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詩學結構(比較詩學結構:中西文論研究的三種視角)

比較詩學結構

比較詩學結構:中西文論研究的三種視角一般指本詞條

本書是對中西方詩學較為系統的比較研究, 分為巨觀篇、微觀篇和結語三部分。巨觀篇集中討論了中西方詩學的巨觀結構;微觀篇探討中西方詩學的微觀構造,即中西方詩學的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系列具體理論,將柏拉圖和孔子的和諧詩論、浪漫派領袖華茲華斯和劉勰的文學創造論、現代主義和中國古代有關漢字與詩歌之勢的理論以及後現代主義和大乘佛教中觀派的解構理論等進行比較分析;結語部分對本書引介的內文化、跨文化和超文化視角進行了認真地理論反思。本書是自劉若愚以來,美國學界有關中國文學理論的一部影響深遠的著作。

基本介紹

  • 作者:蔡宗齊
  • 譯者:劉青海
  • ISBN:9787301197325
  • 頁數:288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5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中西文論研究的三種視角
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作者介紹

蔡宗齊,美國伊利諾大學中文系教授。

作品目錄

目 錄
宏 觀 篇
第一章 西方詩學趨向 ——從真理的角度論文學
一、 視文學為非真理或摹仿的真理的文學觀
二、 視文學為表現真理的文學觀
三、 視文學為本體真理的文學觀
四、 視文學為現象學真理的文學觀
五、 視文學為符號學真理的文學觀
六、 視文學為解構反真理的文學觀
第二章 中國詩學趨向 ——從和諧過程的角度論文學
一、 《尚書》的宗教文學觀
二、 《左傳》和《國語》的人文主義文學觀
三、 《毛詩序》的教諭性文學觀
四、 《文心雕龍》綜合全面的文學觀
五、 六朝兩種唯美文學觀
六、 唐宋新儒家的文學觀
七、 明清主要的文學觀念
第三章 中國早期的世界觀和文學觀
一、 以鬼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和宗教文學觀
二、 以禮為中心的世界觀和人文主義文學觀
三、 儒家世界觀和教諭性文學觀
四、 《繫辭傳》的“有機”世界觀和劉勰綜合全面的文學觀
第四章 中國詩學和西方詩學的內在系統性
一、 中西詩學系統中的共性關係
二、 中西詩學系統中的差異關係
三、 中西詩學系統所依賴的宇宙論範式
四、 中西詩學的特殊性和共性 微 觀 篇
第五章 和諧的詩學:柏拉圖和孔子論詩
一、 教育論:培養理智的和道德的和諧
二、 詩之用:利與害 三、 對詩的讚美:美與至善
四、 道德和審美的原則:內容和形式的單純性
五、 和諧的類型:縱向提升的理智和諧與橫向擴展的道德和諧
第六章 想像的詩學:華茲華斯和劉勰的文學創造論
一、 華茲華斯和劉勰論文學創造的四個階段
二、 華茲華斯論感性與超感性經驗的交織
三、 劉勰論感性與超感性經驗的互相生成
四、 華茲華斯的感性與超感性經驗交織模式和柏拉圖的岩洞寓言
五、 劉勰的感性與超感性經驗相生模式和莊子的庖丁寓言
第七章 “勢”的美學:費諾洛薩、龐德和中國批評家論漢字
一、 漢字在形態、句法和語源上呈現的自然勢能
二、 費諾洛薩和中國古代文字學
三、 漢字勢能在詩歌中的運用
四、 漢字勢能在書法中的表現
五、 中國傳統書法批評中的“勢”
六、 費諾洛薩的論文和龐德的動勢形象理論
七、 書寫文字、宇宙論和審美理想
第八章 解構的詩學:德希達和大乘佛教“中觀派”論語言與本體論
一、 辭彙和構句的解構:德希達的語詞遊戲與僧肇的語詞迷宮
二、 從解構語言到解構神學本體論:德希達的延異和僧肇的區分論
三、 德希達的雙階段否定與中觀的雙重否定
四、 解構的法則:德希達的“四重藥房”和中觀的“四句破”
五、 自我解構的路徑:德希達的“冗餘的超數字”與吉藏的“八意”或“四重二諦”
六、 哲學的“終結”:德希達和中觀之解構的結果
第九章 跋語:從內文化、跨文化和超文化視角審視中西方文學批評
一、 內文化視角:為跨文化比較建立可靠的基礎
二、 跨文化視角:克服相似論和差異論的偏見
三、 超文化視角:正確評價相似和差異
引用書目
著者後記
譯者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