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白釉紅彩竹紋小瓷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白釉紅彩竹紋小瓷瓶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民國
- 類別:瓷器
- 材質:瓷
- 藏品編號:50755
- 質量範圍:0.01-1kg
- 文物級別:一般
- 文物來源:移交
- 完殘程度:基本完整
- 入藏時間:1949年10月1日-1965年
- 規格尺寸:高7.9口徑1.5(cm)
民國白釉紅彩竹紋小瓷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民國白釉紅彩竹紋小瓷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另外,乾隆朝還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內壁及底足內施綠彩,俗稱“綠里綠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國。乾隆朝的“綠里綠底”極淺淡,迎光側看釉面有極細小的皺紋,像微風吹過平靜的湖面而形成的細波。綠彩附著在白釉上非常緊密,幾乎沒有爆釉現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見紋飾有山水、嬰戲、九桃、瓜蝶、百鹿、花鳥、仕女...
釉:白釉,黑釉,綠釉,醬釉。型:常見器型有碗,盤,瓶,罐,爐,枕,壺等。工:定窯採用覆燒法,這能提高產量,也能節約大量燃料,但由於這種工藝導致器物口沿無釉:燒成後盤碗形成“芒口”而影響外觀,導致定窯最終逐漸走向了衰亡。紋:花紋千姿百態,有用刀刻成的劃花,用針剔成的繡花,還有因釉下垂而...
這種瓶的造型定型於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北宋時期 玉壺春瓶的造型定型於北宋時期,在當時是一種裝酒的實用器具,後來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陳設瓷,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玉壺春瓶的基本造型是由左右兩個對稱的“S”形構成,線條優美柔和。元代玉壺春瓶承襲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
清朝晚期的光緒以及民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製造的瓷質鼻煙壺已不太講究,釉面白但不柔和,古玩行稱為“傻白釉”畫法也是以晚清風格為主,畫風草草,精品不多。光緒至民國間,北京出現了仿乾隆內廷製作的料質琺瑯彩煙壺,足部也落有乾降年款,或落古月軒款,雖皆為名家高下繪製,但胎、彩、款識顯然不如前朝...
器物多為白釉,造型主要是碗,另有枕、雙耳罐以及馬、牛、雞、蛙小件瓷塑動物等,應為宋金時期產品。1954年江蘇省文管會在蕭縣白土鎮窯址徵集到一件白瓷瓶,瓶身刻“白土鎮窯戶趙順謹施到慈氏花瓶一對供養本鎮南寺時皇統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字樣,說明蕭縣窯的下限應為金代。皇統元年為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
受復古風氣的影響,宋代瓷器大量出現螭紋裝飾紋樣。宋定窯以印花、劃花手法在瓷盤、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裝飾螭紋。元末景德鎮窯有釉里紅塑貼螭紋高足杯等名品。明清瓷器上的螭紋有蟠螭、團螭、雙螭等多種形態,表現手法多為繪畫,偶有塑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紅螭瓶,以一條蟠螭盤繞白瓶頸肩處,紅白...
2007年3月15日,在蓬萊水城古建復原工程中,蓬萊水城南營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金代白釉瓜棱瓷罐。該罐高8.7厘米,口徑8.3厘米,底徑6.2厘米,通體施白釉,施釉不到底,露出灰褐色圈足,圓唇,短頸,口沿外侈,從口沿衝口處可看出胎土為白胎,腹部由9瓣瓜棱組成,上有金黃色細小開片紋飾。 專家考證,該罐燒...
鳳鳥紋“戈”提梁銅卣 /030獸面紋“癸”提梁卣 /031 第四單元 楚人入湘 蹄足蟠虺紋銅鼎 / 蟠虺紋銅簠 /033雙色銅劍 /034 “楚公”銅戈 /035 第五單元 北人南遷 “上郡武”銅矛 /037里耶秦簡 /038 青釉模印貼花人物紋壺 /039 第六單元 江西填湖廣 民國湘潭《中湘賓氏五修族譜》/040雕花梳妝檯 ...
蓋盅是清末時期流行的茶具,由蓋、盅、水底二部分組成,講究的淺絳彩蓋盅三者上都有繪畫。淺絳彩瓷器物有一些典型的特點:⑴光緒年之前,方形及棱形的器物(包括瓷片)多為“米湯釉”。⑵多數器物胎都較厚,白釉白度普遍不高,名家所制者有時釉會細滑、潔白一些。⑶除瓷片等需要鑲嵌的器物外,絕大部分彩器口沿...
白釉藍彩瓷碗(唐)獸面五足三彩盤(唐)白瓷塔式罐(唐)雙鸞銜綬銅鏡(唐)青花雲龍紋玉壺春瓷瓶(明)周宗武聖旨(清。局部)“清真無二”木匾(清)抗戰紀念章 抗美援朝紀念章 識字學習畢業證書 結婚證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右一)視察董天知故居 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文彬(左二)在大師姑城遺址視察指導考古發掘工作 國家...
民國五年(1916年)4月,天津博物院籌備處成立。 天津博物院籌備處人員合影 民國七年(1918年)6月1日,正式...白釉龍柄聯腹傳瓶,天津博物館藏,隋代,雙腹相連,兩側各塑一條龍形柄,釉色勻淨,白度較高,代表了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