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始而生化

“氣始而生化”指氣化過程的特徵,氣在宇宙形成的開始便具有生化的作用。《五常政大論》說:“氣始而生化,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等,闡述生命發生、發展的道理,《六微旨大論》進一步說明“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的生物體和生活環境統一的關係,說明人必須有“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病”的適應環境、掌握自然規律的認識。這裡除了醫學知識之外,還包含著很豐富的哲學、天文學、歷算學和生物學等等內容。雖然醫學古籍里,無生化論之稱,但其有關物種之起源、進化、新陳代謝等樸素的辨證論述,實為生化學說之濫觴。它在中國醫學思想上的貢獻是探求天人關係的真理,放出世界可知論的光芒,這不能不是中國醫學上極可寶貴的萌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始而生化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內經》把氣化活動的過程分為化始、成形、布散、化終四個階段。它在《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提出:“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繁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
氣始而生化,是言天人之間的氣機活動,一開始就有一個生化過程。因為伴隨形體之生,氣亦隨之而化,化中有生,生中有化,氣機活動一開始就是這樣,整個生化過程也是這樣。但這個生化過程的具體活動,是天感應地,陰陽相引,天之陽氣下臨,地之陰氣上朝。這種天地之氣的相互感應,如果陰陽合和,五行相生,則可以維持氣機的正常生化;若陰陽不能協調,五行發生太過不及,就會引起氣機逆亂,而發生各種變化。根據《內經》天人合一學說,天地有此氣化現象,則人亦應之。天地之氣和調,則人身亦陰平陽秘,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天地之氣乖戾,則正邪相攻而發生病變。《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

中醫套用

“氣始而生化”屬生化學說內容,體現其唯物的宇宙觀。
《內經》認為宇宙是客觀存在的,天和地都有其物質性,整個宇宙的實質是“氣”和“形”。“氣”是風、熱、濕、燥、寒(在天為氣),“形”是木、火、土、金、水(在地成形),這些東西都是客觀存在的。整個宇宙時時刻刻都在動,都在變化,這種變化往往牽涉到天地間所有一切事物。《素問·天元紀大論》說:“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這裡首先肯定“物”是第一性,由物生物叫做化,化到了與本質完全不同了的時候叫做“變”。變化的動力,生於陰陽的對立。陰陽變化有時使人無法捉摸叫做“神”,變化並不局限於一隅叫做“聖”。這裡“神聖”之義,只是神妙、神奇,與神靈完全無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