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息控制

氣息 ( breath),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莊子·逍遙遊》)。息息相關、息息相通都是呼吸相通,比喻彼此緊密的聯繫。滋息、生長與平息(calm down)、 消除(get rid of)(息子貢之志。《韓非子·五蠹》)都是“息”的應有之義。所以,氣息控制是人們與身俱來,而未必清楚和良好利用的“本能”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息控制
  • 屬性:“本能”工具
  • 相關辭彙:氣息異常
  • 引起:各部的肌肉收縮力的對抗引起的
氣息控制,氣息的控制方法,

氣息控制

相關辭彙
氣息異常
正常人呼氣無特殊氣味,異常氣味來自食物或吸菸、飲酒,呼氣有惡臭或有某種特殊氣息,應詳細詢問近 期的飲食、用藥情況,觀察神志、體溫,有無失水,了解既往既史,對診斷口腔、呼吸道以及一些內臟急病有時具有重要的意義,提示某種疾病的可能性,但決不可單憑氣息來診斷疾病。
嗅覺記憶
總在不經意間記住某時某地的氣息,讓氣味連同景物一同儲存在腦海里。當某日記憶淡忘時,那些過往的氣息卻時不時讓你去溫習。那些藏在記憶抽屜最底層的東西也會被那樣的氣息拉扯出來讓你去回味。嗅覺記憶有時候似乎比視覺記憶來得更深刻些。
唱歌呼吸法
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
笛子演奏中的氣息控制
我們知道,人的呼吸在正常的情況下,吸氣是主動的,而呼氣是被動的,也是無意識的,但在吹奏時卻要對呼出的氣流有意識的加以調節控制,這就形成一般的氣息控制。
氣息控制從物理學角度講,屬激發頻率的可控性。吹奏時,氣流成細束進入管內,這種成束的氣流,本身有一定範圍的頻率,頻率的高低,與氣流速度成正比,具體說,氣粗而緩則激發頻率低,適宜吹低音。要吹高音,則要激發頻率相應的提高,吹氣應細而急。吹氣的粗細緩急由吹奏者改變口型、位置和用氣的情況來調節。

氣息的控制方法

下面從生理角度談一談氣息的控制。
氣息雖然是笛子的發音動力,然而它是有條件限制的,即吸進胸肺的氣流則必須能夠滿足吹奏時充分激發笛腔氣柱的振動為前提,而不能一呼了之。其道理很明顯,因為笛聲是由管腔氣柱的振動為前提,而管腔氣柱的振動是由呼出的氣流所激發而產生的。其過程是:由胸肺的收縮,產生氣流並經唇縫噴射吹孔產生邊棱音,邊棱音的振動激發管腔氣柱的振動,並經耦合發出笛聲,但其耦合過程也是受一定條件限制的,即邊棱音與管腔氣柱的振頻相差不大時,方可進行。如果兩者頻率相差懸殊,笛聲便會出現恍惚猶豫,音高不定的現象,甚至失去耦合作用(不共振)。為使邊棱音的振動和管腔氣柱的振動能保持良好的耦合狀態,演奏者必須具有控制氣息的能力——既保持氣息的穩定和均勻。其理論依據是:音由物體振動而發音,當該振動在一定期時間內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反覆進行時,所發之音就有固定的高度,聽起來就悅耳;反之,甚至將是恍惚不定或者尖銳刺耳,甚至失音。然而穩定均勻的氣流則是由人體的生理機制而產生的。
氣息是激發邊棱音振動的外力,它作用於吹孔邊稜柱的能量是否穩定均勻,直接影響著邊棱音的振動頻率是否穩定、均勻。若能其分解論述,會出現以下情形:
一、氣量過足,衝力太強,超越邊棱音振動頻率的極限,勢必造成振頻過速,笛聲偏高,基音受到抑制,泛音明顯突出,尤其突出同基音不協和的高次泛音,使笛聲尖銳刺耳,甚至失音(超聲現象)。
二、氣量不足,衝力太弱,造成邊棱音振頻過緩,笛音偏低,基音振動不充分,泛音受到限止。這樣不僅影響了複合音的組合,同時也阻礙了基音內某些低音轉化為的可能性{次音},使笛聲的音色由於喪失一系列泛音而變得貧乏。
以上兩種現象,如在演奏中連續交替出現,便會產生旋律上的不穩定和力度上的不均勻。那么,如何控制氣息的穩定與均勻呢?主要表現在吸氣量的多少和對呼吸的調整與節制。據生理學講,在人的胸腔兩肋外側有肋間外肌,內側附有肋間內肌,胸腔底部締結膈肌和腹肌。當吸氣時,外肌和隔肌同時收縮——外肌的收縮迫使兩肋前端和肋骨上舉,胸腔擴大;膈肌的收縮,迫使橫膈下降,腹腔下壓,胸腔加深,外部空氣吸人胸腔;當呼氣時內肌和腹肌便同時收縮——內肌的收縮(復位),使兩肋前端和胸骨下移,胸腔縮小;腹肌的收縮,推動橫膈上抬,腹腔復位,胸腔上浮,空氣排出體外。
正常情況下的吸氣狀態與吹奏笛子的吸氣狀態相比,除氣量和深度不同外(後者的氣量和深度均大於前者)並無其它差別,然而正常情況下的呼氣狀態和吹奏笛子時的呼氣狀態恰恰相反,吹奏中(呼氣時),要始終保持胸肋擴張的吸氣狀態,其氣流的排出,是依靠下腹部的“內收上托力”,並利用橫隔膜和腹肌的張力控制呼氣,使氣息得以徐緩而均勻、平穩而舒暢的排出,正如有人比喻:吸進一個球,吐出一條線。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控制”是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對抗”之中進行的。
在吸氣時(演奏時)保持“吸氣狀態”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吸氣”可使肋間處於收縮狀態,從而與肋間形成“對抗”,這樣,既控制了氣息,又保持了胸腔的擴張,使笛聲得到充分的共鳴。
在呼氣時(吹奏時)風門的變化猶如口吐米粒或吐出米粒中的一顆沙子一般的感覺。這樣既可使頰肌向兩側收縮,將雙唇拉緊變長,形成唇縫,又保持了唇肌的收縮狀態,形成能夠隨氣息的衝擊而自由遊動的海綿狀風門,這種似合非的口型可使來自胸腔的氣流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變化而靈活自如地受到控制,從而獲得良好的音色。
影響音色的另一個因素是聲門。聲門的長短和寬窄,直接影響著音的高低和強弱。聲門長,氣則緩,笛音低;聲門短,氣則急,笛音高;聲門寬,笛音弱。所以在演奏中,一定要根據旋律音的高低、強弱,使氣息得到控制。我的體會是,要使聲帶拉緊伸長,必須使喉頭下降,擴大喉腔,同時還不能忘記喉頭的上提和縮小喉腔,因為這是使聲帶相互靠近形成“聲門”所必須的適度調整——控制,使聲帶既拉緊伸長又相互靠近,形成“對抗”之勢,但在吹奏中,切不可使聲帶產生振動,否則會出現演奏中的“庫庫”聲。如何防止呢?我的體會是:無論是喉腔如何擴張或收縮——喉腔擴張,聲帶拉緊,喉腔收縮,聲帶靠攏,總像是“耳語”或用口唇吹口哨似的,利用氣息的衝擊力,通過不同程度阻塞的聲門、咽喉、口形而發出一種類似“氣聲”的音響。顯然此時的氣息是經過聲門、咽喉以及口形的控制而迸發出來的。如果將其氣息激發笛子的吹孔,必然會發出優美動聽的笛聲來。如果只強調聲帶拉緊,形不成聲門,便會影響氣息的暢通。所以,只有既拉緊又靠攏的聲門,才能形成能夠控制氣息的最理想的聲門。
氣息的控制是由各部的肌肉收縮力的對抗引起的,如果只強調一個方面而忽略另一個方面,就形不成良好的氣息控制。因此,要達到理想的氣息的控制,必須是腹肌與橫膈膜有機的結合,聲門、咽喉、口形位置的正確;口勁、風門大小的適度。只有以上各部位協調一致,才是真正意義的氣息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