體按料取材進行創作,受料型、顏色變化等因素制約。
軟化法,用家傳秘方蒸煮,使水晶變軟的方法。水晶堅硬、不容易雕刻,用此法可軟化水晶,水晶達到一定火候,即可雕刻。

製作工序

製作工具

雕刻所用設備主要有製作設備、打坯工具、雕刻工具、拋光工具等。
傳統設備有雕刻機、鑽等。按照製作材質分,可以分為木質的和鋼製的。按照形式分,可以分為吊式和橫式。
打坯工具有斬坨、粗磨棒、切片、三角釘、大棗葫、倒喇叭棒、尖針等。
雕刻工具有鋸片、釘子、勾坨、磨棒、棗葫、三角釘、尖針等。
拋光工具有砂膠、砂紙、油石、毛刷、牛皮紙、布膠帶、竹筷等。

製作流程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的主要流程有:選料(構思、設計草圖)——製作(打坯、粗磨、修形)——拋光(細磨、嗩墨、研磨、拋光)——包裝。
(一)選料
水晶原石是透明的,在設計製作中,需要看懂每塊原石的文化內涵,才能通過設計和雕刻展現其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選料的同時即開始構思和設計草圖,通過俏顯體、破料顯俏、以形制形、破體顯形、以色顯俏、用體顯俏等手法凸顯水晶的價值和魅力。
(二)製作
製作就是水晶的雕刻過程,也是現實技藝的關鍵環節。一般要經過打坯、粗磨和修型等程式。依據不同的材料和構思可以採用的雕刻技藝分為浮雕、圓雕、鏤空雕和鏈雕等工藝。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作品
(三)拋光
拋光環節分為細磨、噴墨、研磨、拋光等。在水晶作品的拋光過程中,首先要細磨。盡力讓作品整體均勻,作品幹了之後要用噴墨槍噴均勻,讓作品在研磨時容易看清楚,從粗到細研磨兩遍,保證作品表面沒有砂眼;下一道工序有兩種磨法。一是用油石(砂條),手工慢慢沾水搓,表面出油一樣的細膩就能拋光了。二是用砂紙打磨,把作品全部磨一遍, 讓表面光滑細膩,一拋就亮。
(四)包裝
水晶雕刻成產品後,包裝是產品出廠的最後一道工序,直接體現產品價值,因此水晶包裝設計也日益被重視。

題材作品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作品主要有人物、動物、花卉、雀鳥等擺件;項鍊、手鍊、耳墜、戒指、胸飾、掛墜、頭飾、念珠等首飾,以及鼻煙壺(內畫壺)、裝飾畫、水晶球等觀賞把玩器。代表作品有《蓮花生大士》《和諧》。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工藝品,以其晶瑩剔透為特色,豐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別致的圖案和嫻熟的雕刻技藝,形成獨特的民族傳統風格,具有時代藝術價值。

傳承狀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然水晶視為稀為特種非金屬礦產品,作為國防戰備物資,對水晶的管理、開採、收購,水晶雕刻基本停滯。
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工藝品才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傳承人物

魏敦旭,亞洲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東海縣政府首屆中國水晶產業“十佳水晶雕刻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

保護措施

2021年9月18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會獲得“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1年12月,國家級非遺水晶雕刻新展館建成。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項目保護單位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21年11月7日,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作品《上善若水》於“2021長三角雕刻大師作品展”中參與展示。
2021年12月14日,2021澳門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開幕,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作品參與展示。
榮譽表彰
2012年,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作品《千手觀音》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
2015年,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作品《黃財神》獲得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金獎、中國玉石雕刻作品“晶華獎”金獎、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
社會活動
2019年10月18日,第十五屆中國 • 東海國際水晶節在東海水晶城廣場開幕。
2021年12月11日,2021中國江蘇鄉土人才技藝技能大賽水晶雕刻項目決賽在東海縣開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