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8日,“涇旌太邊區游擊隊”打了一場創建以來最漂亮的伏擊仗,這就是名揚皖南的“水嶺保衛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嶺保衛戰
- 發生日期:1948年11月8日
- 發生地:皖南山區涇旌太三縣交界處
- 特點:環村皆山,北有坳口通外
詳細介紹,戰況,
詳細介紹
水嶺,皖南山區涇(縣)旌(德)太(平)三縣交界處的一個百十戶人家的小村落,環村皆山,北有坳口通外。今屬涇縣茂林鎮。在三四十年代,這裡是皖南革命老區之一。
從此,水嶺人民同所有老區人民一樣,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和應有貢獻。
“水嶺保衛戰”就是其中輝煌篇章之一。
這年11月初,皖南地委機關警衛連在歙(縣)績(溪)邊區突破國民黨的清剿圍攻後星夜兼程,於7日深夜到達水嶺。當時涇旌太邊區縣委書記洪林率領邊區游擊隊的一個連也在此駐紮。
8日一大早,人們才端起飯碗,只見因工作需要家住山外南容村的地下黨員兼情報員李蘭玉氣喘吁吁,赤著一雙血糊糊的腳,上氣不接下氣地向老洪報告:駐守在茂林的國民黨88軍149師一個營300來人,帶了9挺“歪把子”,2挺重機槍,還有2門六○炮,大清早就到了南容。說吃過早飯就進山“剿匪”,這當然是指開往水嶺。
望著小蘭玉血肉模糊的雙腳,老洪的雙眼也模糊了。多勇敢的小同志啊!為了使情報早一分鐘送達,她是怎么跑來的?一個女孩子家,鞋丟腳傷都顧不上了,硬是赤腳翻山越嶺30里,拼了命趕來的!
說時遲,那時快。洪林火速與地委書記胡明商量:送上門的肉,焉能不吃?“乾!”老洪顯得勝券在握。決定讓警衛連大部掩護地委機關和民眾轉移,並作為預備隊以防不測;以游擊隊為主力“包餃子”,警衛連抽一個排策應。兩支隊伍合起來,共同打一個伏擊。地形透熟,無需偵察。部隊迅速在村北呂家祠堂附近“山口裡”的兩邊山上,布了一個口袋陣。
“打完仗回來吃中飯,再見!”胡明洪林兩位領導緊握雙手,互相鼓舞。
只見洪林挎一副望遠鏡,拎一把快慢機,“嗖、嗖、嗖”,猴身敏捷,隱藏在祠堂門口正對“山口裡”的一棵千年黃栗樹上。哈,現成的“瞭望台”和“指揮所”!
真是“地利人和”。多好的伏擊地形!再說這次老洪的隊伍今非昔比,鳥槍換炮吶!兵雖不多,一個小連,七八十號人。可輕機槍就幹了5挺。子彈儘管用。你可知道,這幾十號人馬都是槍林彈雨中滾過來的響噹噹的老兵!那警衛排的戰士呢,個個精壯小伙,生龍活虎!
上午10點左右,敵人果然來了。他們仗著人多槍好,趾高氣揚。大大咧咧,行軍麻痹。不顧兵家大忌,竟讓機炮連打頭,找死!進入我伏擊圈後,老洪一個點射,兩邊山上火力交叉,不消一袋煙,機炮連非斃即傷,不能再戰。後面的軍心渙散,再也不能有效組織, 一部分丟槍逃命,一部分亂跑亂打。有的正好進了老洪的射程,只見他彈無虛發,響一聲倒一個,一梭子撂一片。
游擊隊和警衛排合在一處,乘勝追擊。半個時辰激戰,乾淨利索。帶傷逃命的敵人不計,打死53人,俘57人。繳獲六○炮2門,輕機槍5挺, 重機槍2挺,步槍衝鋒鎗短槍共57枝,子彈炮彈手榴彈20多箱。取得了“涇旌太邊區游擊隊”創建以來最大的戰果。
戰況
戰鬥中,副排長洪啟全率領四人小組奮勇殺敵,同敵人肉搏,刺死刺傷敵軍13人。
水嶺保衛戰,保衛了地委機關,保衛了水嶺人民。重創茂林守敵,我軍無一傷亡。極大地鼓舞了涇旌太邊區軍民。受皖南地委通令嘉獎。
國民黨88軍惱羞成怒,不甘失敗。不久又集中了一個整師的兵力對茂林山區銅山、水嶺、里潭、長坑一線瘋狂報復,實行“三光”。
面對嚴峻考驗,茂林老區人民,與涇旌太邊區游擊隊心連心,肩並肩,又投入了新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