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馬齒莧(毛馬齒覽)

毛馬齒莧

毛馬齒覽一般指本詞條

毛馬齒莧(學名:Portulaca pilosa L.)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密叢生,鋪散,多分枝;葉互生,葉片近圓柱狀線形或鑽狀狹披針形,腋內有長疏柔毛,莖上部較密;花無梗葉狀總苞片,密被長柔毛;萼片長圓形,紅紫色,寬倒卵形,先端鈍或微凹,基部連合,雄蕊花絲紅色,分離,花柱短;蒴果卵球形,蠟黃色,蓋裂;種子深褐黑色,被小瘤;花果期5-8月。毛馬齒莧葉腋內有長柔毛,故得名。

毛馬齒莧產於中國華東、華南等地區,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熱帶美洲也有分布。毛馬齒莧喜光不耐陰、不耐水濕、耐瘠,適應能力極強,多生長於海岸沙荒地,也能在基岩海岸的石縫中生長,耐鹽霧能力極強。毛馬齒莧一般以播種和扦插繁殖。

毛馬齒莧全草可供藥用,具清熱解毒、消炎利尿的功效。毛馬齒莧的莖葉可食用,營養豐富。毛馬齒莧葉肉質可愛,花鮮艷動人,具有觀賞價值,是海岸沙地綠化的優良植物。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播種繁殖,扦插育苗,栽培技術,肥水管理,雜草防除,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觀賞,藥用,生態,

植物學史

因其葉腋內以及莖上部長有白色柔毛而得名。因其花朵在清晨、傍晚及晚間閉合,白天見太陽而開,與大花馬齒莧在海南常被人們統稱作“太陽花”。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20厘米。莖密叢生,鋪散,多分枝。葉互生,葉片近圓柱狀線形或鑽狀狹披針形,長1-2厘米,寬1-4毫米,腋內有長疏柔毛,莖上部較密。花直徑約2厘米,無梗,圍以6-9片輪生葉,密生長柔毛;萼片長圓形,漸尖或急尖;花瓣5,膜質,紅紫色,寬倒卵形,頂端鈍或微凹,基部合生;雄蕊20-30,花絲洋紅色,基部不連合;花柱短,柱頭3-6裂。蒴果卵球形,蠟黃色,有光澤,蓋裂;種子小,深褐黑色,有小瘤體。花、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邊沙地及開闊地,性耐旱,喜陽光。原寒組嘗道產地屬熱帶亞熱帶地區,生長適應溫度10-38℃。極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各種土壤均能適應,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好。

分布範圍

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非洲南部、亞洲、大洋洲有引種種植。在中國福建(廈門)、台灣、仔雄滲廣東(陸豐)、海南、西沙群島、廣西、雲南(南部)等地有引種種植。
原產地:美國(阿拉巴馬州、亞利桑那州、阿肯色州、佛羅里達州、夏威夷、堪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辣重翻嫌西比州、密蘇里州、新墨西哥州、北卡羅來納州、俄克拉荷馬州、南卡羅來納州、田納西州、德克薩斯州)、巴哈馬、貝里斯、玻利維亞、巴西(北部、東北部、中西部)、開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喬治亞、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組提乘宏都拉斯、牙買加、背風群島、墨西哥(太平洋群島、中部、墨西哥灣、東北部、西北部、東南部、西南部)、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波多黎各、西南加勒比、特立尼達-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委內瑞拉(大陸、安的列斯群島)、向風群島。
引入地: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爪哇島、小巽他島、、蘇拉威西島、蘇門答臘島)、波札那、卡羅琳島、中國、澳大利亞(聖誕島、新南威爾斯、北領地、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斐濟、吉爾伯特島、喀山雷托島、寮國、馬來西亞、馬魯古、緬甸、新喀里多尼亞、紐幾內亞、南非(北部省份)、小笠原諸島、巴基斯坦、菲律賓、羅得里格斯島、留尼旺島、薩摩亞、沙烏地阿拉伯、坦尚尼亞、泰國、托克勞和馬尼希基、湯加、越南。
疑似地:蘇利南。
毛馬齒莧
毛馬齒莧分布圖(綠色:原產地,紫色:引入地,橙色:疑似地)

生長習性

在中國海南地區全年能正常生長,無越冬死亡現象,多年生。喜歡光照充足環境,花朵見陽光而開放,傍晚及陰天閉合。遮蔭條件下,莖葉瘦弱,生長緩慢,呈現不耐陰生長的習性。耐乾旱可能是與其莖葉肉質的特點以及葉片的形態特徵有關,遇乾旱脅迫時,葉片收攏,呈淺紅紫色,葉片微皺縮,能耐1個月以上的乾旱脅迫環境;生命力頑強,整株拔起,置烈日下曝曬1天后,仍能栽種成活。物種自保天性突出,在生長環境不適,將要死亡的情況下,能迅速開花結實形成種子,使生命得以延續。
毛馬齒莧生長快速,多分枝,自然生成圓盤狀。紅紫色小花著生於主枝及分枝莖頂端,在中國海南地區花期為每年3月下旬至12月。花朵當天盛開當天凋謝,謝花後12天左右蒴果成熟,蒴果內每果含種子70-120 粒,種子無休眠,在合適的條件下即可萌芽生長。毛馬齒莧自播繁殖能力很強,扦插苗成活後,分枝生長至10厘米左右便能開花結果;直播苗生長1 個月即可進入開花期,花蕾不斷從莖頂端萌發,花朵陸續開放,有時一枝兩花同時盛開,花蕾期5-7天。蒴果成熟後從果中部蓋裂成兩半,種子撒落於植株四周,或借風借水流飄到更遠處。毛馬齒莧生頸甩長迅速,種子繁多,蒴果成熟快,從開花至蒴果成熟僅需十幾天。果實成熟後自然蓋裂,種子撒落於地,自播能力很強,但其種子的自然萌芽率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其快速繁衍。

繁殖方法

毛馬齒莧一般以播種和扦插繁殖。
毛馬齒莧種子微小,發芽後,幼苗細弱,抗逆性較差,一般不建議在大田大面積無保護直播。快速繁殖育苗分為2個階段進行:一是播種繁殖;二是扦插育苗。先進行漿熱嘗種子直播播狼體整種,快繁插穗,然後再采插穗扦插育苗。扦插苗根系長至足夠壯實,新抽生的分枝長2-3厘米即可栽種。

播種繁殖

播種時間在春、夏、秋季,氣溫高於25℃時進行。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翻土、破碎、平整,起高15厘米、寬1.5米的壟作為苗床。播種前,先緩慢澆水澆透苗床,儘量保持苗床表土平整,防止種子隨水流聚集在低洼處。毛馬齒莧種子微小,播種時直接播撒種子地苗床表面,可以不用覆土。播種時先浸種24小時後,與砂土混勻後撒播,也可以不浸種用砂土與種子混均後直接撒播。播種後再細水澆水1次,使種子與土壤結合,然後用遮陽網或茅草覆蓋防曬保濕,勤澆水保持苗床濕潤。播種後2-3天出苗,及時揭開遮陽網或茅草,防止生長不良。由於毛馬齒莧幼苗極其細弱,幼苗期澆水應少量多次,使用噴霧器噴水或細水浸灌,如果白天太陽猛烈要覆蓋遮陽網,減緩土壤水分蒸發。
毛馬齒莧種子出苗後15天,生長緩慢,幼苗脆弱,應細心照料。15天后進入快速生長期,此時期開始萌發分枝,1個月後長至約10厘米高時,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進入花果期。

扦插育苗

毛馬齒莧屬於扦插易成活植物,老莖、嫩莖、葉均可扦插成活,莖段扦插成活率高,可高達95%以上。扦插時間一般在春、夏、秋3季,海南除冬季1月低溫階段不適宜外,全年均可進行。
扦插時選用大小合適的育苗盤,盤穴口徑約4.5厘米,高約5厘米。育苗基質採用沙土、椰糠、泥碳土按2∶1∶1的比例混合,裝滿填平育苗盤。採摘毛馬齒莧莖段作為插穗,老莖、嫩莖帶葉或不帶葉均可,插穗長約5厘米即可。插穗扦插入土2厘米左右,澆足水,保持基質濕潤,5-8天后即生根成活。毛馬齒莧扦插後管理較耐粗放,遮蔭不遮蔭均可,每天澆水1次保持基質不乾,扦插成活率高。待扦插苗根長滿育苗盤穴,新分枝長2-3厘米時,即可進行移栽。

栽培技術

毛馬齒莧作為盆景觀賞,建議採用播種多株密栽,觀賞其花和葉。作為花境植物和果園人工生草草種栽培,採用扦插苗移栽,栽培密度20厘米×20厘米。栽種前先翻土,翻土深15厘米左右,破碎、平整土地,清除地面雜草,按密度要求將扦插苗移栽於地塊,澆足定根水,進入正常養護管理。

肥水管理

毛馬齒莧耐乾旱,較耐水澇,水分管理可較粗放。澆水視天氣而定,遇久旱無雨葉片呈皺縮狀時,需及時澆水,平時澆水採取“不乾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在不過分乾旱的情況下,可任其自然生長。毛馬齒莧根系能忍耐15天以上積水浸泡,但葉在水淹的情況下容易腐爛。如果積水淹沒全株,需及時排澇,否則處於水下的葉片以及嫩莖容易發生腐爛,影響生長。
毛馬齒莧缺乏營養時,莖葉小、節間短、生長緩慢,栽種時應施足有機肥,在苗期補充濃度為0.3-0.5%複合肥液體肥,每隔7天淋施1次。

雜草防除

栽種前期,毛馬齒莧生長尚未形成連片狀覆蓋於地面,抑制雜草生長的能力較差,生長的雜草可採用人工防除,也可以噴施選擇性除草劑除草。若作為果園人工生草,還可以利用割草機械,割草高度10厘米,可達到抑制雜草生長而不影響毛馬齒莧生長的目的。

病蟲防治

毛馬齒莧病蟲害很少,目前只發現盲蝽危害和滋生少量粉蚧,盲蝽及粉蚧均為刺吸式口器害蟲,危害表現在吸食植株莖葉的汁液,使毛馬齒莧失綠變色,生長不良。
盲蝽可在若蟲期防治,噴施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倍液、10%吡蟲啉15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等。介殼蟲同樣需在若蟲期防治,在其分泌蠟粉形成介殼之前,噴灑2.5%敵殺死或2.5%功夫乳油或20%滅掃利乳油、20%速滅殺丁乳油3000-4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50%馬拉硫磷或殺螟松或稻奉散乳油1000倍液;對已開始分泌蠟粉的介殼蟲若蟲,可在上述藥劑添加0.3-0.5%柴油乳劑,以提高防治效果。

主要價值

觀賞

毛馬齒莧莖葉肉質光潔,全株翠綠色。花朵紅紫色,小巧可愛,不但開花多,而且花期長。可以多株密植於花盆,作為盆花擺在家庭陽台上,或擺在街心空地、廣場等作為盆景觀賞,或成片種植,作為公園、道路、住宅小區花境,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其植株低矮、莖葉光潔、花色可人、易種養成活、抗逆性強等特點,可開發用作園林綠化、鞏固堤坡、花園花境、果園生草等,有較好的套用前景。

藥用

毛馬齒莧全草可供藥用,具清熱解毒、消炎利尿的功效。毛馬齒莧的莖葉可食用,營養豐富。中國廣東用作刀傷藥,將葉搗爛貼傷處。

生態

毛馬齒莧植株低矮、喜陽光、耐乾旱、抗逆性強,生長繁殖速度快,而不與果樹爭光搶肥,不妨礙田間勞作,適合作為南方果園人工生草的草種,栽種於果園中。果園生草具有保護果園生態環境、改善果園土壤質地、提高果品品質等多種作用。
疑似地:蘇利南。
毛馬齒莧(毛馬齒覽)
毛馬齒莧分布圖(綠色:原產地,紫色:引入地,橙色:疑似地)

生長習性

在中國海南地區全年能正常生長,無越冬死亡現象,多年生。喜歡光照充足環境,花朵見陽光而開放,傍晚及陰天閉合。遮蔭條件下,莖葉瘦弱,生長緩慢,呈現不耐陰生長的習性。耐乾旱可能是與其莖葉肉質的特點以及葉片的形態特徵有關,遇乾旱脅迫時,葉片收攏,呈淺紅紫色,葉片微皺縮,能耐1個月以上的乾旱脅迫環境;生命力頑強,整株拔起,置烈日下曝曬1天后,仍能栽種成活。物種自保天性突出,在生長環境不適,將要死亡的情況下,能迅速開花結實形成種子,使生命得以延續。
毛馬齒莧生長快速,多分枝,自然生成圓盤狀。紅紫色小花著生於主枝及分枝莖頂端,在中國海南地區花期為每年3月下旬至12月。花朵當天盛開當天凋謝,謝花後12天左右蒴果成熟,蒴果內每果含種子70-120 粒,種子無休眠,在合適的條件下即可萌芽生長。毛馬齒莧自播繁殖能力很強,扦插苗成活後,分枝生長至10厘米左右便能開花結果;直播苗生長1 個月即可進入開花期,花蕾不斷從莖頂端萌發,花朵陸續開放,有時一枝兩花同時盛開,花蕾期5-7天。蒴果成熟後從果中部蓋裂成兩半,種子撒落於植株四周,或借風借水流飄到更遠處。毛馬齒莧生長迅速,種子繁多,蒴果成熟快,從開花至蒴果成熟僅需十幾天。果實成熟後自然蓋裂,種子撒落於地,自播能力很強,但其種子的自然萌芽率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其快速繁衍。

繁殖方法

毛馬齒莧一般以播種和扦插繁殖。
毛馬齒莧種子微小,發芽後,幼苗細弱,抗逆性較差,一般不建議在大田大面積無保護直播。快速繁殖育苗分為2個階段進行:一是播種繁殖;二是扦插育苗。先進行種子直播播種,快繁插穗,然後再采插穗扦插育苗。扦插苗根系長至足夠壯實,新抽生的分枝長2-3厘米即可栽種。

播種繁殖

播種時間在春、夏、秋季,氣溫高於25℃時進行。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翻土、破碎、平整,起高15厘米、寬1.5米的壟作為苗床。播種前,先緩慢澆水澆透苗床,儘量保持苗床表土平整,防止種子隨水流聚集在低洼處。毛馬齒莧種子微小,播種時直接播撒種子地苗床表面,可以不用覆土。播種時先浸種24小時後,與砂土混勻後撒播,也可以不浸種用砂土與種子混均後直接撒播。播種後再細水澆水1次,使種子與土壤結合,然後用遮陽網或茅草覆蓋防曬保濕,勤澆水保持苗床濕潤。播種後2-3天出苗,及時揭開遮陽網或茅草,防止生長不良。由於毛馬齒莧幼苗極其細弱,幼苗期澆水應少量多次,使用噴霧器噴水或細水浸灌,如果白天太陽猛烈要覆蓋遮陽網,減緩土壤水分蒸發。
毛馬齒莧種子出苗後15天,生長緩慢,幼苗脆弱,應細心照料。15天后進入快速生長期,此時期開始萌發分枝,1個月後長至約10厘米高時,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進入花果期。

扦插育苗

毛馬齒莧屬於扦插易成活植物,老莖、嫩莖、葉均可扦插成活,莖段扦插成活率高,可高達95%以上。扦插時間一般在春、夏、秋3季,海南除冬季1月低溫階段不適宜外,全年均可進行。
扦插時選用大小合適的育苗盤,盤穴口徑約4.5厘米,高約5厘米。育苗基質採用沙土、椰糠、泥碳土按2∶1∶1的比例混合,裝滿填平育苗盤。採摘毛馬齒莧莖段作為插穗,老莖、嫩莖帶葉或不帶葉均可,插穗長約5厘米即可。插穗扦插入土2厘米左右,澆足水,保持基質濕潤,5-8天后即生根成活。毛馬齒莧扦插後管理較耐粗放,遮蔭不遮蔭均可,每天澆水1次保持基質不乾,扦插成活率高。待扦插苗根長滿育苗盤穴,新分枝長2-3厘米時,即可進行移栽。

栽培技術

毛馬齒莧作為盆景觀賞,建議採用播種多株密栽,觀賞其花和葉。作為花境植物和果園人工生草草種栽培,採用扦插苗移栽,栽培密度20厘米×20厘米。栽種前先翻土,翻土深15厘米左右,破碎、平整土地,清除地面雜草,按密度要求將扦插苗移栽於地塊,澆足定根水,進入正常養護管理。

肥水管理

毛馬齒莧耐乾旱,較耐水澇,水分管理可較粗放。澆水視天氣而定,遇久旱無雨葉片呈皺縮狀時,需及時澆水,平時澆水採取“不乾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在不過分乾旱的情況下,可任其自然生長。毛馬齒莧根系能忍耐15天以上積水浸泡,但葉在水淹的情況下容易腐爛。如果積水淹沒全株,需及時排澇,否則處於水下的葉片以及嫩莖容易發生腐爛,影響生長。
毛馬齒莧缺乏營養時,莖葉小、節間短、生長緩慢,栽種時應施足有機肥,在苗期補充濃度為0.3-0.5%複合肥液體肥,每隔7天淋施1次。

雜草防除

栽種前期,毛馬齒莧生長尚未形成連片狀覆蓋於地面,抑制雜草生長的能力較差,生長的雜草可採用人工防除,也可以噴施選擇性除草劑除草。若作為果園人工生草,還可以利用割草機械,割草高度10厘米,可達到抑制雜草生長而不影響毛馬齒莧生長的目的。

病蟲防治

毛馬齒莧病蟲害很少,目前只發現盲蝽危害和滋生少量粉蚧,盲蝽及粉蚧均為刺吸式口器害蟲,危害表現在吸食植株莖葉的汁液,使毛馬齒莧失綠變色,生長不良。
盲蝽可在若蟲期防治,噴施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倍液、10%吡蟲啉15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等。介殼蟲同樣需在若蟲期防治,在其分泌蠟粉形成介殼之前,噴灑2.5%敵殺死或2.5%功夫乳油或20%滅掃利乳油、20%速滅殺丁乳油3000-4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50%馬拉硫磷或殺螟松或稻奉散乳油1000倍液;對已開始分泌蠟粉的介殼蟲若蟲,可在上述藥劑添加0.3-0.5%柴油乳劑,以提高防治效果。

主要價值

觀賞

毛馬齒莧莖葉肉質光潔,全株翠綠色。花朵紅紫色,小巧可愛,不但開花多,而且花期長。可以多株密植於花盆,作為盆花擺在家庭陽台上,或擺在街心空地、廣場等作為盆景觀賞,或成片種植,作為公園、道路、住宅小區花境,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其植株低矮、莖葉光潔、花色可人、易種養成活、抗逆性強等特點,可開發用作園林綠化、鞏固堤坡、花園花境、果園生草等,有較好的套用前景。

藥用

毛馬齒莧全草可供藥用,具清熱解毒、消炎利尿的功效。毛馬齒莧的莖葉可食用,營養豐富。中國廣東用作刀傷藥,將葉搗爛貼傷處。

生態

毛馬齒莧植株低矮、喜陽光、耐乾旱、抗逆性強,生長繁殖速度快,而不與果樹爭光搶肥,不妨礙田間勞作,適合作為南方果園人工生草的草種,栽種於果園中。果園生草具有保護果園生態環境、改善果園土壤質地、提高果品品質等多種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