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作家:文化認同與生命尋根》是2018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作家:文化認同與生命尋根
- 作者:聶茂
- 出版社:中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873038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經驗與文學湘軍發展研究”書系共7部專著、300餘萬字,作者十年磨一劍,立足世界文學,對包括文學湘軍在內的中國作家在歷史進程中書寫和記錄中國人民偉大實踐的優秀作品進行總結和闡釋,充分展示新時期以來中國作家的心路歷程、藝術追求和理想情懷。
《民族作家:文化認同與生命尋根/中國經驗與文學湘軍發展研究書系》立足民族性、地域性與世界性,將全球化語境和中華美學精神結合起來,從創作資源和審美境界的形成路徑等多個維度對汀華瑤族作家群進行闡發,聚焦文化認同與生命尋根的宏大主題,探討中國民族文學的生存境遇與藝術特徵,總結湖南民族文學的書寫亮點,尋找民族文學的精神原點與命運共同體,發掘江華瑤族作家與漢文化之共生共融的關係,對中國民族文學的發展、特別是湖南民族文學研究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和開拓性價值。
作者簡介
聶茂,原名陳慶雲,湖南祁東人。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小說學會副會長,湖南省視覺藝術評論委員會副會長,湖南省“文藝人才三百工程”首批入選者,國家社科基金通汛評審,魯迅文學獎評審,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出版各類文學著作40餘部,獲1998年“湖南省青年文學獎”和“《人民文學》創刊45周年散文大獎”等。1999年3月出國留學,2003年8月獲博士學位,2004年7月學成歸國,被中南大學作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同年9月由助教直接破格晉升為教授、學科帶頭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和省部級項目10餘項(含重大課題2項),獲第九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二等獎。有作品譯介到國外。
圖書目錄
緒論 全球化語境下民族文學的意義之境
第一章 中國民族文學的生存境遇與藝術特徵
第一節 文學場域中的民族書寫
第二節 民族性寫作與人類性寫作
第三節 民族文學的境遇與挑戰
第四節 中國當代民族文學的藝術特徵
一、濃郁的民族風情
二、鮮明的民族個性
三、多元性與整一性的統一
四、深厚性與神秘性的統一
第二章 湖南民族文學的書寫亮點
第一節 沈從文與湘西文學
第二節 孫健忠:民族文學的賡續和承繼
第三節 黃永玉:無愁河的詩意想像
一、詩人的想像與繪畫藝術的淵源
二、繪畫美:《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三、中國傳統審美的現代回歸
第四節 蔡測海的精神家園
一、善意之作,平淡中見真淳
二、誠意之作,隨意處見苦心
第五節 彭學明:作品語境與靈魂維度的重建
一、歷史語境:忠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
二、時代語境:作家塑造著時代也被時代塑造
三、政治語境:優秀作品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四、文化語境:現代性擁有崇高的美學
五、審美語境:靈魂維度的價值與意義
第六節 《湘西秘史》:歷史與時代撞擊下的民族志
一、湘西女性:氏族遺風與封建宗法的承受者
二、湘西原始風俗的真實寫照
第三章 新時期以來瑤族文學的審美生成
第一節 江華瑤族文學發展慨況
第二節 主流價值浸潤下瑤文化的野性生命力
第三節 瑤族文學的外化與催生
一、歷史視野下的瑤族文學
二、葉蔚林文學中的瑤族基因
三、古華作品中的瑤文化元素
第四節 葉蔚林、古華對江華瑤族文學的影響
一、瑤文化題材的切入與詩意之境的營造
二、“中國套盒”:套盒敘述與瑤文化的透視
第五節 江華瑤族作家群:民族文學的新亮點
一、作家群的孵化與民族文學的厚土
二、知名民族作家的群體性湧現與地域性風格的相對統一
三、地域文學的文化身份與普適性的文學理想
第六節 江華瑤族文學的精神資源
一、江華瑤族神話的敘述結構
二、瑤族神話、傳說和宗教儀式的書寫
三、度戒:身份的追尋與信仰的力量
第七節 江華瑤族文學的審美特質
一、鄉土文學的範疇與對尋根文學的超越
二、空間性的凝固與時間性的超越三、在記憶與思考的斷片中凝望
四、散文語言的直覺呈現
五、民族的精神詩性
六、生態審美視域中的自然生命
第八節 江華作家群的文化認同與身份建構
一、江華作家群的身份建構
二、瑤族傳統文化與國家想像
三、對民間傳統與口頭敘事的揚棄
第九節 江華瑤族文學的文化意向與確認方式
一、多元性與跨文化特徵
二、多元化的意蘊——參照系及其自我確認
三、詩意的闡釋——從文化意向到跨文化意
四、“共名”場景中的跨民族位置
第四章 黃愛平論:把瑤山泉封存在故園的酒壺裡
第一節 黃愛平詩歌的“家園”原型及其文化內涵
第二節 瑤族血液的象徵:符號與隱喻之根本
第三節 聚焦瑤鄉:深情歌吟中的故國想像
第四節 民族風格的形成與古典語境的重塑
第五節 詩歌範式的開拓
第六節 《邊緣之水》:心靈的厚重與輕盈
第七節 懷念父親:充滿深情的文化眷戀
一、《五月懷想》——甜蜜憂傷的追憶之旅
二、《遙遠年代的紋理》——揮之不去的故土情
三、《回家》——艱辛的生命體驗
第八節 瑤山:永遠的精神歸途
第五章 李祥紅論:傳統神話的皈依與現代詩歌的轉型
第一節 中國新詩的轉型與瑤文化的民歌傳統
第二節 瑤寨習俗的詩歌母題與詩人創作的審美個性
一、民俗書寫與文化尋根
二、《姨婆》:傳統與反傳統的巧妙統一
第三節 瑤族神話的想像詩學
一、民族基因的滲透與精神守望的回饋
二、復調:想像的本體特徵與審美效果
第四節 世界神話視界中的《盤王的傳說》
一、神話的歷史還原
二、神話傳說的現實隱喻
三、史前神話人物的現代性還原
四、地域書寫與民族代言
第六章 陳茂智論:瑤族夢想的追尋與傳統文化的承繼
第一節 鄉土背景:徘徊於幽暗與澄明之境
第二節 漢語敘事和民族想像的弔詭
第三節 《歸隱者》:逍遙與拯救
一、追尋“另一個世界”的歸隱者
二、族裔血脈中現代文化人格的建構
三、儒釋道的合體
四、荒原意識與靈魂救贖
五、病:現代社會的隱喻
第四節 隱憂意識與濟世情懷的深度表達
一、香草溪:家園的堅守與失落
二、歸隱:精神的安撫與拯救三、詩意棲息:審美價值的凸顯
第五節 反諷:救贖與被救贖的四重奏
第六節 《姐姐的園》:體制圍城與愛情寓言
一、鄉村身份與城市的“他者”
二、被遺忘的典型
三、身份標籤的悲劇性誤讀
四、從敘述到意境:與未來讀者對話的預置
五、國民性批判的承續
第七節 回望與探索:燭照現實的微光與亮色
第七章 帕男論:民間敘事傳統與村落文化共同體建構
第一節 一個瑤人的文化聖經
一、在水鄉和高原間穿行的寫作信仰
二、文字風格的互滲:在報人與詩人之間的轉換
三、“文革”前失學,“文革”後成長:冷峻筆墨的形成
四、“夜宴”:人類普遍的精神鏡像與原型
第二節 精神故鄉的遷徙——從瑤族到彝族
第三節 天地之孕:跨文化的底層敘事
第四節 信仰之路:跨身份的多元思考
第五節 升華之路:跨境的詩歌與比較
第八章 周龍江論:散文世界的瑤人經驗與文學情緒
第一節 彰顯瑤鄉特色的真摯吟唱
一、從歷史巨觀到性情微觀:作家把握世界方式的轉型
二、靈魂之痛:底層生存者的溫情與關切
第二節 瑤鄉世界裡的審美意蘊
一、性情書寫:古典詩意的審美避風港
二、生命書寫:回溯和重鑄
第三節 純真與博大的情感投射
第四節 《靜靜地向你走來》:人與自然的詩意達成
一、生態審美視域中的自然生命
二、美學意蘊的畫境與精神維度的田園
第五節 《瀟水》:血管澎湃著瑤山的濤聲
一、寓意豐富的審美意象
二、獨具匠心的詩性語言
第九章 金錦雲論:古典詩學與精神原鄉的重建
第一節 瑤鄉情結與精神家園
一、普適性的鄉土原型
二、江華:作為開放性藝術世界的故鄉
第二節 現代詩歌直覺與古典詩學的皈依
一、古典詩學的皈依
二、古典詩學融入現代詩歌直覺
三、“宏大抒情”的新維度
第三節 用聲音打開文學的場域
一、內在節奏的生成
二、場景與意象的樂感疊加
第十章 眾聲喧譁:江華作家群的文化自覺
第一節 周生來:找尋遠去的鄉愁
一、瑤族文化的守望者
二、喚醒沉睡的集體記憶
第二節 潘雁飛:瑤族文化的審美闡釋者
一、堅韌的心路歷程二、探尋瑤族的文化印記
第三節 魏佳敏:鍍亮瑤寨的精神之燈
一、瑤文化的尋根情結
二、母地照亮了心靈屋宇
第四節 瑤人:流浪的宿命
一、血液里的漂泊
二、第三種孤獨
第五節 東皮:孤芳自賞者
一、祝福的字母與強大的安靜
二、瑤族詩人的獨特性
第六節 陸萌:網路文學的試水者
一、帶著愛去週遊世界
二、網路文學的營養價值
小結
第十一章 民族文學的精神原點與生命尋根
第一節 尋找民族文學的精神原點
第二節 消費時代下江華作家群的挑戰與使命
第三節 重視江華體驗的感性質地
第四節 追求江華體驗的普適價值
結語:風中的夢想與生命的滋養
參考文獻
總跋:陽光多燦爛,生命就有多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