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概念史·總則》是201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祝軒。
基本介紹
- 書名:民法概念史·總則
- 作者:顧祝軒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1日
- 頁數:473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511866441, 9787511866448
- 類型:人文社科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民法概念史·總則》的另一個目的是探尋中國民法學研究的“歷史化”路徑。歷史梳理應被視為一種理解我們從哪裡來、如何被塑造,並思考我們“可能”到哪裡去的自省方式。這需要具備中國民法學與西方私法史進行對話的積極姿態。“對話”的目的在於為中國民法的“歷史性”建構進行準備。
中國民法學理論危機的根源之一在於缺失“法史感”。由於忽視對傳統知識資源的清理整合,相當程度制約著我們認識傳統法學的視域和深度。如何提供規範認識中歷史的“前結構”?如何在民法的規範認識與歷史認識之間實施相互嫁接?要想理解現代民法制度,離不開對其進行歷史語義論分析。本書的基本觀點是主張社會系統分化形態轉換與民法概念語義變化之間存在密切的相關關係。社會複雜性增大導致社會結構變動的多樣性,並引發概念進化,以適應變化的社會內在複雜性。這種社會結構轉型往往以概念語義的變化呈現出來。與一般的進化理論不同,在這裡,民法概念不是通過說明其特殊的本質特點來規定,而是通過概念語義的區分來進行,屬於一種“系統進化”的歷史。本書的另一個目的是探尋中國民法學研究的“歷史化”路徑。歷史梳理應被視為一種理解我們從哪裡來、如何被塑造,並思考我們“可能”到哪裡去的自省方式。這需要具備中國民法學與西方私法史進行對話的積極姿態。“對話”的目的在於為中國民法的“歷史性”建構進行準備。21世紀的中國民法學是繼續遭遇概念的“歷史崩潰”,還是轉向考證概念的“歷史進化”?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幅民法制度是如何從歷史中發展出來的全面畫卷。本書系列分總則、債權、物權及家庭四部,敬請期待
圖書目錄
緒論001
第一章自然人006第一節人格概念006
第二節權利能力011
第三節行為能力023
第四節監護035
第五節權利能力概念的法社會學內涵040
第六節結語:作為法社會學的“權利能力”概念055
第二章法人056第一節法人概念的歷史語義學與社會結構變遷056
第二節薩維尼的法人理論078
第三節耶林的法人理論089
第四節基爾克的團體法理論094
第五節結語:19世紀法人理論評析099
第三章法律行為103第一節法律行為概念103
第二節意思表示137
第三節心理保留、虛偽表示163
第四節錯誤167
第五節欺詐、脅迫231
第六節非常損失250
第七節公序良俗298
第八節無效、可撤銷309
第九節法律行為的解釋329
第四章代理368第一節代理概念的歷史語義與社會結構變遷369
第二節代理理論的歷史變遷376
第三節代理權的獨立性387
第四節法定代理的理論構成396
第五節表見代理399
第五章時效410第一節羅馬法及中世紀法上的時效制度411
第二節自然法414
第三節十七、十八世紀法國普通法學:多馬與朴蒂埃421
第四節十七、十八世紀法國普通法學時效觀概述431
第五節《法國民法典》編纂與時效理論441
第六節德國法上的時效制度454
後記471
作者簡介
顧祝軒
浙江吳興(今湖州市)人,2002年獲得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研究專長為民法、法律方法論、西方私法史、土地法。主要論文有:《私法的社會學啟蒙》《自省法學範式下中國法律秩序建構》《中國民事法繼受與“動態系統論”》《論不動產物權變動“公信原則”的立法模式》。代表著作:《民法系統論思維:從法律體系轉向法律系統》《製造“拉倫茨神話”:德國法學方法論史》《契約本體解釋論:認知科學視野下的私法類型思維》《中國民事法律繼受:與日本法之比較》(日文版)《日本侵權行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