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的教育與退款興學問題

《民族性的教育與退款興學問題》是余家菊所著作品,出自於《余家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民族性的教育與退款興學問題
  • 作者余家菊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余家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我記得去年孟祿博士在開封講演時,曾說到近代教育所注意的事,除了我們所常談的平民主義、科學、工業三件以外,他還說出一件。這一件就是民族性。我恍忽[惚]記得他又說過,民族性是可以用文化造成的,而造成這種文化,就是教育的責任(他說的話,我記不甚清,讀者如欲研究,可參看河南教育廳所出的《教育公報》增刊第一期)。他不但在開封講過這些話,據他在南京演講的記錄看來,好像也提到這一類的話。他說此話,原無足怪,因為他是教育史專家。在近代史上之第一件大潮流就是民族主義,如義大利之建國,如德意志之興起乃至後來之大日耳曼主義、大斯拉夫主義等,都是這種潮流之所現。教育在這種潮流之下,自然要轉入旋渦而從事於鼓鑄民族的精神、信念等。凡是讀過德人斐希底之傳記的,當無不知道斐氏在德國教育上所遺留的民族印象是何等有力。用教育以鼓舞民族精神的,不只斐氏一人,即如鮑爾遜氏於其《倫理學系統》中亦一再申言教育有顧及民族性之必要。蔡孑民先生抽其書中之第二卷譯為《倫理學原理》,鮑氏之此等議論皆載於第三卷中,蔡先生棄之不譯,致國人未之能察,竊嘗謂為國人之不幸。不然,注意民族性之言論出世稍久,則國人對於孟祿所提的四件事,何至於別的三樣都肯講究,而獨於民族問題毫不經心。說此問題不足經心么,則此大教育家固斤斤以此見告而盼望吾人於此點有相當之成功。我想了又想,我們素來其所以輕視這個問題,乃因我們本不知道這是一個問題;我們於孟祿之所言其所以不發生反想[響]的,乃因我們實際上不曾了解他之所言。今者退還庚子賠款之議,法既實行,比亦有望,英正計議,國人也正在忙碌於此款之分配,想把持的想把持,想分嘗的想分嘗。然而於國家教育之根本大計則不知有人注意否?某不敏,願就此時機來同國人商量“民族性的教育”。根據“民族性的教育”這一點,應該反對各國之教育侵略策。讀者懷疑這句話么?好!我們且慢慢的解釋解釋。

作者簡介

余家菊(1898—1976),字景陶,又字子淵,湖北黃陂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2年就讀於文華大學預科,後轉中華大學預科。1916年升入中華大學本科中國哲學門。畢業後留校任教。1919年加入“少年中國學會”。1920年初肄業於北京高師教育研究科。1922年留學英國。1924年回國後,在武昌高師、河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大學、馮庸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曾任國民政府的“國民參政會”參議員和國民政府委員。1949年後,寓居台北。1976年5月12日,在台北市逝世。余家菊思想明銳,社會洞察力強,其同窗摯友惲代英評價他“思想頗密亦勇猛”,乃“吾友亦吾師”。他平生著述甚豐,其中有關教育的論述,頗能結合近代中國的社會實際,尤其能針對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進程的現實問題,提出一些頗有獨創性的見解,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建樹甚多、貢獻甚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