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社會救災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為中心的考察

民國時期社會救災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為中心的考察

《民國時期社會救災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為中心的考察》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武艷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時期社會救災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為中心的考察
  • 作者:武艷敏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3419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叢書·民國時期社會救災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為中心的考察》在對以往學術史梳理和回顧的基礎上,抓住目前研究薄弱但意義又非常大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救災問題,借鑑公民社會理論和現代化理論,運用多學科交叉分析的方法,在概述河南災況、災因、影響以及對救災行政機構梳理的基礎上,對社會救災的基本程式、措施、救災資金的來源和分配、救災物資的運輸和救災信息的傳遞、救災的獎懲和監督、制約救災成效的要素進行了全方位整體性地透視和考察,以期揭示國民政府救災機制的運作過程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並客觀展示政府與民間如何應對災荒、二者之間的關係怎樣、社會應對災荒的能力、該時段的救災與傳統相比有何變化,同時為今天的救災工作提供傳統智慧和歷史借鑑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圖書目錄

緒言
一 題義界定與研究意義
二 所在領域研究現狀
三 現有研究的不足與研究目標、思路
第一章 河南災荒概況及救災機關之組織沿革
第一節 連年的災荒
一 災荒一斑
二 災荒的成因
三 災害的自然、社會影響
第二節 救災機構組織沿革
一 中央救災機構
二 地方救災機構
第二章 救災的基本程式與措施
第一節 救災的基本程式與相關費用
一 救災的基本程式
二 執行救災程式之有關人員的費用
第二節 災荒的應對措施
一 臨災治標
二 災後補救
第三節 災荒的減防措施
一 改良社會條件
二 改良自然條件
第三章 民國時期救災資金的來源和分配
第一節 救災資金的來源
一 社會慈善機關團體的捐募
二 中央及各級政府的資金撥補
三 小結
第二節 救災資金的分配
一 救災資金的分配標準
二 救災資金分配中存在的問題
三 小結
第四章 救災物資的運輸與救災信息的傳遞
第一節 救災物資及災民的運輸
一 賑運物品的免費免稅申請程式
二 賑運物品的運費標準及實施
三 災民移(遣)送的費用及程式
四 運輸中的問題
第二節 救災信息的傳遞
一 國民政府對救災信息傳遞的規定
二 對救災信息傳遞的考察
三 信息傳遞中的問題
第五章 救災的獎懲與監督
第一節 救災的獎懲
一 救災獎勵的制度規定與實施
二 救災懲罰的制度規定及實施
第二節 救災的監督
一 監督的方式
二 監督的實效
第六章 制約河南救災成效的要素
第一節 救災環境的影響
一 戰爭與救災
二 土匪與救災
三 政局與救災
第二節 救災資金的掣肘
一 經費與防災減災設施的興建
二 資金與臨災救助
第三節 辦賑人員的狀況
一 中央辦賑人員概況
二 地方基層辦賑人員概況
三 時人心目中合格辦賑人員的形象
結束語
附錄
附錄Ⅰ 國民政府時期(1927-1937)頒布的與防災、救災有關的主要法規
附錄Ⅱ 河南省各縣災荒及救濟狀況統計表
附錄Ⅲ 河南省各縣水利狀況統計表
附錄Ⅳ 河南省各縣交通通信運輸狀況統計表
參考文獻
學術索引
後記

作者簡介

 武艷敏,河南開封人,歷史學博士,現為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2006年分別獲得河南大學、復旦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社會史,尤其致力於民國災荒史、救災史研究。主編有《當今社會觀念透視》,參編《河南與近現代中國研究》、《青少年三理問題研究》等學術著作7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救災機制研究》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救災研究》1項、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支持項目《近代河南災荒史》1項、河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社會救災研究》1項和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2項以及多項廳(校)級項目,作為主要參加人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5項;在《史學月刊》、《四川大學學報》、《鄭州大學學報》等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部分論文被EI收錄和《新華文摘》轉載;科研成果曾多次獲省廳級獎。獲“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畫”資助、“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等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