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財政學教程

比較財政學教程

《比較財政學教程》是2004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是張馨 。我國財政理論和實踐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而建立公共財政框架則成為財政改革的主旋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較財政學教程
  • 作者:張馨
  • 出版時間:2004年3月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ISBN:7-300-05184-7
  • 開本:18 開
  • 裝幀:平裝
  • 字 數:377千字
  • 書 號:F1583
  • 印次:2-1
內容簡介,章節目錄,

內容簡介

第二版前言
本書是國家教委“九五”教材《比較財政學教程》1997年版的修訂本。從1997年至今,7年時間過去了。在這期間,我國財政理論和實踐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典型的是公共財政論成為主流財政理論,而建立公共財政框架則成為財政改革的主旋律。這一背景,使得我國的比較財政研究又有了進一步發展,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樣,對本書初版進行修訂,刪除其過時的內容和觀點,以公共財政理論和實踐為基礎進行全面的更新和補充,以服務於我國財政改項凝台革,就既具有了必要性,也具備了相應的條朵影刪廈件。為此,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要求,經過一年左右的努力,筆者終於完成了對本書的全面修訂工作。
儘管如此,由於比較財政學畢竟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其學科體系和內容等仍然處於不成熟狀態中,兼之本人學識水準的局限性,本書的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顯然,這些都將由作者本人負責,並真誠地歡迎廣大同仁和讀者給予批評指正。此外,中西方財政的比較,其涉及面極為廣泛,內容也極為複雜,但作為教材,其篇幅又有限,所以,本書只能就中西雙方財政存在的最主要差異,進行簡單扼要的論述。如果由此而引起學生們在學習本課程上祝獄永的困難,在此表示歉意。

章節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比較對象:我國財政學與西方財政學 1)
第二節 影響因素: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 3)
第三節 根本差異:計畫型財政與市場型充備和財政 11)
第四節 比較安排:不同的技術處理 14)
第二章 基本理論比較 21)
第一節 財政定義:“國家分配”與“公共經濟” 21)
第二節 財政主體:階級國家與公共政府 33)
第三節 財政對象:社會產品分配與公共產品供應 36)
第四節 財政目的:國家需要與公共需要 41)
第五節 財政特性:強制無償與強制有償 43)
第六節 財政職能:財政職能與政府經濟任務 48)
第三章 財經關係比較 56)
第一節 財政與再生產:內在環節論與混合經濟論 56)
第二節 財政與生產:效益與效率祝應櫻灑 59)
第三節 財政與交換:計畫價格與市場價格 63)
第四節 財政與初次分配:是否決定初次分配 67)
第五節 財政與再分配:有無大規模再分配 70)
第六節 財政與效率和公平:有無涉及這一關係 75)
第七節 財政與消費:直接控制與間接影響 77)
第四章 支出理論比較 83)
第一節 支出原則:理論與技術的不同 83)
第二節 支出決策:有轎員贈無公共選擇論 89)
第三節 支出增長:不同的理論解釋 93)
第四節 支出分類:生產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 99)
第五節 支出分析:社會效益法與成本效益法 105)
第五章 支出制度比較 113)
第一節 經濟建設支出:主體支出與次要支出 113)
第二節 社會保障支出:單位保障與社會保障 121)
第三節 行政支出和國防支出:不同的支出內容 131)
第六章 收入基本比較 142)
第一節 收入目的:籌集建設資金與公共產品收費 142)
第二節 收入原則:計畫性原則與市場性原則 146)
第三節 收入分類:不同的基本分類標誌 151)
第四節 收入結構:不同的收入來源 154)
第五節 利潤上繳:不同的形式與內容 163)
第七章 稅收理論比較 171)
第一節 課稅依據:“國需說”與“交換說戀捆”  171)
第二節 稅收特徵:形式特徵之同異 174)
第三節 稅收分類:不同的分類標準 176)
第四節 稅收原則:不同的稅收原則 179)
第五節 最優稅制:不同的判斷標準 183)
第六節 稅負轉嫁:有無稅負轉嫁論 186)
第八章 稅收制度比較 193)
第一節 總體分析:不同的稅制結構 193)
第二節 流轉課稅:不同的稅制結構 200)
第三節 企業課稅:不同的企業稅制 203)
第四節 個人課稅:不同的個人課稅制度 209)
第五節 個人課稅:否定論與肯定論 213)
第六節 財產課稅:不同的財產稅制結構 217)
第九章 政府預算比較 226)
第一節 基本概念:“政府預算”與“國家預算” 226)
第二節 基本性質:計畫經濟性與市場經濟性 230)
第三節 預算原則:收支孰先 237)
第四節 預算原則:“平衡”還是“赤字” 241)
第五節 平衡口徑:公債是否列入預算收支 247)
第六節 編制方式:單一預算與複式預算 250)
第十章 國家公債比較 258)
第一節 公債內涵:公共債務與國家債務 258)
第二節 公債範疇:是否存在公債 261)
第三節 公債類型:建設型公債與間調型公債 265)
第四節 公債負擔:是否存在公債負擔 271)
第五節 公債效應:是否擠出市場投資 275)
第六節 公債制度:不同的具體規定 281)
第十一章 財政政策比較 287)
第一節 財政政策:概念含義 287)
第二節 財政政策:不同的政策目標 291)
第三節 財政政策:不同的收支工具 296)
第四節 財政政策:是否產生乘數效應 301)
第五節 財政政策:不同的政策類型 304)
第六節 公債政策:是否具有獨立性 309)
第七節 政策搭配:財政政策與公債政策 312)
第八節 政策搭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315)
第九節 政策搭配:公債政策與貨幣政策 320)
第十二章 財政體制比較 328)
第一節 體制核心:不同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328)
第二節 體制分析:不同的各級政府收入 335)
第三節 體制分析:不同的各級政府支出 341)
第四節 體制分析:轉移支付制度 347)
第五節 體制基礎:國家與國有(營)企業間的財政關係 351)
第六節 體制理論:原則論與多層公共產品論 354)
第二節 支出決策:有無公共選擇論 89)
第三節 支出增長:不同的理論解釋 93)
第四節 支出分類:生產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 99)
第五節 支出分析:社會效益法與成本效益法 105)
第五章 支出制度比較 113)
第一節 經濟建設支出:主體支出與次要支出 113)
第二節 社會保障支出:單位保障與社會保障 121)
第三節 行政支出和國防支出:不同的支出內容 131)
第六章 收入基本比較 142)
第一節 收入目的:籌集建設資金與公共產品收費 142)
第二節 收入原則:計畫性原則與市場性原則 146)
第三節 收入分類:不同的基本分類標誌 151)
第四節 收入結構:不同的收入來源 154)
第五節 利潤上繳:不同的形式與內容 163)
第七章 稅收理論比較 171)
第一節 課稅依據:“國需說”與“交換說”  171)
第二節 稅收特徵:形式特徵之同異 174)
第三節 稅收分類:不同的分類標準 176)
第四節 稅收原則:不同的稅收原則 179)
第五節 最優稅制:不同的判斷標準 183)
第六節 稅負轉嫁:有無稅負轉嫁論 186)
第八章 稅收制度比較 193)
第一節 總體分析:不同的稅制結構 193)
第二節 流轉課稅:不同的稅制結構 200)
第三節 企業課稅:不同的企業稅制 203)
第四節 個人課稅:不同的個人課稅制度 209)
第五節 個人課稅:否定論與肯定論 213)
第六節 財產課稅:不同的財產稅制結構 217)
第九章 政府預算比較 226)
第一節 基本概念:“政府預算”與“國家預算” 226)
第二節 基本性質:計畫經濟性與市場經濟性 230)
第三節 預算原則:收支孰先 237)
第四節 預算原則:“平衡”還是“赤字” 241)
第五節 平衡口徑:公債是否列入預算收支 247)
第六節 編制方式:單一預算與複式預算 250)
第十章 國家公債比較 258)
第一節 公債內涵:公共債務與國家債務 258)
第二節 公債範疇:是否存在公債 261)
第三節 公債類型:建設型公債與間調型公債 265)
第四節 公債負擔:是否存在公債負擔 271)
第五節 公債效應:是否擠出市場投資 275)
第六節 公債制度:不同的具體規定 281)
第十一章 財政政策比較 287)
第一節 財政政策:概念含義 287)
第二節 財政政策:不同的政策目標 291)
第三節 財政政策:不同的收支工具 296)
第四節 財政政策:是否產生乘數效應 301)
第五節 財政政策:不同的政策類型 304)
第六節 公債政策:是否具有獨立性 309)
第七節 政策搭配:財政政策與公債政策 312)
第八節 政策搭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315)
第九節 政策搭配:公債政策與貨幣政策 320)
第十二章 財政體制比較 328)
第一節 體制核心:不同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328)
第二節 體制分析:不同的各級政府收入 335)
第三節 體制分析:不同的各級政府支出 341)
第四節 體制分析:轉移支付制度 347)
第五節 體制基礎:國家與國有(營)企業間的財政關係 351)
第六節 體制理論:原則論與多層公共產品論 35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