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博普

比博普(Bebop)和硬博普(Hard Bop),又稱bop,咆勃樂。

比博普出現於四十年代,它強調和聲變化和個人即興。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比博普的藝術標準,即"高技術、快速度"。比博普樂手們憑著極高的演奏技術,極力地張揚自己的音樂個性以此來體現他們的個人意識。包括吉萊斯皮(Dizzy Gillespie)、蒙克(Thelonious Monk)及帕克(Charlie Parker)等音樂家拒絕接受搖擺樂(swing)的常規,進而發展出具自我意識、藝術延伸性的改良式爵士樂,自此為爵士樂定下了速度及和諧敏銳度的新技巧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博普
  • 外文名:Bebop
  • 又稱:咆勃樂
  • 出現:四十年代
  • 代表人物:查理.帕克
代表人物,編制,

代表人物

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1920~1955,作曲家,擅長樂器:中音薩克斯)
迪齊.吉列斯匹(Dizzy Gillespie,1917~1993,作曲家,擅長樂器:小號)
塞洛紐斯.蒙克(Thelonious Monk,1917~1982,作曲家,擅長樂器:鋼琴)
索尼.羅林斯(Sonny Rollings,1930~ ,擅長樂器:次中音薩克斯)
阿特.布雷基(Art Blakey,1919~1990,鼓手)
比爾.伊文斯(Bill Evans,1929~1980,作曲家,擅長樂器:鋼琴)
埃爾文.瓊斯(Elvin Jones,1927~ ,鼓手)
索尼.斯蒂特(Sonny Stitt,1924~1982,擅長樂器:中音薩克斯、次中音薩克斯)
奧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1925~2007-12-23 ,擅長樂器:鋼琴)
查爾斯.明戈斯(Charles Mingus,1922~1979,作曲家,擅長樂器:貝司)

編制

從樂隊編制上看,通常由3~6名樂手組成,每位樂手經常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對和聲、調性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改革。因此,比博普樂曲的和聲往往是爵士和聲中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對象。比博普給人的第一映象總是各種樂器在不斷地、交替地做著快速的即興獨奏(Solo),讓人越聽越興奮。
硬博普出現於五十年代,是比博普的延續,由於盛行於美國東海岸一帶,所以又稱“東海岸爵士”(East Coast Jazz)。從音樂上看,它與比博普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在比博普的基礎上變得更加狂放和自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