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楊破腹病

毛白楊破腹病是一種植物病害,主要危害毛白楊,常見發病症狀為樹液不斷從傷口流出,逐漸變為紅褐色粘液。

基本介紹

  • 別名:毛白楊破腹病
  • 多發群體:毛白楊
  • 常見症狀:樹液不斷從傷口流出,逐漸變為紅褐色粘液
  • 病原:毛白楊破腹病是生理性病害
分布與危害,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毛白楊(Populus tomentosa)破腹病在山東、河南、河北、新疆及東北各地均有發生。山東一帶發生普遍,發病株率常達40%以上。破腹病嚴重影響林木生長和樹勢,並可導致蛀乾害蟲的侵害和枝幹病害大發生。同時,由於樹幹縱裂深達木質部,木材的利用率降低,破腹病是導致紅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受害嚴重時年輪之間易形成“脫圈”,影響出材率和工藝價值。

症狀

毛白楊破腹病主要發生在樹幹基部和中部,縱裂長度不一,自數厘米至數米,寬度1~3cm,露出木質部,裂縫初形成時,表現為機械傷。春季三月份樹木萌動後,逐漸產生癒合組織,但多數不能完全癒合。當樹液流動時,樹液不斷從傷口流出,逐漸變為紅褐色粘液,並有異臭。破腹病常常引起毛白楊紅心。

病原

。在冬季低溫條件下,當晝夜溫度急劇變化,溫差大時,樹幹外部比內部收縮得快,內部產生巨大應力,出現了力的不平衡變化。當這種應力超過組織強度時,就造成了一種撕裂現象(凍裂),俗稱“破肚子”。這種現象發生在已是裂縫的組織上時,裂縫就向內及上下延伸。毛白楊紅心病是由傷口直接誘發的一種生理病變,木質部變色是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的結果。

發生規律

在山東毛白楊破腹病的裂縫發生在12月中旬至1月份。主要集中在12月中下旬冬至前後,裂縫數占總數80%以上。1月份除產生裂縫外,主要是裂縫的延伸、加寬和加深,裂縫數占總數18%以上。一天之內,從傍晚到早晨氣溫低,容易產生凍裂。裂縫是低溫時溫度變化所造成。氣溫的下降強度,與裂縫的凍裂程度成正比。自2月至5月氣溫逐漸回升,癒合組織開始形成。由於早春乾燥,以致造成裂縫及皮孔處產生增寬、伸長及破裂現象。
裂縫產生的方向,大部分集中在樹幹的西南向及南向,部位在2m以下,前者占26.6%,後者為16.2%,西向為15.4%,東向為12.6%,東南方為11.4%,其餘各方向甚輕。由於南向、西南向所受的日照時間長,溫度變化大,當溫度驟然下降時,樹幹內、外部產生了力的不平衡變化,造成樹幹外部開裂。
樹木生長的立地條件,對該病害的發生有著不同的影響。陰坡土壤濕潤,受日照時間短,溫度變幅小,發病株率低,僅為15.6%。反之,陽坡發病株率高達63.1%。岩石露裸,土壤瘠薄的砂地,發病重,病株率為47.8%。土層深厚的林地,發病則輕,病株率為16%。
在純林條件下,林內溫度變幅比林外小得多,林內木不易受到低溫時溫度的突然變化而產生凍裂。林緣木因受外來溫度變化的影響而易發生凍裂,發病率也高。一般情況下,林內木病害率為2.8%,而林緣木則為14.3%。在林木密度方面,表現為稀林發病重,密林病輕。四旁零星林木,管理差的,受害率高。靠近水源及濕度大的地方,病害發生率低。
毛白楊紅心病:引起木質部紅變的因素很多。毛白楊植株的傷口是木質部變色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常是起源點。

防治方法

1、適地適樹的發展毛白楊。選擇土質較厚的林地植樹造林,營造適當密度的純林或混交林。山地造林應選擇陰坡或半陰坡,以減少溫度變動的幅度。
2、加強撫育管理,提高樹勢,增強植株的抗逆性。
3、冬季寒流到來之前樹幹塗白或包草防凍。
4、早春對傷口可用刀削平以利提早癒合。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並保護好樹幹,避免人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機械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