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營造技藝傳承與創新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內蒙古師範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傳統營造技藝傳承與創新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 建設院校: 內蒙古師範大學
- 課程負責人: 劉永平
- 授課教師:王睿志、石鈞、趙曉彥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2019年學院開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建設,首期開發了內蒙古民俗文化遺產保護的VR演繹研究實驗及二期開發了民族傳統營造技藝傳承與創新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文科建設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探索實驗教學融合發展模式,創造轉化、創新發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驗教學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課程選取“三千孤兒入內蒙”內蒙古的牧民民眾奉獻愛與擔當的” 鎖吉精神”,撫養 ”國家的孩子”( 圖1-3 )的歷史佳話為課程背景。實驗課程挖掘內蒙古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以民族營造技藝傳承與創新及傳統I藝美術知識學習為實驗教學課程內容,在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活態化學習傳承與創新優秀傳統文化中民族營造技藝及工藝美術等知識,構建新型綜合設計實驗課程教學體系。發揮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台教學資源輻射範圍廣,共通共享 優勢,有效的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學科專業特色相結合,同時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實效,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推廣。
教學目標
民族傳統營造技藝傳承與創新實驗教學項目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融合發展,突出學科專業特色及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實驗教學設計中融入課程思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以“國家的孩子”歷史故事為課程思政故事背景,實驗選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技藝一蒙古包營造技藝及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創新為課程切入點 ,通過基礎圖案、北方少數民族傳統工藝綜合設計研究等多 J課程教學內容的交織延展,通過自主開發設計的“開放、共享”高仿真的虛擬仿真教學軟體系統共享平台中的8大教學模組,在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活態化學習傳承與創新優秀傳統文化中民族營造技藝及工藝美術等知識,構建“藝工融合,虛實一體”的新型綜合設計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套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資源共通共享、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實效 ,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推廣。
實驗教學以工藝美術、產品設計、動畫等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為目標。實驗教學選取民族傳統營造技藝-蒙古包建築及傳統工藝美術為例進行實驗教學,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技藝、實踐體驗工藝流程,創新性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意識、工藝技術,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和工藝技藝的能力。實驗教學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圖案基礎、北方少數民族傳統工藝、綜合設計研究等課程原理及設計方法基礎上,通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八個教學模組達到教學目標如下:
1.依託“創新性”技術手段學習民族傳統營造技藝
利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使學生沉浸體驗蒙古包建築選址規範、建築結構特徵和每個構件造型藝術特點及I藝美術裝飾等知識,學習掌握蒙古包搭建方法技藝流程及工藝美術圖案裝飾套用知識能力。
2.實驗教學過程強調學生“高階性”能力培養
有層級地提高實驗挑戰度,在掌握民族傳統營造技藝及工藝美術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教學創新設計模組在實驗場景虛擬仿真模型上“高階性”創新設計蒙古包建築內、外部及家具、生活用品裝飾圖案並互動套用在實體模型上,開放沉浸,互動預覽感受實驗設計結果,並根據實時結果分析獲得更理想的設計方案,引導學生主動地、自由地、創造性地進行設計創作能力。
3.實驗教學採取具有“挑戰度”設計與套用創新套用模組與教學內容的交織延展拓展實驗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知識套用能力、綜合實踐能力、思維判斷與分析能力、跨學科思維能力、對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將優秀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知識活態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利用虛擬仿真實驗系統,創新設計蒙古包內外及家具、生活用具裝飾圖案二次設計套用 ,沉浸體驗、自主分析設計實驗結果,有效培養提升了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拓展實驗教學延伸使學生在學習掌握民族傳統營造技藝及造型藝術、工藝美術圖案裝飾思考在當今工藝美術、產品設計、民族I藝文創設計等諸多藝術設計 專業領域的拓展設計套用,上述實驗教學目標為培養具有挑戰度、高階性的創新設計能力水平的藝術設計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