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麓鐘

毛麓鐘派名毛貽訓,學名紹芳,字麓鐘,號雲閣,生於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農曆十月二十四日。祖居韶山沖東茅塘屋場。祖父毛蘭芳與毛澤東的曾祖父毛祖人(四端)系嫡堂兄弟,是以讀書而振家聲的著名士紳,在滿清曾任過幾縣的縣丞,既有文才,又善於辭令訴訟,鄉間凡遇有重大事項皆請其到場加以排解。父親毛鼎臣有5個兒子,毛福生居長,毛麓鐘排行老二,還有壽生、喜生、全生。毛麓鐘就是生長在這個三世同堂的大家庭里。他從小在祖父的嚴格教育和影響下,生活勤儉樸素,學習刻苦自勵,終於在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應考經柯學使甄拔補人郡庠”。科舉時代稱府學為“郡庠”,也就是說毛麓鐘是長沙府學秀才。青年時代的毛麓鐘,為了乾一番大事業,視國為家,四處漂流,“初應江南提督沈茂勝之聘,以其文才襄辦軍務:繼走武陵,為參軍何梅嶺之書記。”甲午戰爭後,因不滿清朝政府喪權辱國、腐敗無能,憤然辭職回鄉,不問政事,閉門隱居,並自稱“韶山小隱人”。

基本介紹

  • 本名:毛麓鐘
  • 別稱:毛貽訓
  • 字號:字麓鐘,號雲閣
  • 所處時代:民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韶山沖東茅塘屋場
  • 出生時間:1866年
相關介紹,與毛澤東的師生情,

相關介紹

隨著時局的變化,特別是“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出於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痛定思痛,毛麓鐘的思想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對滿清政府的憤慨轉而反抗,由主張君主立憲的改良政治態度轉而贊成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他還主張廢科舉,興學堂,開辦新學,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堅船利炮,富國強兵,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思想。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政治主張,他聯絡地方紳士在韶山興辦學校,開啟民智。
1909年,毛麓鐘,韶山毛氏家族中唯一的長沙府學秀才,在韶山東茅塘開辦了一所中西合璧式的私塾,招收韶山沖毛姓族人中文化程度較高的青少年入學。私塾設在東茅塘的面山樓,一共只有十多個學生,但大都是韶山農家子弟中的佼佼者。

與毛澤東的師生情

毛麓鐘與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是未出五服的堂兄弟,並且家庭關係十分密切。毛澤東的父母對毛麓鐘這位有府學秀才功名的族兄,素來十分敬重。毛澤東初發蒙時,偶有調皮搗蛋、學習不肯用功,他們就常拿這位堂伯作榜樣,來教訓兒子,指望他能像堂伯那樣專心攻讀,將來學有所成。
由於受父母的影響,毛澤東自幼便格外敬畏毛麓鐘。每逢年關,在官衙做幕僚、謀士的毛麓鐘回鄉,父親帶著他去拜見這位堂伯時,毛澤東總是躲在爹爹的身後,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這個穿長袍馬褂、頗有威儀的長輩。在他那幼小的心田裡,最初的奮鬥目標是——學堂伯的樣子,長大做一個有知識而受人敬重的人。
1910年春,毛澤東便到毛麓鐘家裡讀書了。1967年,毛澤東巡視大江南北到長沙時,曾說:“過去我們韶山只有一個秀才,就是戈楷[毛澤普]的父親。這個秀才是我小時候的塾師哩!”這指的就是毛麓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