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局即消防隊的前身,是民間興辦的一種社會消防組織,水局的設立,起源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當年皇帝出巡,皇太后去泰山進香,沿途各地均設圍站(以蘆葦、毛氈搭設的簡易殿堂)。一次當地圍站失火,後由仕紳人等籌辦滅火機具,在圍站旁邊修建房屋,名為“支更水會”,不久擴建為“水局”取天子平安之意。乾隆末年,巡幸減少,水局遂為民間救火所利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局
- 成立時間:清乾隆年間
- 性質:官方機構
- 目的:救火
各水局有會頭,是由民眾推選的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士擔任,負責保管滅火器材,臨陣指揮施救。資金來源主要由本地殷實戶和商界熱心公益事業的人籌款集資。下設會員稱伍善為滅火作業主力軍,其中多屬體格健壯的農民,商號的店員和手工業者,伍善皆義務職。遇有火災傳鑼串鼓響,聽見報警的銅鑼聲,會員們紛紛穿印有“水局”的號坎,趕奔水局,擔上水桶集中到集合地點,從附近的水井擔水,供給水局使用,出事地點的居民,一聽到報警的鑼鼓,紛紛拿著家裡銅盆、鐵器和敲槓,一傳十,十傳百,頓時全鎮內火警聲響成一片,救火民眾相繼趕來,救火場面非常壯觀感人。描繪出一幅人民民眾急公好義,滅火搶險的壯烈場面。
隨著時代的進步,舊的滅火機具和方法顯然不適用,但“水局”這一民間創辦的專業消防組織,在當時發揮了很大作用,為保護當時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