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製作技藝(漳州蔡福美傳統制鼓技藝),福建省漳州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福建省漳州市蔡福美鼓鋪創立於乾隆年間,至今已承傳了十三代,時間長達二百多年。蔡家鼓早在清代中葉就暢銷閩、粵、台,福建省各寺廟所用的鼓八成以上均由“蔡福美”製作。
2008年6月7日,民族樂器製作技藝(漳州蔡福美傳統制鼓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12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樂器製作技藝(漳州蔡福美傳統制鼓技藝)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漳州市
- 遺產編號:Ⅷ-124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蔡龍根傳統制鼓技藝創業於乾隆年間,與“蔡福美”字號齊名。公元1740年左右,蔡氏在漳州府龍溪縣起家,自製自營各種皮鼓,並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商號,代代相傳了十三代,至今已有200多年。
蔡家鼓早在清代中葉就暢銷閩、粵、台,福建省各寺廟所用的鼓八成以上均由“蔡福美”製作。蔡福美鼓的鼓面以具有韌性的南方水牛皮製成,成本較高,也因此與其他鼓鋪的產品有所不同。“蔡福美”鼓鋪所制的鼓有廟鼓、獅鼓、龍船鼓、劇鼓、腰鼓、紅鼓、小潮鼓等十三個品種二十多種規格。除鼓面大小不同外,音響也有高低。
解放後,漳州蔡福美鼓鋪也經歷了和許多老字號相同的命運。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時,蔡福美鼓鋪參加了漳州樂器社,從事制鼓工作。1980年改革開放後,已是古稀之年的蔡福美鼓鋪第十一代掌門人蔡龍潭為重振祖業,帶著自己的兒子蔡文通,孫子蔡志強、蔡志雄,在青年路的房子裡,重新掛起蔡福美招牌,做起鼓來。他們為自己的鼓鋪註冊了“蔡福美”商標,保護和弘揚祖業。
2003年,蔡文通的兩個兒子在漳州石亭開發區買了一塊10多畝的土地,建了廠房,成立了蔡福美工藝品有限公司。大兒子蔡志強主管銷售,小兒子蔡志雄主管生產。他們引進機器設備,僱傭80多名工人,從事皮鼓加工製作。為了保證鼓的質量,他們沿用傳統的技術,還將一些制鼓工序教給工人。
蔡福美工藝品有限公司每年都有幾千隻皮鼓遠銷東南亞、台灣省等國家和地區。但是,由於鼓的生命周期較長,一般一隻鼓可用上三四年,儘管蔡福美生產的鼓銷售範圍廣,知名度高,銷售量並不是特別大。如今的蔡福美工藝品有限公司除了生產皮鼓以外,還兼營家具加工,以此努力將祖輩創立的老字號延續下去。
蔡福美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展廳中有一面制於1908年的龍船鼓,就是九十多年前,蔡福美鼓鋪第十代掌門人蔡寬裕先生的作品。蔡寬裕先生以自己一生的辛苦取得了閩南“制鼓師公”的雅號,以此養育了家中大大小小的孩子。
工藝特徵
蔡福美鼓的鼓面以具有韌性的南方水牛皮製成,成本較高,也因此而與其他鼓鋪的產品迥然有別。“蔡福美”鼓鋪所制的鼓有廟鼓、獅鼓、龍船鼓、劇鼓、腰鼓、紅鼓、小潮鼓等13個品種二十多種規格。除鼓面大小不同外,音響也有高低。
工藝流程
鼓身大部分都採用松木或杉木,按照所需的鼓面直徑大小取材,尺身小的鼓,往往可以用原木直接鑿成鼓桶,共鳴效果很好。如果是鼓面較大的鼓桶,則是先將木片加工成彎木,然後用水牛膠進行貼上,再由幾個制鼓師傅合力紮成鼓桶。這種扎桶的方法自古便流傳了下來,不用一根釘子就能達到密不透風的效果。一般晾乾鼓身用的木材至少就要花一周時間。
在鼓膜的製作上,南方水牛皮特有的韌性最適合。生牛皮內側有一層厚厚的脂肪,要進行削脂。牛皮要削得均勻,音色才會準確。制鼓師傅削牛皮的手法很熟練,往往是累積了幾十年的功夫。製作每一張鼓皮都需要用腳踩踏弄軟鼓皮,也至少要六小時。
蒙鼓也叫繃鼓、套皮,就是將原來分別製作的鼓身和鼓膜組合起來。蒙鼓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因為要繃得好,鼓才能打得響亮耐用。在用麻繩、短棍等將鼓膜繃緊的同時,還要不時用鼓槌槌打鼓面,或者用水使牛皮軟化,使乾硬的鼓膜變鬆弛、變柔韌,同時也繃得更密實。
蒙鼓時遇到較大的鼓,還要制鼓師傅爬到鼓面上跳鼓,跳著一定的步伐與節奏,用腳的力道及全身的力量,使鼓面更柔韌。一面鼓通常有上下兩面鼓膜,當上層鼓膜繃好、調音完畢之後,制鼓師傅用鐵釘將鼓膜固定在鼓身上,然後將多餘的鼓膜和麻繩割除,並檢查鼓身在繃鼓時是否失去其準確度,然後將鼓身的鐵環裝好,再繃下層鼓膜。繃鼓完畢之後,要在鼓面上拓上“蔡龍根造”“蔡龍根制,大小通鼓,堂鼓班鼓,著名皮鼓”的字號,有時應客戶的需求,在鼓身上不同顏色的漆,最後裝上銅釘裝飾,鼓的製作才算完成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搶救和挖掘以蔡福美制鼓技藝為代表的漳州傳統制鼓技藝,釐清漳州制鼓行業的傳承體系、生產原理及漳州市制鼓業與台灣省傳統制鼓業的歷史淵源等相關問題,將會在促進福建民族民間工藝的進一步發展、增進兩岸的文化認同感等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
傳承狀況
經過200多年風雨的洗禮,漳州蔡福美鼓鋪以其講信用、重質量、鼓聲純正、美觀耐用的風格在漳州乃至福建制鼓界獨樹一幟,歷久不衰。
傳承人物
蔡志強,男,漢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民族樂器製作技藝(漳州蔡福美傳統制鼓技藝)。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漳州市蔡福美工藝品有限公司獲得“民族樂器製作技藝(漳州蔡福美傳統制鼓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漳州蔡福美廟鼓是漳州蔡福美傳統制鼓中的一種。漳州蔡福美廟鼓,高28厘米,製作於“蔡福美”鼓鋪。其字號創立於乾隆年間,歷經蔡氏十三代傳承至今,現收藏於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