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崮

水塘崮

水塘崮,位於山東沂南縣岸堤鎮駐地西北5公里,海拔515米,因山頂凹陷,雨季積水而得名。水塘崮山高林密,上有晾金頂,下有蝙蝠洞,山中景色季節變換,美不勝收。

相傳,早年間,這一帶暴發洪水,淹沒了附近的田地村莊。有一富翁,慌亂中拾起家中的一袋金子逃到了水塘崮頂,在一平坦的石板上晾曬這袋金子,後來人們稱此頂為“晾金頂”。1958年挖“魚鱗坑”時,曾有人在崮頂掘出一大鐵錨,可見當年這裡確曾發過洪水。
水塘崮的懸崖上有一蝙蝠洞,洞外懸崖上有一斑斑點點似龍非龍的凸形圖案。洞口寬2米,高10米多,洞深約20餘米。洞口偏里處,兩邊都有人工鑿成的蹬台,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來了,國民黨軍隊來了,此洞就成了當地民眾避難的場所。人們鑿出蹬台,鋪上木板用來睡覺。洞中岩石奇形怪狀,石縫黑漆漆、陰森森。洞的里端還有小洞,深不見底,沒有人敢再向里闖。有人曾在洞中燃起火堆,山後邊的石縫能冒出煙來。大洞口靠里處有一小洞,約一米深,高半米餘。
清朝末年,統治者更加腐朽,社會很不太平。有一年從西南來了一夥匪徒,打家劫舍,無惡不作,時有新興村的兩個頭面人物桑紅袍、公堯斗組織民眾在水塘崮上築起圍牆,蓋上小房,十里八鄉的民眾紛紛到水塘崮躲難。這伙匪徒把崮圍住,企圖將人們困死在崮上。幾日後,崮上準備的水用完了,情勢危急,桑、公二人想出一破敵之策,命所有人等把尿收集起來,把衣物在尿中浸過,故意曬在了懸崖上邊。匪徒一見,以為崮上有水,困不死他們,隨即撤了。
1941年冬,侵華日軍糾集5萬兵力從四面八方向沂蒙山區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妄圖殲滅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同年12月10日,八路軍部隊轉移到岸堤北面的東北村,司令部駐村內,政治部駐村北,羅榮桓率部分人員駐田家北村。拂曉時分,由沂水、蒙陰、銅井、垛莊據點出動的日軍4000多人,分路合擊東北村。槍聲驟然響起,羅榮桓洞察敵情,馬上讓田家北村村長田立官當嚮導,指揮部隊出田家北村西門轉移到了水塘崮,人員沒受到一點損失。
如今的水塘崮已是山頂青松戴帽,中間果樹纏腰,山下梯田道道。崮的東坡有一條大峪,人稱“姚家峪”,北有大山擋住西北風,峪內光照充足,自然春來早。這裡所產的香椿不僅香味濃郁,而且上市早,很受人們青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