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等地。由於棲息地遭破壞和人為捕殺等原因,毛鼻袋熊已經瀕臨滅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鼻袋熊
- 拉丁學名:Lasiorhinus Krefftii
- 界:動物界
- 門:索脊動物門
- 綱:哺乳綱
- 目:有袋目
- 科:袋熊科
- 屬:毛鼻袋熊屬
- 分布區域:澳大利亞
形態與分布,生活習性,保育情況,
形態與分布
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體重約25-28公斤,體長95-105厘米,尾長可達5.5厘米,因而形成某矮胖的體型,四肢粗短,前肢的趾頭長,趾甲堅硬,常用以在地面挖洞築巢,頭有咖啡色毛茸被覆,體毛長,呈絹毛狀,外耳長,其尖有白色長毛。生長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Queensland)東部地區約15.5 平方公里的森林地上,根據2001年的調查,該地僅有100個的巢,約70-80隻的毛鼻袋在使用,數量甚為稀少。毛鼻袋熊的分布區有些地方與袋熊(袋熊產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重疊,但毛鼻袋熊體型比袋熊小(袋熊體長70-120厘米,體重15-35公斤)。它的毛也比袋熊柔軟、光亮、細膩。
生活習性
挖掘深而長的洞(有時達30米長)居住,洞末端鋪上草。白天在洞中休息,夜間出來吃草及其它植被。在山區或岩石地區的毛鼻袋熊挖的洞較淺,有時它們也在岩縫間作窩。多棲息于山丘斜坡,水豐的山崖及岩石問,以前腳掘洞,後腳撥土築巢,其巢多有一個小孩大小.夜行性,但偶爾也曾在白天覓食,食物主要為地下莖及草根,青草及樹皮有時亦可當做食物。
它獨居生活,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到一起,但交配後不久,雌獸就把雄獸趕跑。
保育情況
【瀕危原因】
一,棲息地被破壞。軟毛袋熊的棲息地為森林區,少量的砍伐活動讓其棲息地自然遭受破壞,使其數量減少;
二,棲息地有小規模火山爆發,影響其生育及繁殖後代;
【保育方法】
一,澳大利亞政府已在其主要的棲息地,設立國家公園。
二,注意其食物的來源,其棲息地樹木及草本植物的維護及管理應特別注意使其食物不缺乏,族群方可獲適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