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鑒·氣色的類型(氣色鑒·青色和白色)

氣色鑒·氣色的類型

氣色鑒·青色和白色一般指本詞條

《氣色鑒·氣色的類型》出自曾國藩的《冰鑒》。曾國藩認為,是一個人自身生存發展的主要之,在人體內外有不同的表現,並且氣色有多種形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氣色鑒·青色和白色》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冰鑒》
  • 文學體裁:論文
  • 作者:曾國藩
作品內容,作品譯文,作品注釋,智慧典例,作品賞析,書本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內容

人以,於精神,於氣色。有終身之氣色。有一之氣色。有一之氣色。有一之氣色。
人以氣為主,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①。有終身之氣色,“淡、明、艷、素”是也②。有一年之氣色,“青、紅、黃、白”是也③。有一月之氣色,“後森發,後隱躍”是也④。有一日之氣色,“青、滿、停、靜”是也⑤。

作品譯文

氣是一個人自身生存和發展的主要之神,在人體內部表現為人的精神,在人體表面表現為人的氣色。氣色有多種形態:其中有貫穿人的一生的氣色,這就是俗話說的“少年時期氣色為淡,所謂的淡,就是氣稚色薄;青年時期氣色為明,所謂的明,就是氣勃色明;壯年時期氣色為艷,所謂的艷,就是氣豐色艷;老年時期氣色為素,所謂的素,就是氣實色朴”,就是這種氣色。有貫穿一年的氣色,這就是俗話說的“春季氣色為青色——木色、春色,夏季氣色為紅色——火色、夏色,秋季氣色為黃色——土色、秋色,冬季氣色為白色——金色、冬色”,就是這種氣色。有貫穿一月的氣色,這就是俗話說的“每月初一日之後如枝葉盛發,十五日之後則若隱若現”,就是這種氣色。有貫穿一天的氣色,這就是俗話說的“早晨開始復甦,白天充盈飽滿,傍晚漸趨隱伏,夜間安寧平靜”,就是這種氣色。

作品注釋

①人以氣為主,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主,主宰;主要之神。人以氣為主,就是人以氣為其主神,換言之,氣主宰著人。“氣”作為一種生命力,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依據。所以說“氣”是人的生命主宰。於內為精神,即“氣”的內在表現是人的精神,而“精神”則是人的觀念情感意志氣質風度膽魄等的綜合體。於外為氣色,即“氣”的外在表現是人的氣色。這三句話的意思是:人以氣為自身的主宰,氣在內體現為人的精神,在外則表現為人的氣色。
②有終身之氣色,“少淡、長明、壯艷、老素”是也:淡,指氣色純清明薄。長,指青年時期。明,指氣色光而潔。艷,指氣色豐而美。素,指氣色朴而實。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的氣色變化是像俗話說的“少年時期氣色純而薄即氣稚色薄,青年時期氣色光而潔即氣勃色明,壯年時期氣色豐而美即氣盛色艷,老年時期氣色朴而實即氣實色朴”。
③有一年之氣色,“春青、夏紅、秋黃、冬白”是也:春青,青屬,木色尚青。青色,即白中透青的蒼翠之色。夏紅,夏屬,火色尚紅。秋黃,秋屬,金色尚白,白雖得正,卻非所宜(因白為色),宜者黃色,以生金,不失其正,而脾屬土,養脾以移氣。冬白,冬屬,水色尚黑,自雖得正,卻非所宜(黑則腎虧),宜者白色,以金生水,不失其正,而腎屬水,固腎養元。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有貫穿一年的氣色,俗話說的“春季氣色宜青,夏季氣色宜紅,秋季氣色宜黃,冬季氣色宜白”,就是這種氣色。
④有一月之氣色,“朔後森發,望後隱躍”是也:朔,朔日,指陰曆每月初一。森發,如樹木枝葉之盛發。望,望日,指陰曆每月十五。隱躍,若隱若現。“朔”為日月相會之日,月至此漸趨於圓,有樹木盛發相,所以說“朔後森發”。“望”為日月相望之日,月至此漸趨於隱,有若隱若現之相,所以說“望後隱躍”。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有貫穿一月的氣色,俗話說的“朔日之後如枝葉盛發,望日之後則若隱若現”,就是這種氣色。
⑤有一日之氣色,“早青、晝滿、晚停、暮靜”是也:早青,這裡的意思是氣色初發。清晨起床之後,人開始活動,氣色便隨之復甦,所以說“早青”。晝滿,白天氣色充盈。晚停,傍晚氣色將伏。暮靜,夜間氣色安寧。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有貫穿一天的氣色,俗話說的“早晨氣色開始復甦,白天氣色充盈飽滿,傍晚氣色漸趨隱伏,夜間氣色安寧平靜”,就是這種氣色。

智慧典例

李國用知趙孟頫
一個人的外形、身份地位可以通過一定的條件而改變,但其本質則是不易改變的。
我們常常聽說某人不怒自威、天生一股懾人的氣勢,就屬於這種性質。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一則十分有趣的故事。
說的是曹操在準備接見西域一使者時,擔心自己相貌不美,讓使者見了有失國威,故讓一臣子扮成自己,他本人卻站在假曹操旁邊。
使者謁見完畢退出來後,知根底的大臣問他對曹操的印象如何,那個使者說,曹操很好,但他旁邊那個人更有英雄之氣。
觀氣術有時又稱觀人術。有一本名叫《輟耕錄》的書中說了這么一件事:元朝初年,有一個名叫李國用的人,從北方來到號稱“人間天堂”的杭州。
當時都傳說他是個神人,能望氣相人,據說他望氣的水平很高。
大至一個城市、一片森林,小至一個人都能見到上面發出的各種顏色的氣,這種氣有的黃燦燦的,有的紅紅的,有的七彩交加,非常好看。
據說,這種氣一般的凡人是看不到的,只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觀氣士才能看到,並且從其中分辨出吉凶禍福來。
李國用來到杭州之後,正值北方的元朝和南方的南宋王朝在交戰,雙方打得不可開交。北方的蒙古可汗忽必烈正雄心勃勃,打算蕩平杭州,統一中國。迫於這種局勢,南宋的王子王孫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恐不安。李國用一到杭州,便望見此城籠罩著一片黑氣,知道這個城市不久將有血光之災,早晚要城破換主。當時那些巨商大賈、達官貴人都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會怎樣,便不約而同地請李國用為他們望望氣。有一天,南宋謝皇后的孫子謝退樂預備了早餐,請李國用一同進食。李國用來到之後,便大搖大擺坐在中間最顯赫的位置,那些平時趾高氣揚的顯貴們,只好在下位就座。席間,達官貴人們紛紛請求李國用預言吉凶,但李國用卻看著他們,不發一言。此時,剛好有一下級官吏從外面走來,大家都認出是趙孟頫。此人面上生滿風瘡,一副倒霉樣子。但是令人驚奇的是,李國用一見趙孟頫,便從座上站起來,起身迎了上去。他告訴座中客人說:“我從北方過長江之後,相人千萬,只有這人的福分最大。等他面上的風瘡好了之後,便會有帝王召見。請你們記住,他將來必定官至一品,名聞四海。”後來趙孟頫果真成了元朝忽必烈皇帝手下極其有名的大臣,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名聲顯赫。而且他的書法也非常有名,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學習書法的人在臨摹他的作品。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無從考實。但從一個人的氣質判斷其前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切不可迷信這種所謂的相人術,要了解一個人,只有通過聽其言、觀其行,才能更有把握。

作品賞析

“人以氣為主”,是說“氣”對人非常重要,處在主宰的地位;“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是說“氣”有一內一外兩種存在形式,內在存在形式是“精神”,外在存在形式為“氣色”;換句話說,觀察“氣”,既要觀察內在的“精神”,又要觀察外在的“氣色”。這兩句話實際上指出了觀察“氣”的門徑,也指明了“精神”與“氣色”的實質。
人一生要經歷漫長的路程,大致說來有四個時期:幼年時期、青年時期、壯年時期、老年時期。在各個階段,人的生理心理發育變化都有一定差異,有些方面甚至非常顯著。表現在人的膚色上時則有明暗不同的各種變化。這就如同一株樹,初生之時,色薄氣雅,以稚氣為主;生長之時,色明氣勃;到茂盛之時,色豐而艷;及其老時,色朴而實。人與草木俱為天地之物,而人更鐘天地之靈氣,少年之時,色純而雅;青年之時,色光而潔;壯年之時,色豐而盛;老年之時,色朴而實,這就是人一生幾個階段氣色變化的大致規律。人的一生不可能有恆定不變的氣色,以此為準繩,就能辯證地看待人氣色的不同變化,以“少淡、長明、壯艷、老素”為參照,可免於陷入機械論的錯誤中去。
人的生理狀態和情緒,常常隨季節和氣候的變化而變化,而這種內在變化就會引起氣色的變化,所以季節的不同、氣候的變化,人的氣色也不同。所謂“春青、夏紅、秋黃、冬白”,是取其與四時氣候相應所作的比擬。應該說,這種比擬頗為準確。
春季,草長鶯飛,百花盛開,綠色遍野,春情萌發,人類的生存欲望此時最為強烈。按照五行之說,春屬木,木色青,於人則為肝,春季肝旺,所以形之於色者為青,青色,生氣勃勃之色也。
夏季,赤陽高照,天地為爐,人類的情緒,此時最為激動。五行上夏屬火,火色紅,於人則為心,心動則氣發,氣發於皮膚呈紅色。
秋季,風清氣爽,天高雲輕,萬木黃凋,人類受此種肅殺之氣的感染,情緒多悽惶悲涼。秋屬金,金色白,“金”為兵器,“白”為凶色,雖然得正,卻非所宜。宜黃者,以土生金,不失其正,而脾屬土,養脾以移氣,所以說“秋黃”。
冬季,朔風凜冽,砭入肌骨,秋收冬藏,人類生活,此時趨於安逸,冬屬水,水色黑,於人則為腎,腎虧則色黑,不過其色雖得正,卻非所宜。宜白者,以金生水,不失其正,而固腎以養元。
“一月之氣色”,隨月亮的隱現而發,初一之日後,氣色如枝葉之生髮,清盛可見,十五之後,氣色就若隱若現,如月圓之後,漸漸被侵蝕而消失。
“一日之氣色”,則因早、中、晚氣候的變化而有小範圍的變化,大致上是早晨氣色復甦,如春天之草綠;中午氣色飽滿充盈,如樹木之夏茂;傍晚氣色漸隱漸伏;夜間氣色平靜安寧,即秋收冬藏之義。
故《洞微玉鑒》中云:
“氣者,一而已矣。別而論之,則有三焉:曰自然之氣;曰所養之氣;曰所之氣。自然之氣者,五行之秀氣也,吾秉受之,其請常存。所養之氣者,是襲義而生之氣也,吾能自安,物不能撓。所襲之氣者,乃氣也,若所存不厚,所養不充,則為邪氣所襲也。”

書本簡介

冰鑒》一書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它是曾國藩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因其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和借鑑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和喜愛。編者力圖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精美的圖片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全方位立體地解讀曾國藩識人、用人的神秘之學,為讀者打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彩色畫廊,感受他獨到的識人、用人策略。

作者簡介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曾國藩曾國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